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昶旭之所以没有急急忙忙作出决定,让人下去调查核实,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觉得,这个事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季末报表出来以后,就来了。
这难道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吗?高昶旭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因为,他是给企业贷款做担保,那就只能是给企业,在其他银行贷款做担保。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企业能叫银行给他做担保,那肯定是,跟银行是有某种关系的。这一笔贷款出现在季末报表的时候,就叫高昶旭产生了一种联想。有没有可能,这笔贷款,就是因为要完成压缩信贷规模任务,而产生的的贷款?
仔细想一想,这个逻辑还是存在的。因为这一个担保是发生在城区分理处,而城区分理处的信贷规模超标,正像高昶旭跟黄安家,一开始估计的那样。
城区分理处,虽然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却把绝大部分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大部分的贷款额度,都集中在电解铜厂。
城区分理处,信贷规模超标部分,也基本集中在电解铜厂。再加上电解铜厂,近期效益不佳,所以,要从电解铜厂直接压回信贷规模,难度是非常大的。在城区分理处开户的其他企业,贷款额度本身就小,要在他们身上,压回超标的规模,潜力是很小的。
站在马守业的角度,他要千方百计完成压缩信贷规模的任务。他能怎么办呢?他倒是可以进行技术性处理,但是技术性处理,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可以季初鼓肚子。现在,鼓肚子这一个政策又被取消了,所以,就大大压缩了技术性处理的空间。
人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这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一种博弈。尽管在理论上,下级对上级的决策政策,要坚决执行,不打折扣。但在实际上,上级的政策,是面向所有的下级的;所有的下级,却都面对着是不同的情况,千变万化的情况,要用一个政策往下套,是势必要产生一些问题。所以作为下级,就会想出相应的对策来,应对上级的政策。
马守业,作为一个资深的分理处经理,在这方面,他肯定有他自己的办法。看过这个匿名举报信以后,高昶旭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也许,在这个担保函里面,在这一笔企业贷款里面,就包含着,马守业,完成压缩信贷规模的秘密。
其实,还是在市分行的时候,作为办公室写材料的主笔,高昶旭就知道,现在有一种所谓的过桥贷款。当然,过桥贷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信贷规模超标的问题。
而是一些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到期以后,必须先把企业的到期贷款收回来,收回来以后,如果企业还需要这笔贷款,然后,再走贷款流程。
作为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就会想方设法把到期贷款给还回去,然后再贷回来。问题在于,企业取得银行贷款以后,就参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企业的资金周转也是有它的周期的。由于企业普遍的流动资金不足,所以,一旦有银行贷款参与,要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再把银行贷款抽出来,几无可能。
这时候,过桥贷款就应运而生了。原贷款企业,从另一家银行,贷一笔短期贷款。取得贷款后,全额归还原来银行的贷款。然后马上开始申请贷款,进入操作流程。而银行,对于贷款流程也是有时间规定的,一般承诺不超过多少个工作日。最多一个月。
这样,企业因为有按时归还银行贷款的信用记录,在评定信用等级的时候,就会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而这个信用等级对于他们取得贷款,又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些优惠政策。
所以,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通过。实际上,原贷款银行跟贷款企业之间是有默契的。就是你只要能按期给我还回来,然后,我就再给你贷出去。
企业取得贷款以后,就再还给另一家银行,这样就在另一家银行也有了,按时还归还贷款的记录,也会取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下一次需要过桥贷款的时候,在这一家银行,也就能优先取得贷款。
这样一来,贷款在两家银行之间转换,而企业实际使用的资金,则不受影响,三家皆大欢喜。而这种特殊贷款,在银行业内,就被称为过桥贷款。
当然,高昶旭当时知道这个过桥贷款,是因为在写有关材料的时候,要用到这个概念。他也知道过桥贷款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
但是,具体如何申请?如何取得过桥贷款?他就不甚了了了。
现在,有人举报马守业给某企业,向另一家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函。高昶旭,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过桥贷款。如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如果马上派人去查,一旦查实,那就有点儿骑虎难下了。
过桥贷款,解决的是过桥的问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解决过河的问题。要过河,要么有桥,要么有船,企业要资金过河,桥和船就只能是银行的贷款。
其实,过桥贷款,两家银行和企业,都是有约定的,最起码是有默契的。如果查实确有过桥贷款,那么,因为它的担保不符合有关规定,可是贷款已经生效,要处置的话,势必有一家银行违约。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有归还这笔贷款的能力。但是,因为它是过桥贷款,就是因为企业马上没有归还这笔贷款的能力,才需要向另一家银行贷款。
企业如果不能归还这笔贷款的话,提供担保的银行,就应该,负起连带责任,替企业归还这笔贷款。而银行本身,并没有专项资金,来替企业归还贷款,只能是动用信贷资金。而银行动用新的资金,又无从出帐,最后只能是,把这笔贷款,再贷到企业头上。
这样一来,银行就面临,信贷规模超标的问题。所以,高昶旭只能是,耐下心来,先看一看。
不过,高昶旭想到,如果真是自己想到的这个问题,那么自己还是应该未雨绸缪。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况,企业不能归还贷款,则银行,会被有关部门强制扣款,履行连带还款责任。
而所有的银行,都在央行开有账户。所以,高昶旭想到,要采取预防措施,必须跟央行管理银行账户的有关人员,搞好关系,最起码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账户的有关信息。
想到这里,高昶旭就叫来了财务科的 史经理,高昶旭安排道,“史经理,有时间的话,跟管理行财务科,联系一下,请他们吃个饭,唱个歌,联络一下感情。”
史经理一脸疑惑,她不知道高昶旭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只是说,“跟他们财务科,我们有一些业务联系,平时也比较注意跟他们搞好关系。但是,领导专门提出来了,那我们是巴之不得。不过,他们财务科人也不少,我们是跟他正副经理联络呢?还是要跟他所有的人都联络?二者的花费是不一样的。”
高昶旭想了想说,“咱们不能厚此薄彼,就跟他们全科的人,都联络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比如,他们的正副经理,比如,管理咱们账户的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