正在阅读 > 微尘录

第三十八章 大捷

2016-08-26发布 3159字

入夜,刘羽轩率领三千名精锐步兵,携带弓箭和刀枪,悄悄地从山边小路向剑门后方插去。他考虑到沿途可能会有百姓或者敌方哨探走漏消息,便传下命令。让左中右各设一支百余人的精干侦察部队,将沿途所遇到的百姓和嫌疑人全部捉住,扣押在军中。就这样,一支三千人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剑门背后绕到关前。三更时分,刘羽轩的部队到达蜀军大营背后。

只见这一面的蜀军既未设壕沟,也无鹿角障碍,甚至连守卫都十分松垮。营地里埋着造饭的锅,空地里堆着大批的粮食和辎重。刘羽轩心中大喜:

“这一份大礼,我是要定了。”

他下令,全军冲锋,见粮便烧。

此时,王全斌在正面,率领所有主力严阵以待。他知道:“破蜀决战,在此一举。”夜色苍茫,对面的剑门险要如同一个吃人的怪兽,连久经沙场的他也不禁捏了一把汗。

突然,他看见后面的山坡上,火光熊熊。同时,敌人大营一阵大乱。他果断下令,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全力进攻。

蜀兵被刘羽轩击中了软肋,正急匆匆地调兵向后抵挡。不料,前方敌人主力突然发动了全面进攻。他们一下子被打晕了头,不知敌人来自何方,先就自己乱了阵脚。

驻扎在剑门的数十个营寨,仿佛得了传染病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起火大乱。蜀兵们四散奔逃,加上天黑夜寒,自相践踏的,跪地投降的,不计其数。那王昭远和玄喆本非将才,一见弹压不住,各自率先逃命。那些蜀军群龙无首,顿时,全军崩溃。宋军乘机掩杀,很快就把剑门占领了。

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斩首数万级。蜀军主力大部被歼,同时失去了蜀中最重要的屏障——剑门。从此以后,蜀中门户大开,攻下蜀地,仅是时间问题了。

天亮了。刘羽轩手持宝剑,站立在山坡之上。他看着宋军打扫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心中不禁测然。经过一夜的激战,他身心俱疲。他甚至怀疑,自己怎么会有勇气杀死那么多人?而在这个颠倒错乱的年代里,他又将飘荡到什么时候?

“刘将军,王将军让你去大营,有要事相商。”

一名亲兵说道。

“好的,我就去!你在前带路。”

刘羽轩收住思绪,随那亲兵向宋军大营走去。

只见,昔日蜀军的工事营垒中,一顶紫色大帐在无数宋军旗帜的围绕下,显出不可一世的霸气。这就是王全斌的主帐。

王全斌一见刘羽轩,顿时堆出笑脸:

“刘将军,首功一件啊!我军自入蜀以来,就属此仗值得骄傲。我定会在太祖皇帝面前为你请功。”

刘羽轩淡淡一笑:“王将军,你指挥有方,才是名垂青史之人。我算不上什么!”

王全斌脸色一变,沉吟半晌,方才说道:

“刘将军!眼下,全军粮草辎重十分匮乏。加之降卒甚多,不好安置。我大军一动,时时都费钱粮。我想你回汴京一趟,一边向太祖皇帝请功,一边可以崔讨些粮草军需,你看如何?”

刘羽轩一听,便知有弦外之音。但他本就不愿贪功嗜杀。王全斌这一席话,他明知有假,也不申辩,含笑应允。

第二天,刘羽轩只带了几个贴身随从,怀揣王全斌写给宋太祖的奏章,离开剑门,返身向东进发。没几天,他们就进入了宋朝地界。一路行来,只见山河破碎,战乱的痕迹随处可见。他们直走到汴梁附近,市面才渐渐热闹起来。

这一天,到了宋都汴梁。宋初,汴梁还不十分繁华。但百姓安定,自有一番欣欣向荣的气象。

刘羽轩半路出家,做了攻蜀的副将,京城自然是没有他的府邸。因此,他带着随从,住在馆驿之中等待宋太祖的召见。不料,一连等了一个多月,赵匡胤都没有召见他。刘羽轩心中纳闷:

“为何皇帝还不见我呢?照理,军报早就应该送达朝廷,不应该拖那么久。”

想归想,但因为他在京城人生地不熟,也无人可问,只好耐着性子等下去。又过了十多天。忽然有一个青衣仆人来找刘羽轩。那人手持一封书信,说是找刘羽轩亲拆。刘羽轩展开一看,原来是石守信亲笔,让他去西门外长亭一聚。

刘羽轩正等得焦急,一见书信,十分高兴,便立即动身去长亭。

老远,他就看见石守信坐在亭中喝闷酒。他穿着一身绸布衣服,显得雍容富贵,神态间带着落寞和不安。

他一看见刘羽轩,十分高兴,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刘羽轩问道:“石大哥!你也在京师?”

“岂止是我。连攻蜀的王全斌都快班师回朝了!”

“什么?蜀地已经收伏了?”刘羽轩惊道。

“正是,我也觉得奇怪,那支人马只有王全斌的名号,却不见你的。按理,此番大捷,没有你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于是,我派人四处打听,终于知道你早已来了汴梁,正住在馆驿等待太祖的召见。我就把你找来了。”

刘羽轩惊讶道:“大哥!那太祖皇帝为什么还不召见我呢?我天天在等他见面。王将军应该早有军报谍文送到的。”

“嗨!”石守信一拍大腿“皇帝陛下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我们这些元老宿将,想见一见他都难了。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前几天,他把我们找去喝酒。说什么,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希望我们解甲归田,安渡晚年。大家都听懂了。皇上是不要我们啦!第二天,大家都交了兵权,拿着一大笔钱去做捞油水的文官去了。可惜,天下还未定,急急地把我们给踢了。我心中不服啊!”

刘羽轩劝道:“大哥也不用忧愁。人生不止是攻战杀伐。我从蜀地一路行至汴梁,看到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常常在想,为何一定要战来杀去,才是建功立业呢?太祖皇帝此番作为,可能另有深意。”

石守信沉默半晌,苦笑道:

“贤弟果然考虑得长远深刻。为兄的,不及你。但是,官场沉浮,争轧之道。你却远不及兄长。就那王全斌此番事件而言,他独自受降,摆明了要抢尽功劳,太祖皇帝原意便是要让你监督于他。你怎么自己回来了?”

刘羽轩笑道:“我这官,本来不想当的。我有很多重要的事做不了。一时没有办法,才当的。过不了多久,我也就辞官,和大哥你一同畅游山水,过些快乐的平安的日子吧!”

石守信大摇其头:“可惜!可惜啊!你年轻有为,大好材料就这么浪费了。为兄实在想不通你。”

他倒了一杯酒,笑道:“功名利禄归功名利禄。我们朋友情谊还是在的。来,我们多喝几杯吧。”说完,他仰起头,一饮而尽。

刘羽轩离开石守信,回到馆驿已是傍晚时分。门外,忽然一阵喧哗,来了几个宦官。刘羽轩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太监。只见他们面如白玉,举止优雅,随身带着一股香气。这些太监看见刘羽轩,不禁笑了:

“刘将军,圣上有旨,请接旨吧!”

刘羽轩连忙跪下,身后的随从们也一齐跪倒。刘羽轩心里别扭:

“还是在汴水的军营中比较随便,到了东京汴梁,只能君为臣纲,三跪九叩。”

那太监展开黄色的圣旨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羽轩不懂古文,以前相聚的也多是一些武将。所以这一通圣旨,只听明白了一小半。所幸大体意思,比较清楚。那是让他明天去崇元殿,迎接凯旋归来的伐蜀大军,并且太祖皇帝要当场赏赐有功之臣。

刘羽轩大吃一惊:“那么快?算了算日子,才两个多月的时间啊!就完全拥有蜀地了?但是••••••”他心中又颇为奇怪,“皇帝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召见我呢?”

第二天,他来到崇元殿。早有宫中内侍引他坐到左边的一处席位。他举目望去,只见满殿文武,济济一堂。宰相赵普和晋王赵光义都身穿崭新的朝服坐在前边。他们的后面是一般节度使、都指挥使、枢密使••••••刘羽轩虽为伐蜀副将,但他并无品级官衔,只好坐在最后。不过,好在他对做宋朝的官,没多大兴趣。这样,反而落得清闲自在。整个大殿里的气氛是威严而隆重的。殿外的石阶上,站满了顶盔贯甲的禁军武士。门口的几百名刀斧手,都把鬼头刀捧在手里。显然,这是给投降的蜀国君臣准备的。

不久,钟鼎齐鸣。宋太祖赵匡胤升坐龙位。他外罩龙袍,内衬金甲,手持龙泉宝剑。大臣们一齐站立起来,向他跪下,三呼万岁。赵匡胤笑了笑道:

“众卿家平身。”

他手扶龙椅,看了看座下大臣,问道:

“伐蜀将士,回来了吗?”

话音刚落,一名金甲武士单腿下跪,在殿外高声奏道:

“启奏陛下,伐蜀之将,已入皇城,现在玉津园等候召见。”

“快宣!”

一迭声的宣入声传了出去。

不一会儿,几十名带甲按剑的将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大步流星地从殿阶下走上来。在门口处,他们交出随身佩剑,鱼贯而入,在崇元殿中央站成左右两排,全部单腿跪地,三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