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则 草房(2)
大多数私人居住的草房,为了避免漏雨,草屋里的生活灶具一般不做烟囱。因为凡是烟囱,都必须从屋顶上通向天空,妨碍屋顶的避雨性能。于是,生活用的灶,几乎都是平头泥灶。炊事燃料也多是稻草。一旦烧起锅来,满屋子都是浓烟,因此有“稻草烧锅一龙烟”的说法。每当烧锅时,在屋里的人老是被呛得泪水盈眶,喘不过气来。崭新的草屋,要不了多久,尘灰吊子就会像结的络子一样,挂得满屋都是。个头大一点的人,在里面活动,老是被弄得灰头土脸。由于烟的熏染,房子里的所有家具,都像被黑漆涂过一样,黑咕隆咚。
一般的三五口之家,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三间草屋;也有人口很多的人家,做上五间、七间。为了物尽其用和住室的条理性,三间草房,一般一间做着厨房,一间做着卧室,中间一间做着客厅,东圩人称做“堂前”。
堂前是供吃饭、招待来客和在家里做事情用的。“堂前”和卧室因各家经济状况、人口多少不同,具体布置也不尽相同,然而厨房里的布置却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
人们生活的厨房里,都是用泥巴搭成的平头灶,根据人口多少,灶台上安放不同规格的两口锅。灶门口总是吊着个缸瓦窑上用黄泥巴烧出来的吊壶,称做“炊子”。炊子像茶壶一样,有一个出水嘴。里面装上清水,让灶堂里伸出来的火舌将冷水“舔”热,供一家人洗漱和杂用。灶门口半尺的平地上,用泥巴筑成小埂,作装盛燃灰用,称着灰仓宕。里面常常放些砻糠、谷物的秕壳等燃料,煨着茶壶。饮茶时从茶壶里倒出来便是。灶门口另一个角落,也用泥土筑一条高一点的埂,把要做燃料的柴禾,存放在里面,称做草捆宕,以防止燃料与火源非人为的接触。
草屋因为低矮,是以稻草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生活燃料又多是稻草,很容易发生火灾。每到秋冬,天干物燥之时,失火的情况常常可见。人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却产生了迷信说法,说是上天每年都分派给“火皇菩萨”任务,要它烧掉一定数量的房子。火皇菩萨心肠善良,不忍残害人们,所以,年头上总不肯下手,到了下半年,特别是年关,它看着完不成任务了,上天庭交不了旨令,只好乱烧一气。因此,秋冬季节,失火的情况较多,更有“正月里烧的是恶门;腊月里烧的是善门”的说法。其实,年底多是天干物燥的时候,而且,临近年关,人们烧煮的机会也多一些,发生失火的情况当然也会多起来。
草房因为建造得简陋——它的墙壁只是草绞的棍子外面糊上泥巴,很容易拆开。解放前社会动乱,经济萧条,毛贼不少,失窃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日日防火,夜夜防贼”是人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大事。生产队时期,人们经济状况仅仅维持生存,社会也还安定,毛贼不多。
因为草房具有许多缺陷,而且必须常常维修。因此,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家庭,都想拥有砖墙、盖瓦的住所。于是,改造住房,提高居住质量,成了东圩附近的农民们向往和为之努力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