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浮生略记

读《桑榆独白》感言

2021-04-15发布 1826字

读《桑榆独白》感言

去年十月,由于自己的几本书出版,承蒙朋友关注,并且介绍,认识了周逢春先生,还收到了先生赠送的《桑榆独白》精品书。由于这本书内容博大、厚重,我不敢“走马观花”地敷衍浏览,因此,到现在才一字不漏地通读完了。但是,由于自己没有触类旁通、广闻博记的本领,虽然已经通读,却仍然不能将书中的内容作翔实的体会与精到的叙说。

不过,我对这本书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这本书真正是:字字矶珠,篇篇美文。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个人经历的典型描述。如今社会上新书已经不止是“汗牛充栋”,而是“铺山塞海”了,可是,要想读到这样的书,还真的是“沙里淘金”,难以寻觅。

我今天想将自己读后感写出来,无奈自己不是文章评论行家,做不到条理分明,提纲挈领地进行品评。但是,由于感触很深,还是要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哪怕周先生说我是“班门弄斧”,我也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尽管有着隔靴瘙痒和不着边际的嫌疑,也不在乎。

《桑榆独白》全书48篇文章,321,000字,有杂文有小说,还有统计表,应该是本八珍汤似的珍味浓厚的书。可是内容却都郑重又深沉。文字没有过多的题外话,更没有堆砌的辞藻和让人作呕的形象文字,而是字字着意地穿缀出了精美的文章。读着不仅情节引人入胜,内容更加令人信服。认真阅读的话,很容易被引入其境,跟着文章或者高兴,或者为所说事件唏嘘而痛哭。也就是说,这部书里的文章,处处令人感叹,真正是“几多庄严,几多感概”!

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展现了近代历史真实画面。国事、家事,社会上大事、小事都有描写,所以内容广博,题材丰富。读者通过不同画面,可以深刻了解当时的具体镜像。由于笔法独特,画面栩栩如生,许多镜像,读者会终身难忘——

1957年的右派是怎么形成的,这部书作了清晰的说明,其中荒唐、丑陋的故事令人扼腕惊叹!右派是社会的精英啊,社会精英被普遍残酷打击,社会还能有希望吗?他们被打成右派后,又是怎么被“改造”的?《公墓》一文进行了惊心动魄,血泪潸潸的描述——三十多个被改造的右派分子,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强迫劳动,山体因雨水冲击而滑坡,集体埋葬在矿坑里,还附带上了两个荷枪实弹的看守,并且,消息被严格封锁——这种逆天的作为,人世间的惨景,没有比这个更荒唐、更悲惨的了!

令我非常感概的是,《老屋里的长辈们》中描写道:“1959年……大伯那点余粮……大队干部突然派人搜老屋东厢房,恨不得挖地三尺,连两口棺材也打开瞧瞧,他们从大伯家挑走了20担稻……面对威风凛凛的大队干部,老俩口惊恐得不知所措,哑口无言……在别人还能走动的时候,大伯便倒下了,两腿、脚高度浮肿……大妈交给我3元钱,说替卧床不起的大伯买一瓶‘养血安神糖浆’……又一个周末,我带着几天剩下的一盒饭……母亲轻轻地叹息‘你仕进大伯已经过世了’……”不久,他的大妈也饿死了——这可是无儿无女的两个老人,为了防备老来无来源,历经许多年精心储存的粮食啊,居然被无情地“共产”了,他们都被饿死了……《饿乡调查记》,更是列举了残酷无情的共产风中农民被大批饿死的证据,一个110人口的村庄,饿死44人,都有名有姓,饿死的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将整个中国折腾得沸反盈天,其情其景,书中也述说得很具体。

这样内容的篇幅不少,我不一一说了,您如果感兴趣的话,请亲自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总体说明了一个客观问题:伟大的国家所以总是裹足不前,人民大众所以总是穷苦难解,都是这些无穷无尽的政治风暴造成的。通读全书,使我对我们的国家经历深感悲痛!

我的《农家沧桑》将农民们的悲惨经历算是写了个明白。可是,我写的是小说,虽然一再说明,人物、地点是虚构的,事件是真实的,而与《桑榆独白》比较,真实性仍嫌不及。

书中《雁南飞》,其内容是这本书中结局最好的文章——真情相爱的人,经历了许多周折,终成眷属。我读了这篇文章,对这对夫妻的真诚相爱,不仅敬仰,更是佩服——真心感动上苍,至诚克服阻遏,这便是人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丽篇章!

周逢春先生只是个普通知识分子,他的《桑榆独白》大约也做不到人人都读的“宝书”,其影响,在短时间里难得有较大的广度。但是,周逢春先生的作为,他写作的《桑榆独白》,是对人类、对社会巨大的贡献。“君子位鄙堪忧国,精卫填海怀寸心。”就算是影响甚微,他这样做了,便是做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国家”的事——因此,我特别写了这些读后的感言,虽然没有做到先生书中说的那样深刻,也的确是我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