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中唐节度

第一章 沙州张家

2016-11-18发布 2295字

沙州张家是沙州一带与索家、李家齐名的三大豪强家族。张家的祖上一直是沙州的州官,传到张谦逸这一辈,人丁达到了最多,仅府上的门丁就有五六十人,州城外良田达到五千亩,私家军队也有一百多名,是沙州城中最大的家族。

在吐蕃军队统治沙州期间,张家并没有因为这样家族的显赫而得到庇护,相反的却在吐蕃的残酷剥削下渐渐地走向了衰落。为了寻求自保,张家与沙州另外的两大家族索家、李家交往密切,渐渐地形成了暗中同盟关系。

张谦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义谭遗传了其父亲张谦逸的脾气秉性,温文尔雅、谈吐得体。张义谭自幼聪明伶俐、口齿清晰,其父张谦逸为了延续张家的士族地位,请来了名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高士廉之后高瞻为其私人教授,专门为其传授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待到张义谭成年之后,更是长得眉清目秀、面白唇红、鼻峰高隆、耳垂厚实,颇有一番女人的姿态,纵使这般,张义谭深得父亲张谦逸和母亲李氏的喜爱,让人羡慕不已。除此之外,张谦逸的二儿子、张义谭的弟弟张义潮,却与大哥张义谭性格迥然不已。

张义潮,自幼生活在沙州张家,为张家的二公子,是世人羡慕的士族子弟,本应该好好念书长大之后继承父亲张谦逸的官位。可是,张义潮从一出生便显得与众不同,仅仅从相貌上来看,张义潮的眼睛如同两湾清澈的泉水,深不可测,眉宇之间更是十分传神,给人一种十足男人的味道;高耸的颧骨,浓密的黑发宽厚的哑巴彰显出标准的国字脸;张义潮的鼻峰与大哥张义谭有几分相似,耳垂厚实则是其智慧的象征。从十六岁开始,张义潮的嗓音就已经变得粗犷,十足的成年人派头。

张义潮与张义谭同胞兄弟,性格上确实大相径庭,张义潮不仅对教书先生高瞻的四书五经十分感兴趣,经常在父母面前朗朗上口,而且对刀枪棍棒更是酷爱至极。为了学习刀枪棍棒,张义潮没少在父亲面前提起过自己的爱好,无奈之下,张谦逸不得不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尉迟孝为自己小儿子张义潮的私人武术教习,教授张义潮刀剑武术。而这尉迟孝是大堂开国功臣尉迟恭的后人,居住在沙州一带,逐渐的与张谦逸成为好友,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张义潮的老师。

沙州张家有两个这样的儿子,确实是张谦逸与夫人李氏的骄傲。可是在家族光环之下,谁又能知道这个家族在吐蕃统治之下所受到的苦楚,更让父亲张谦逸为两个儿子的未来暗自惆怅。张义潮,自幼除了对四书五经感兴趣之外,更对前朝的飞将军李广崇敬不已,卧房之中挂起了本朝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父亲张谦逸看到小儿子从小就对前人英勇事迹仰慕,心中暗自高兴,隐隐觉得这个小儿子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等到张义潮成年之后,父亲张谦逸开始为其终身大事抄心,在这偌大的沙州城择来选去,最终确定了沙州索家的小女儿索婉秋,张义潮对于这门亲事并不反对。于是,年仅十六岁的张义潮就与索家小女儿索婉秋成亲,这门亲事轰动了整个沙州城,沙州的大小官员无不前来祝贺,就连当时的沙州吐蕃驻军也有不少军官前来道喜,这可让张家倍感恐慌。

要知道,在当时的沙州地面,除了地方武装以外,最强大的势力可就是吐蕃的正规军队,这些军队平常根本不把沙州的百姓当人看,除了残酷剥削之外就是无耻的杀害。这一次,吐蕃军队前来参加张义潮的婚礼,各种原因耐人寻味。当天晚上,父亲张谦逸找来了儿子的教授、名士高瞻商议道,

“子玉,吐蕃人今天突然前来,到底居心何在?”

“大人,吐蕃人素来强横,必定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话虽如此,可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吐蕃人还没有表露出他们的目的,这倒是让老夫捉摸不透啊!”

“大人,我们张家在沙州属于第一大户,占据了城外最为优良的田地五千多亩,城北的铸铁坊、织造坊也都是张家所有。这些年吐蕃人连年征战,生铁消耗很是巨大,再不想办法得到更多的生铁,我估计他们很快就支持不下去了!”

“你的意思是,这些吐蕃人很有可能是惦记上我们张家的家产据为己有?”

“很有可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吐蕃人绝不会简单的霸占我们的铸铁坊!”

“子玉,何出此言?”

“大人请想,我们的铸铁坊是沙州一带绝无仅有的,铸造生铁所需的矿石是从关内运来,铸造工艺也是绝密中的绝密。就算吐蕃人强行把铸铁坊据为己有,恐怕也难以生产出生铁,因此这些吐蕃人应该还会想别的歪主意。”

“子玉言之有理,老夫现在心如刀绞,生怕有什么把柄落到了吐蕃人手中,到时候反被其要挟。”

“大人,请恕在下直言,二少爷今日大婚,从今往后可要低调行事,切不可落入到吐蕃人的奸计之中啊!”

“子玉所言甚是,义谭性格温和,老夫不担心他会闯出什么大祸;反倒是老二义潮,好打抱不平,我就怕他给老夫惹出事端啊!”

“大人既然已经了解,那就当早做防备为主啊!”

“哎...”

书房之内,张谦逸和高瞻小声的商量着,生怕被外人听见。对于这个张义潮,身为其父亲的张谦逸是又爱又怕,在这个乱局之中,张义潮那种好打不平、看不惯吐蕃强横霸道的性格很可能会给这个沙州第一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名士高瞻,字子玉,号仙风道人,乃大唐开国功臣高士廉之后,生的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他那对山羊胡及削瘦的脸庞。此人不仅精通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更是对诸葛孔明的奇门遁甲有得研究。在张家,高瞻不仅是两位公子的老师,更是张谦逸的参谋,每每遇到重大问题,张谦逸都会找来高瞻商议,俨然成为了张谦逸的智囊。

这一次,吐蕃人趁着二公子张义潮的婚礼,主动前来张家道和,这可把张谦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难受至极。而高瞻给出张谦逸的建议就是让府内之人低调行事,切不可让吐蕃人抓到了把柄。

这个沙州最大的张家,府内人丁达到了三百多人,要想保证每个人都低调行事谈何容易,因此张谦逸也是唉声叹气,无计可施。这个本来就已经危如累卵的府邸,如今在吐蕃人的“叨扰下”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