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老爸封为雍亲王,康熙将畅春园北边的一块土地赏赐给雍亲王,让他建造自己的园子居住。并安排雷金玉给胤祯拾缀拾缀,工钱记在老爸账上。(多好的老爸。)
这一年康熙55岁,雍亲王31岁,雷金玉50岁。
因为畅春园的建设,雷金玉这时已大名鼎鼎,“样式雷”这个商标(绰号)也不胫而走。王公贵族也以样式雷设计建造府第为荣。
胤祯帮过雷金玉一把,让险些丧命的雷金玉又活了回来。这之后,二人成为知心好朋友。
这一天,雷金玉到四爷的新园子拜会雍亲王,一是老朋友叙叙旧,二是想听听想听听业主对设计风格的想法。按老板康熙的指派,雷金玉要负责四王爷新居的设计。
奇怪的是,雍亲王并没有着急提出设计要求,而是开始星马行空地聊天。
“金玉,你认为哪个皇子将来最有可能继承大业?”雍亲王突然问了句。
“我……”雷金玉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事我怎么能妄议呢?
“无妨,无妨。金玉我信得过你。随便聊聊。”雍亲王很平和地说。
康熙一生生育能力极强,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这代表着家族的繁盛,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苦恼。
康熙年轻时几废几立太子,到了上年纪,干脆就一直不明确太子。皇子们因此暗中较劲,争夺未来的大统。
而因皇子们为夺嫡而争,开始各树党羽,网罗大臣,甚至已演变成几大势力集团。皇子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最有希望、势力最大的一个“四人帮”集团。康熙看在眼里,怕在心里。
这时的雍亲王胤禛与众不同,比较低调、清心寡欲,看上去不愿参与皇权斗争,也没人看好。
这就有如一个单位,只有一个领导位子,假如几十个人来争,人形色色,为了位子,有使阳招的,有使阴招的,有淡然一笑不参与的。雍亲王似乎就是这种淡然一笑类型的!
人一旦放弃参与某事,似乎处处都小心翼翼、表现低调。也常常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自己不大注意的地方,会被别人“误”认为太高调了?
这些天下大事是人尽皆知的,四爷为什么还要问我?雷金玉搞不清皇四子雍亲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不恋江山,但看着大清还有那么多问题存在,没有一个不畏艰难的劳模去治理,我心不甘呀,老祖宗的基业要有不畏辛苦之人来经营呀。”雍亲王说的倒很直接。
雍亲王是位有能力的人,也是位亲和的人,而且对自己也有恩,雷金决定帮助他。可自己仅仅是个样式房的掌案而已,哪有能力帮助别人登上皇位呀,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金玉,园子你设计的要低调些,要节约建园子。但这国家大事,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雍亲王很是诚恳。在皇上的离宫畅春园附近建豪宅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在皇上的面前高调就意味着灾祸,皇子也不例外。雍亲王深谙此道。
“我一定尽力。有了什么主意会告诉四爷的。”雷金玉应承道。
应承归应承。可这要求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吗?雷金玉的头开始大了。
唉,别想了,看回书吧。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雷金玉有晚上看历史书的习惯,没事的时候常常翻翻历史。老爸雷发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历史是面镜子,里面的人物都是我们的影子,要懂江湖规则,历史书是最好的教材。
明史中有一段故事引起了雷金玉的注意。
有了!这不就是四爷要的最佳的方案么?
雷金玉兴奋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雷金玉就赶去拜会四爷。四爷雍亲王亲切地接见了他。
雷金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雍亲王,雍亲王连连点头称妙。
2、牡丹台
雍亲王贵为皇子,但做人与众不同。
其他人遇到皇上赐园、花钱盖房,无不可着肚子提要求、讲排场。但雍亲王却很低调,要求节约建园子。
皇上赐给了建园子的土地,这是无比的尊荣,有些人想宣之四海都恐不及,但四爷却要求低调。
雷金玉给四爷设计了一个奇怪的园子:
图13-1 牡丹台
新园子是一个花的世界、牡丹的世界。满园大片的牡丹,争奇斗艳。牡丹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也是康熙的最爱,老爸喜欢的东西,儿子也一定喜欢。雷金玉现在已经很懂康熙的心思了。
这是一个低调人家。园子里主体殿堂低调而不奢华,宛若普通大户人家的四合院。殿堂背靠景观山,后列古松青青,门前小桥流水、前植牡丹数百本,环以朵蘤名葩。
身处花海人家间,让人感觉象到了它就是一个温暖的百姓家,什么功名利禄,都让它随风而去吧。
回归家庭,当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吧。
多么温暖的世界呀!
对这样的方案,雍亲王非常满意,雷金玉的计谋更他更满意,剩下的只需要依计而行了。
两年后园子建好了。先是起名叫“牡丹台”。雍亲王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老爷子康熙听说四儿子的园子建成了,就御笔题名“圆明园”的匾额赠给儿子雍亲王。
从此这个园子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圆明园”!
雍亲王十分满意这个温暖的家!蜗居在家中被窝里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人也喜欢窝在自己温暖的家中!
他就是康熙。
康熙窝在畅春园自己的小窝中在正在研究高科技。
对于西洋的高科技,康熙充满了兴趣。他请来了西方传教士来讲天文、数学、地理、解剖、哲学。还对西洋的“奇技淫巧”,比如千里眼、眼镜、天气表、火枪等深有研究。
当时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的三分之一的粮食产量与工业产值,GDP世界第一。
如果康熙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将西洋的科技引入中国,今后的“日不落”帝国将是大清。
但康熙对待科学的态度很奇怪,只允许自己学,却严禁臣民去学这些“奇技淫巧”。他学是为了知己知彼、了解西洋。他却怕自己的臣民学习这些“奇技淫巧”强大起来。
攘外必先安内!
这就是封建时代中国人的思维。皇帝尤甚!
畅春园建成后,紫禁城就冷清了下来。除了祭祀祖先和举行庆典,每年只是在冬天,北京最冷的一段日子(奇葩:皇室人怕热不怕冷),皇帝才会搬到这儿,住上一小段。
康熙从入住畅春园,到自己挂了,36年间,康熙以园为家,离宫代替紫禁城成为了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康熙皇帝六十大寿。
各地群众“自发”组成请愿团,赶赴北京,感谢皇帝陛下的“恩泽”,不少老人也进京庆祝皇帝的生日。
面对着自己的伟世之功,康熙心中又暗暗地给自己记下了一笔,每做一件好事,他总要给自己记上一笔。康熙要“与民同乐”。
雷金玉,庆典交给你了!
做实景建筑,样式雷拿手!做虚景庆典建筑,样式雷同样拿手!
万寿庆典工程也需要样式雷,从畅春园到紫禁城,数十里路沿途,设经坛(全国各界代表庆点)、彩棚、戏台、牌楼、各种楼阁等点景工程600余处。虽是搭建的临时景点,却做的栩栩如生。
图13-2 康熙万寿庆典路线图
图13-3 康熙万寿庆典图局部(清王原祁等绘)
汹涌的人群,过年般热闹,一片祥和的世界!
康熙老爷子下令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六十五岁以上的祝寿老人。一时间,几日内有近万名老头赴宴(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老头?)。对于年过八十岁的老人,康熙还亲自搀扶,赐酒慰劳。
老人们争先恐后抢着说“多亏皇上的政策好”,一边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3、巧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天,圆明园的牡丹开得正艳。
44岁的雍亲王邀请68岁的老爸康熙来家中观赏牡丹,康熙一生酷爱牡丹,欣然应允。
在牡丹台,父子先是寒暄几句,老爸问,我让雷金玉给你造的这个四合院还满意吧?
儿子连称感谢老爸的关心,并表示一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以报答老爸的关照之恩,不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
康熙一生生殖能力极强,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儿子们又给他生育了97个孙子。
康熙既要处理政务,还要研究西洋高科技,根本抽不出时间了解自己到底有多个孙子,到了这一年,他仍有一半的孙子还没有来得及见面。
雍亲王提到:“老爸,您的孙子弘历自打生下来,您还没有看过一次呢,既然来了,何不祖孙一叙?”
在鲜花牡丹的簇拥中,在温暖轻松赞美家庭的小调中,爷爷康熙第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孙子——12岁的弘历。
康熙的35个儿子,人人都渴望继承大统。在生命走向垂暮之际,康熙时时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他时刻担心因为皇位而受到儿子们的伤害。
不知为什么,这会儿呆在儿子雍亲王牡丹丛中的四合院,他却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在儿子们为皇位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只有老四雍亲王,钻研佛法、淡泊名利,似乎从没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也没有参与任何帮派的活动。
不过,雍亲王也并非没有本事而被迫淡泊名利之辈。老爸偶尔交给些重要任务,他都能做的周全、及时,给老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爷爷问孙子弘历,最近学习怎么样?在学校听老师话不?和同学打架不?
弘历一一作答。弘历身材高大,眉清目秀,不慌不忙、淡定自若,眉宇间透露出灵气。
康熙阅人无数,突然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见过的孙子完全不同,弘历很像自己,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将来弘历一定有大出息。
爷爷提出让弘历跟着自己“养育宫中”。
这真是天大的“恩遇”!
雍亲王真是要偷偷地乐到晚上睡觉醒了。
接下来的五个多月里,祖孙俩的关系迅速升温,天天蜗在一起,形影不离。
康熙批阅奏章,弘历磨墨在旁。甚至爷爷和小孙子一起商讨国家大事。短短的五个月,爷孙俩儿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八月的一天,爷爷带着孙子打猎。
康熙火枪一发击中一只大熊,熊倒地没了动静。弘历上前检查大熊死活,不料大熊未死,忽然翻身站起,直朴弘历而来,众人吓傻了。
爷爷毫不迟疑、反应及时,再拨出另一把枪补射(那时还没有连发枪),再次一发击中(老爷子真是神枪手),大熊倒地惨死,弘历捡了一条命。
如果弘历没了,爷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康爷爷偷偷流下了眼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的一天,康熙在畅春园中突感不适,虽经全力抢救,但没过几天就挂了,享年68岁。据皇家外籍医生诊断(传教士),康爷爷死于突发性脑溢血。
康爷爷在废掉太子胤礽以后,没有再立太子,一直到他挂了之前,也没有明确把皇位传给哪个儿子。
谜底终于揭开了:临终密诏传位给雍亲王。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晚上雷金玉又看了什么历史故事?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那个晚上,明史中有一段故事引起了雷金玉的注意:
大明永乐三年(1405年),皇帝朱棣召大臣解缙入宫,想听听他对立太子的意见。
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宅心仁厚,但奇貌不扬,大胖子,还是个瘸子,这当国家领导人太影响国家形象了。二儿子朱高煦貌相不错,且随自己立有战功,但性格毒辣,颇似朱棣。朱棣思量了许久,本意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
两个儿子暗中较劲已久,总不能看着自己儿子相残吧,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吧!
解缙说:“老大仁厚,且立老大为太子,自古以来皇家的规矩也。”
朱棣听后有些不悦,犹豫不决。
解缙补充了一句话:“好圣孙!”(好孙子!指老大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此人天生聪明,自小深得朱棣喜爱。)
两人相视而笑。朱棣心中已基本打定主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了。
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亲征瓦刺(蒙古),为了让孙子朱瞻基接受战场的历练,朱棣命他随行。
六月,明军与瓦刺铁骑展开激战。内待李谦自恃勇猛,带着朱瞻基加入战局,追击败逃的瓦刺军。但由于追的太猛,以致深入敌方太深,被瓦刺军包围。
朱棣这个急呀,死一百个李谦死不足惜,但自己培养的这个孙子没了,我还怎么活呀!
朱棣得知皇太孙身涉险境, 急忙派军将朱瞻基解救出战场(老天有眼,涉险而平安归)。
李谦自知闯了大祸,害怕朱棣治罪,畏罪自杀身亡。
后来,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为争皇位,斗的你死活来,但最终还是老大朱高炽成功上位,很大因素,是老皇上太喜欢皇孙。老大朱高炽只不过是个过度角色,老皇上要传位的是皇孙!
人要退休了,都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家里和和气气(家和万事兴),儿孙们又孝又顺。雷金玉就用自己擅长的建筑手法,营造了一个让老人放松的、温暖的普通人家。
然后雷金玉又给雍亲王讲述了发生在明代的这个故事。雍亲王决定在儿子中培养一个聪明伶俐的,来接近爷爷。
争艳的牡丹,温暖的家庭小调,平常人家的四合院,聪明的孙子,让康熙体会到普通人家的温暖。这一切在康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刻,极大地安慰了老人脆弱的精神世界。
这是他一辈子从未体会过的美妙感觉!
有人传言,雍正抽老千取得了皇帝之位,但更多的人愿意相信,爷爷因为喜欢孙子,才传位给孙子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