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但闻幽幽暗香来

300.欲放中秋

2019-02-20发布 2030字

翌日天明,宫里早已准备停当。在宫女们的簇拥下,一身大红喜服的曦月先去福宁宫拜别李太后和各宫主位,而后又来到皇帝寝宫英华宫。

见到父皇端坐龙椅,曦月赶忙俯身下拜。礼毕,在司仪女官的搀扶下,曦月起身望着已来到身前的父皇,不禁心头一紧。

尽管那满头白发已现多年,可此刻望去,却是教人那般心酸。自己是父皇最小的孩子,如今大婚出阁,这是否宣示着父皇已到了衰老之年呢?

想到自己就要成为徐家的人,不能再时刻待在父皇身边,曦月又是悲从中来。两行热泪对着模糊的面容,父女二人一时相看泪眼。

“皇兄,吉时已到,徐家的人已在宫外等候迎娶。”见已到了送亲的时辰,赵宫赞忙进来回禀。

长公主大婚兹事体大,身为内务府总管,赵宫赞数月来内外张罗,颇有些辛苦。

听到徐家人已在到了宫门外,中元忙敛住心中悲绪,挽起女儿的胳膊向门外走去。

寝宫外的空场上,仪仗执事等见皇帝和长公主出来,赶紧奏乐敲打。及至英华门,中元便见徐家迎亲队伍早已战列两厢。骏马之上,徐成望见皇帝和曦月已在门里,便翻身下马,进来叩首。

待一番大礼之后,中元松开女儿的胳膊,送至徐成身前。回首一望,曦月只觉父皇强忍内心悲鸣,脸上却努力做出一个笑容。

“父皇……”只这一声,曦月便掩面而泣。

本想安慰女儿几句,可看着曦月微微颤动的身子,中元也难以自已。

“到了那边也要时常回来看看,朕想你……”

见皇帝唏嘘凝噎,左右随侍无不动容。唯恐皇兄过于伤感,赵宫赞忙将曦月送入喜轿之中。旋即,喜轿缓起,在一片爆竹声中渐行渐远。

转眼到了六月初六天贶节。为了迎接长公主和驸马回门,宫里大排宴筵。各王公大臣的命妇和京中六品以上官员的诰命皆来内宫朝贺。席间,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时好不热闹。

身为内大臣,赵宫赞自然又是忙里跑外,忙得不可开交。酒过三巡,听着席上不时传来的笑语莺声,他便暗松了口气。可当抬眼看见端坐于席首的李太后那张神情严峻的面孔时,他又转了转眼睛,仿佛倏然明白了些什么。

未过两日,福宁宫来人奏报说李太后卧床不起,不思茶饮。中元一惊,一面传太医院几位院判前去诊治,一面亲赴福宁宫探望。

半晌,中元回到英华宫,忙将赵宫赞宣了进来。

“皇兄,太后大安了吗?”

面对赵宫赞关切地询问,中元愁眉不展道:“几位太医说太后因心脾虚弱、阴虚火旺、气郁血塞以致心神不宁,肝郁痰结。”

“哦!”微微颔首,赵宫赞又宽慰道,“皇兄放心,太后本无大碍,又有太医院的人日夜值守,想来不日就可痊愈的。”

苦叹一声,中元并未赞同赵宫赞:“话虽如此,可朕观母后面色,却是一副忧心忡忡……朕问遍福宁宫的奴才,他们却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句话似乎提醒了赵宫赞。四下看了看,他低声对中元道:“皇兄,臣弟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诺!呃……呃……”

听着赵宫赞支吾半天,中元一脸不悦:“你倒是说呀!”

翻了翻白眼,赵宫赞又换了一副轻松的面孔:“皇兄,您看在几位皇子中,太后怹老人家比较钟爱谁?”

虽是被问得一头雾水,可中元素知赵宫赞机灵无比,或许知道母后心中的症结,便略加思索道:“唉!近来子孙不孝,母后也懒得管教。倒是那几年他们还小时,朕瞧着母后每次看见家灿总是欢喜异常。”

“那这不结了?”

“什么结了?”看着赵宫赞又露出与生俱来的玩世不恭,中元便没好气地问。

“常言道,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太后之所以闷闷不乐,想必是思念二哥的缘故。二哥身子骨已大不如前,宗人府每月都要给臣弟递上来药单,上面半数都是二哥吃的药,依臣弟看来,不如……”

体味着赵宫赞这颇有些大不敬的话,中元面沉似水。秋弟被圈宗人府已有二十二年,虽在母后六十大寿之前改善境遇,但终究是个宗囚。尽管碍于自己的内心和皇帝的颜面,母后从未给秋弟求过情,可毕竟二十二年骨肉至亲未得见相,这个中滋味让一个久居深宫的妇道人家如何承受?

赵宫赞虽是游戏人间,可若非洞察母后心思,又怎敢谏言自己放了一个谋过反的亲王?

自己虽育有五子,但死走逃亡,放眼望去,身边竟只有家煌一人。大越如今已是龙脉凋敝,颇有些人丁不旺的味道。

想起早夭的家炷、被软禁的家灿、游历海外的家燊和出家为道的家燃,中元顿觉心中一片凄凉。忽地,他希望此刻身边的至亲越多越好。无论怎样,秋弟都是先帝的龙子,大越的皇室宗亲,倘或真有悔改之意,放他出离宗人府也是未尝不可……

此举一来可以使母后宽心安然,延年益寿,二来亦可保全先帝又一血脉,至于那不计前嫌,念及手足之情的虚名,自己倒是万般不屑的。

看着皇帝沉吟半晌,赵宫赞唯恐节外生枝,忙道:“当然,就算二哥回到襄王府,皇兄也要传谕有司严加看管,说到底也只是换个地方而已。只不过如此一来,二哥也便于调养,皇太后怹老人家也会安心的。”

见赵宫赞都已料想周到,中元便传命让他依计布置。

次日一早,中元又来福宁宫探望李太后。言谈之间听到赦免中秋一事,李太后不禁喜上眉梢,不消半日竟然大安。

看见母后果真是因秋弟而病,中元不敢再有丝毫犹豫,旋即着周博先入襄王府传旨,命阖府上下事先预备,迎接中秋退归藩邸,又让黄子辕摘选良辰吉日,由家煌护送中秋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