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权尽握朱全忠

2018-02-15发布 3206字

十月中旬,提心吊胆了一个月的朱温,眼看李弘益再也不动弹,而朱友宁也领兵从河中进入潼关,他总算是放下了一颗心。

朱温应崔胤数次请求,二人联名上表,奏曰:“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以来,宦官浸盛。贞元之末,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夺百司权,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狱,蠹害朝政。王室衰乱,职此之由,不翦其根,祸终不已。请悉罢诸司使,其事务尽归之省寺,诸道监军俱召还阙下。”

表面上看,崔胤和朱温可谓是忠心不已,把大唐皇室衰微、天下大乱的责任一股脑地都推到了宦官集团头上,然而李晔看得明白,这是朱温要篡权的第一步,先扫清朝中异己。

可是李晔却不得不答应,朱温进入长安,第一件事是先将整个京师的城防都抓在了手中,皇宫内外,也都换成了宣武军的军士。于是李晔从朱温、崔胤所奏请,将制内官第五可范以下七百人并赐死于内侍省,其余诸道监军及小使,各命本道节度使处先斩后奏。

是日,朱温领兵入内侍省,宫内外宦官太监尽杀之,冤号之声,彻于内外,只留黄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备洒扫。又诏令成德节度使王镕选进五十人充敕使,因为成德镇所在河北地区民风深厚,人性谨朴,比较老实听话。

李晔深感痛心,作为长于深宫内的皇帝,他与日日陪伴服侍的太监们感情深厚,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奸诈有罪之人,想到第五可范一个入宫多年的老宦官,从未专权,只是因为资格老,连同一大批无辜的太监们都被处死,他心中痛惜,于是写了祭文焚烧祭拜这些可怜的人。

朱温杀了七百余名宦官,眼看元日将至,于是令蒋玄晖为枢密使,专门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实际上是将李晔软禁了起来,一应诏命朝廷公文,都要先交给朱温看过,才交给皇帝按印。

十一月末,在见风使舵的诸大臣的请托之下,李晔御制“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予朱温,并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汴宋亳辉河中晋绛慈隰郑滑颍郓齐曹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太清宫修葺宫阙制置度支解县池场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中书令、河中尹、汴滑郓等州刺史、上柱国、梁王、食邑九千户、食实封六百户朱全忠守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卫事。

于是朱温手握朝廷军政大权,放眼天下,河东李克用被死死压制在太原,王师范、成汭、杨行密诸人皆不敢来犯,王建与李弘益死磕,除了河西稍微给他添了些堵,似乎天下已经再无敌手了!

在一干亲信心腹的吹捧之下,朱温越发地飘飘然,为了试探部将的态度,再一次酒宴时,他故意说:“吾年已知天命,血气日衰,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我听说汉高祖刘邦称帝时五十四岁,这是真的吗?”

李振立刻站了起来,恭维地说:“梁王所言甚是!但本朝神尧开国,也不过五十二岁,梁王春秋正盛,何须担心呢?”

李振是西域胡人,“胡”原本是中原对北方民族的称呼,也是北方民族的自称,自匈奴以来,都可以算是胡人。但是唐朝的情况稍有些不同,“胡”一般情况下是特指西域的粟特人。

并且与匈奴、鲜卑等自称胡人不同,大唐自突厥以后的草原诸族,已经有了初步的民族意识,将他们本族与胡人区分得很是清楚。

比如颉利可汗时期的突厥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大概是母亲是粟特人种,于是混血遗传了大量母系容貌特征,几任突厥可汗都觉得这家伙貌似胡人,不类突厥,因而受到了歧视,以他的贵族身份,仅仅做到了“特勤”这一官位,不能独当一面成为封疆大吏的“设”。

结果突厥被李靖所灭,阿史那思摩投降大唐,被唐太宗封为可汗,屡立战功,但就是因为他的相貌问题,不能服众,导致大量的突厥本部部众西奔投靠了薛延陀部。

李振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李抱真的曾孙,原姓安,祖上是昭武九姓的安国人,算下来和安禄山出身自一个地方。但是到了李振这一代,已经彻底汉化,而且最关键的是,李振家道也已经衰落了。

他年轻时也聪明好学,然而参加科举考试多次,始终不能中第,于是李振对大唐科举考试流行的官员举荐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跟着对整个官僚体系都充满了怨恨。

无奈的李振选择了投军,并累功升任台州刺史,结果乾宁二年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在越州称帝,他无法上任,半路返回,路过汴州,便与求见朱温,并以其智谋为朱温所倚重,成为朱温最信任的谋士。

在李振心中,大唐已经烂透了,必须要有一个站出来清扫天下的弊端,于是他选中了朱温作为自己辅佐的对象,将他视为明主。

对于朱温的心思,李振最是了解,一下就听明白了朱温言语中的意思,当即以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的高祖李渊为应对,隐晦地表示了支持。

朱温大喜,又拿眼看向了诸将,蒋玄晖犹豫了一下,说:“则天女皇六十有七方才登临大位,梁王现在说这些,是不是早了些?”

对于朱温的野心,蒋玄晖也十分了解,但是他认为,梁代唐总有一个过程,而且最好是当今的天子李晔主动禅让,这样才能够在史书上保留朱温的名声。

朱温的脸顿时沉了下来,不过很快他就变作一副笑脸:“吾酒醉失言,诸官继续饮酒!”李振看了蒋玄晖一眼,暗自皱了皱眉头。

蒋玄晖犹豫了一下,开口说:“下官奉梁王命守卫皇宫,有近侍来报,皇九子不见了!”朱温手一抖,端着的酒樽都洒了,又惊又怒:“何时不见的!”

蒋玄晖更加犹豫:“算起来大约有月余了!”朱温更加愤怒,将酒樽掷到蒋玄晖所坐的几案前:“要你有何用?”

蒋玄晖瑟瑟发抖,当初他在长安西门外拦截了李晔的车驾,将皇帝及百官请回了长安,虽然派士兵守卫在宫城之外,却不敢轻易更换内宫的守卫,他可实在没有这个胆子。

李振连忙劝解了两句,问:“蒋院使,皇九子不见时,天家可曾召见过官员人等么?”蒋玄晖怯怯地看了朱温一眼,说:“天家曾召见过一名监察御史,名叫李琪。彼时梁王带兵自咸阳而来,后来点检百官,有数十人逃逸不见,其中边有李琪。”

李振拍着大腿哎哟了一声:“李琪之兄现为河西四镇左长史,他当年中进士便是河西李郡…”他顿了一顿:“河西李弘益所荐。怪不得啊!”

他抱着拳对朱温说:“梁王,以下官的意见,李弘益必是知道李琪将皇九子带出了长安,故而才按兵不前。只怕此人也不是传闻中的国家忠臣,此子必有异心。”

他急切地走到朱温身边,小声说:“王爷欲行大事,只怕李弘益乐见其成,他手中握一幼子,想必不会阻挠王爷的!”

他说得含蓄,朱温却听明白了,李振的意思是,若朱温取代了大唐,李弘益或许会表示反对和抗议,但最多也就是嘴巴上说说,最大的可能,拥戴了皇九子为帝与朱温对着干,最后还是要学一学曹操、刘裕等人的。

两个人一合计,如果是这样,天下最多不过是如北魏末年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取代东魏,然后两国鼎力而已。

朱温现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河南道和部分河北道,大唐之精华所在都为他所拥有,实力的膨胀往往也伴随着野心的膨胀,而且朱温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自秦始皇以来,又有几个皇帝即位时年纪这么大了呢?

尤其是这两年在潼关以东顺风顺水,多年的世仇李克用都被他压着暴打,朱温觉得,或许自己那个蠢蠢欲动的野心,也到了该实现的时候了。

李振想了一想,说:“不若王爷请封李弘益为王,再遣使者跟他谈上一谈,若是李弘益肯交出皇九子最好不过,若是不肯,少不得咱们要与河西再大战一场了!”

对于朱温来说,他并不愿意自己篡位称帝的道路上阻碍太多,李弘益是实权派,只要他肯归附于自己,他也会拿出大人物的宽大肚量对待他的。于是他点了点头,说:“吾才得封梁王,李弘益尚且还是郡王,先派人谈一谈,再说封亲王不迟!”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低声问:“兴绪先生以为派何人去为好?”李振轻声说:“子振先生去最合适!”朱温以拳击掌心:“好!就请敬翔敬子振走一趟!”

敬翔很早就跟随朱温,一向被朱温所敬重,李振一向自矜,觉得敬翔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于是故意出主意,就是想让敬翔去送死。

对于李弘益,李振自认为他比朱温了解得更多,李弘益是不是大唐的纯臣、忠臣他不敢断言,但是以他对李弘益的了解,只怕是根本不会投靠朱温的。作为宣武军掌书记,敬翔并不喜欢武职,因此他与一班文官坐在一起,正凑在一起不知道说着什么。

李振返回了座位,看到朱温向敬翔招手,端起酒杯低低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