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相挨的故事
我在给林氏撰修宗谱期间,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于是想在谱牒上找点“蛛丝马迹”为佐证,却终于无所发现。大约当时撰修宗谱时,还处于那种情势中,为了避免嫌疑,便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不过,根据现实考证,确有明显迹象,故记录于此。
林氏宗族,在当地有两个村庄,相距不到两华里。其中林家荡是长房,也是林家迁徙到当地最早的村落,现在仅四十八个人口;上铺村林家是二房,现在却有五百出头的人口了。
传说,当年上铺村林氏,有个叫林小尼的人(抑或是林孝廉),刚刚从泾川迁徙到了上铺村,没有房住,夫妻俩窝了个“弓棚”住着。
一个星稀月朗的晚上,夫妻俩听得棚子上的草被拉得呼呼响。是谁来拉棚子上的草啊?他俩跑出来一看,见一群马正在拉草吃。
这些马,背上都驼着鞘袋。鞘袋里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马是人工饲养的,见了人并不避让。于是,他俩将马背上的鞘袋都拖了下来,用扁担将马赶跑了。
赶走了马匹后,他俩打开鞘袋一看,里面竟然都是元宝。他俩见了,惊慌失措起来。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些鞘袋都扔进了满水的大塘里,而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棚里睡觉去了。
这一群马,是十八匹。被赶走后,又跑到了林家荡。因为林家荡是上铺村的相邻村,仅隔一里多路。这些马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很乖巧,现在无人管束,见庄稼就吃。林家荡人发现这群马在糟蹋庄稼,便将它们都牵着拴了起来。
原来,这一群马,是京城官兵运输军饷的畜力。这一班运输军饷的官兵,狐假虎威,每到一处,耀武扬威,作威作福,鱼肉地方。这一天,他们到达了驻地后,只是将马匹揽进一个院落里,便逍遥快乐地享受官兵的权威去了。马匹跑了出来,他们完全不知道。
第二天,这一班官兵发现没有了马匹,急忙四处寻找。当找到林家荡时,见到了马匹,却没有了鞘袋和元宝,便向林家荡的人索要元宝。林家荡的人说,这些马匹深夜到来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看到鞘袋,更没有见到元宝;因为糟蹋庄稼,才将它们拴了起来。
可是,横蛮的官兵哪肯答应,一定要林家荡的人交出元宝来。林家荡的人到哪里有元宝可交?于是,动用起官府,并汇报到了京城。这些官们,运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对付林家荡人。可怜,林家荡人无法交出元宝,竟然遭到了“满门操斩”的横祸。
这件事被弄得悲惨至极,林小尼当时是不能“自首”的。他知道,如果自首了,必定会招来更大的横祸。待事件过去了许多年,渐渐平息下来后,林小尼才敢利用这些元宝,购置了田地和家产。他购置的土地之多,阡陌几十里。林小尼自诩地说,骑马去芜湖,七十里路,不走别人家的田埂。
林小尼还大力建造房产,在自己村边开办了砖瓦窑厂,烧制砖瓦,在村上建造了豪华宅厅和林氏祠堂。祠堂门口树立着各级衙门所送给的旗杆,多达一十六根。仅是石板相嵌的晒稻场地,就有一亩多面积。
历史上钱与官是孪生兄弟,他因为有钱了,与官家关系密切起来,获得了“孝廉”的“官名”,“林孝廉”应该是他当时的称呼。时间长了,人们不知道有孝廉的官名,只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因而“林小尼”则是后来人们叫白了,更确切地是写白了的原因。总之,其时的豪华与气派,已至极盛,林氏人至今还在炫耀。
上铺村林氏发达了后,没有忘记林家荡本家所遭遇的灾难,及时分发了本支人去填补了林家荡的人口空缺,经济上也给与了相当支持,至今还看得出林家荡的建筑与上铺村相似。想来,当时的林家荡林氏人的生活也一如上铺村林氏。只是人口数量一直没有弥补起来。
现在,上铺村支派是五百三十多人丁,而林家荡只是四十八个人。查根溯源,这四十八人,还都是上铺村的人去继嗣的。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个故事,并不是无中生有!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具体记录,明细度无法考证。不过,传说和现实告诉我们,林家荡确实是遭遇了不幸。考据这个件事的时间,应该是在清朝初年,最晚也不会迟于清朝雍正年间。
从这些资料来看,一个地方的兴衰,都有他的历史根源。平常的现象,都蕴藏着沉重的历史。同时说明,平常老百姓在强权轧治下,是没有说理的地方——遭到了冤屈,常常是冤沉海底!
(以上内容,根据上铺村村民林谊清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