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嘉靖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奸臣严嵩,他担任首辅期间,残害忠良,朝政污浊;或是想到海瑞冒死向嘉靖皇帝上书,说他不上朝,导致天下污吏横行、民不聊生、水旱频仍、盗贼遍地,气得嘉靖皇帝连忙让人去抓捕海瑞;或是想到“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当时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可谓千古奇谈。不同的史书对嘉靖皇帝的评价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有的认为他是中兴之主,使得大明王朝的巨轮继续前行;有的认为他埋下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种子,导致了明朝的衰亡。跳出这些不同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一些更加贴近嘉靖皇帝生活和思想的角度来看他,例如他的发迹历程、他对故乡的尊崇、他的乡愁等等。
中国人重视乡土,乡土是自己年少时所在的地方。老百姓安土重迁,不愿意远距离迁徙,因为迁徙会远离原本熟悉的环境;官员崇尚衣锦还乡,做官离职之后,往往是荣耀归家并安享生活;一些皇帝也重视乡土、思念家乡,只是他们已不可能再过普通人的生活罢了,嘉靖皇帝便是如此。
大明正德十六年,一个天大的馅饼落在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皇姓小孩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折腾了十六年,死后却连子嗣都未曾留下。经过众朝臣的商议,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在自己身上,带着欣喜与不安聪慧而又刚愎的朱厚熜从遥远的湖北淳安来到北京登基即位,这就是明世宗,史称嘉靖皇帝。
面对这样一个黄毛小子,正德的遗臣是喜忧参半。佞臣害怕受到惩戒,忠臣则认为得遇明主。然而面对本可以中兴大明的有利时机(此时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政治体系越趋完善。),在嘉靖的四十五年里,事实上朱厚熜只做了两件事——与群臣斗智斗勇和沉迷于道教长生。
“大礼议”风波持续半个嘉靖朝,嘉靖皇帝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顺,决定给自己的父母正名位,却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众朝臣的反对,由此展开了皇帝与大臣的议礼之争。最终张璁的突然出现,一篇《辩礼疏》拯救了嘉靖皇帝,让其如愿以偿的同时自己也权倾朝野。嘉靖皇帝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凡是帮助他的人必定加官进爵,同样反对他的人不是流放就是处死。因此这场因礼仪而起的风波持续了二十多年,参与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一群宫女冒着杀身之祸竟想在深夜将嘉靖皇帝勒死,可见她们对朱厚熜的痛恨,最后虽然失败但却让嘉靖皇帝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史称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后,嘉靖从此远离女色,搬至西苑潜心研究道教。开始了二十多年不问朝政的时光。
由于嘉靖长时不理朝政,明朝的边防在这一时期也很是危机,加上内部一些小的起义,社会很是动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派兵打到北京外城,史称庚戌之变。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涌现出了一批抗倭英雄——朱纨,张经,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在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的努力下维护大明沿海的安危。此时的嘉靖却依然在寻求长生不老,大修祭坛,劳民伤财。
严嵩,今天一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就大骂奸臣。然而在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当年意气风发的人会成为佞臣。严嵩之所以成为奸臣是由于他的儿子严世藩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杨继盛。严嵩为宰辅的时期,许多人上书弹劾,但后果都是受到严惩,因为嘉靖是精明的,说了一大堆严嵩的不好,分明就是说自己的不是,自己不识人,用错了人,忠臣没有抓住这样的心理,因此事与愿违。而且严嵩父子的所作所为,嘉靖自然看在眼里,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再加上严嵩对自己的心思摸得很透,把自己服务的很好,就当找个自己的替罪羊了。因此,纵观历史,奸臣当道时必有昏君坐镇,精明的皇帝会把罪责加到奸臣身上,而愚蠢的皇帝则会死于奸臣之手。嘉靖应该属于前者。
嘉靖四十五年,这个崇信了一辈子道教的嘉靖皇帝终因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享年六十岁,在位四十五年。他的一生从一个天大的机遇发生了转折,却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比他堂兄更具毁灭性的打击。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但首罪在于嘉靖。嘉靖一朝,真做到了像其年号所称一样,达到了“家家干净”。
据《皇明通纪法传全录》记载,嘉靖帝出生时,藩王府出现一道红光,之后直冲天穹,同时黄河一下也变得清澈了,天上出现了很多祥云。这些记录听起来荒诞不经,应是后人附会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靖皇帝崇信道教、重视这些所谓的“祥瑞”。嘉靖皇帝从小就很聪慧,他父亲教他背诵经典和学习义理,他很快就学会了。在父母呵护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在学习上颇有天赋的少年,将来也会成为藩王的继承人,或许他的一生也就这样了。但此后两个事件的发生,使得他的命运出现了巨变,改变了明朝的帝系继承,也间接改变了明朝的国运。
正德十四年,嘉靖皇帝的父亲去世了,王墓被选在了安陆州松林山,朱厚熜戴孝治理王府事宜,后来,他被破例允许提前继承藩王之位。想来他的运气已经很好了,然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天下人最羡慕的事情竟然让他遇见了。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南巡玩耍时不慎落水染疾,当年便驾崩了。正德皇帝膝下无子,这一情形是明朝建立以来从未遇到的,没办法,皇帝宝座总得有人去坐,于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同正德皇帝生母张太后商量,决定让年少的朱厚熜继承皇位。他们把朱厚熜选为继承人,是认为朱厚熜年龄比较小,会比较听话,且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朱厚熜当皇帝不会有后顾之忧。
很快司礼监太监、内阁大学士等一波人来到了安陆州,迎接朱厚熜去北京当皇帝。但是根据要求,朱厚熜必须先去北京,之后朝廷再接他母亲前往。朱厚熜泪流满面,不得不辞别生母,启程前往北京。
到达北京,杨廷和等想让朱厚熜,以太子的礼节进入紫禁城,朱厚熜虽然年幼,但是认为这样并不合理,毕竟遗诏写的是让自己继承皇帝,而不是成为太子。在朱厚熜的强烈抗议下,他以天子的礼节进入了这座令多少人梦寐以求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