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粮食和布帛,朝廷向臣子发放的俸禄和赏赐也是粮食和布帛。故而,计量粮食重量和布帛长度的器具与百姓息息相关。
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推行“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然而,具体到各家各户的测量器具,其大小尺寸等等还是有差异的,尤其是一些无良商贾,短斤少两的行为更是不在话下。
我国自隋朝以来,市场上设置“铜斗铁尺”这两件标准衡器,极大地维护了百姓的利益。所谓“铜斗”,就是铜制的量斗,用于检测粮食是否足量;所谓“铁尺”,就是铁做的尺子,用于检验布帛是否符合尺寸。
说起“铜斗铁尺” 的创始人,则是隋朝大臣赵煚(jiǒng)。这赵煚,字贤通,出自天水赵氏。祖父赵超宗,北魏河东太守。父亲赵仲懿,任尚书左丞。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
赵煚长大成人后,深沉有器量,略涉书史,西魏权臣宇文泰引荐他为相府参军事,开始步入仕途,后来出仕北周,屡立战功,稳步升迁,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任荆州总管长史,入朝为民部中大夫。
北周武帝出兵巩义、洛阳,欲收复北齐河南之地。赵煚进谏道:“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然得之,不可以守。请陛下出师河北,直指太原,破其巢穴,可一举平定河南。”武帝不纳其言,出师果然无功而返。
不久,赵煚追随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人,自三鸦道出兵讨伐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而还。却因谗言毁谤,功劳未被认可,仅出任益州总管长史。未几,入朝为天官司会,累迁至御正上大夫。
北周宣帝时,斛斯徵为大宗伯,掌管宗庙祭祀等事,与赵煚素来不和睦,常同他作对。后来,斛斯徵出任齐州刺史,因直言劝谏宣帝而入狱,他自知罪重,生怕受死,遂越狱而逃。
宣帝宇文赟得知后大怒,急忙下令悬赏捉拿。赵煚却不计前嫌,入宫密奏周宣帝道:“斛斯徵自以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窜突厥,则向南投奔陈国。斛斯徵虽然愚昧鄙陋,毕竟在本朝久任要职,若奔向敌国,必然无益于朝廷。”
“依卿所言,该如何处置?”周宣帝沉思片刻,略显惊慌之态。南北对峙这么多年,北国大臣叛逃至南国,南国将帅归附北国的事例不可胜数。
“方今天下久未降雨,旱灾肆虐,陛下可乘机施行大赦,顺便给斛斯徵一个悔改机会,将功补过,以报陛下。”
周宣帝听从了赵煚的劝谏,亡命在外的斛斯徵得到赦免。然而,赵煚始终未向任何人提及过此事。
周静帝时,杨坚为北周丞相,赵煚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又迁升为大宗伯。杨坚受禅称帝,赵煚以传授国玺之功,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拜为相州刺史。
隋文帝认为赵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他为尚书右仆射,位同宰相。可是,世事难料,时日未久,却因仗义执言得罪皇帝,被贬为陕州刺史,不久又转任冀州刺史。
遭贬官的赵煚并未意气消沉,而是真心实意为冀州百姓谋福利,在当地甚有威望和功德,一次,赵煚身患疾病,百姓奔走相告,争相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
冀州谷子收成不好,市井多奸诈之徒。赵煚到冀州后,衙门接到许多状子,多次状告奸商大斗进、小斗出、短斤缺两云云。但是,赵煚知道,自古以来,做生意都是银货两讫,出门之后概不认帐。正因如此,历任刺史都拿这帮奸商没法子。
赵煚思忖许久,终于想到良策,他命人制作铜斗铁尺,即用铜做一只量斗,再用铁铸一把标准的尺子,然后将铜斗铁尺放置于集市上,买家们都可以用铜斗铁尺检验自己买的粮食或布帛,十分利民惠民。自从有了官府监造的铜斗铁尺,商人再也不能在量具上玩花样,缺斤短尺之事愈来愈少。
冀州百姓纷纷称赞这一举动,隋文帝得知后特意下诏嘉奖赵煚,下令打造大量铜斗铁尺,由朝延分赐至各州郡,并颁告天下,成为隋朝之常法(即固定的法律、制度)。
除了铜斗铁尺流传后世,赵煚任冀州刺史时还做过一桩为人传颂的美事。据说有一个人在赵煚家的田地中偷割蒿草,衙门中的小吏将那人当盗贼捕获,交给赵煚发落。赵煚却对那人说道:“此乃本刺史不能宣传好民风教化之过,你有何罪也!”
一番好言好语安慰宽谕之后,赵煚又命人将他送回家,还令人装满一车蒿草赐给那个盗贼。那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赵煚深知让做错事的人自己感到惭愧,比给他们施加刑罚更为有效,他经常以德化民,皆如此类。
隋文帝巡幸至洛阳,赵煚来朝拜,杨坚慰劳道:“冀州大籓,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得朕心。”开皇十九年(599年),赵煚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赵煚发明铜斗铁尺的方法至今犹存,称得上现代“公平秤”的起源。追求公平乃人之天性,维护公平的商业行为并非易事。至于对犯法之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仍是从古至今的重要难题。
开皇末年,发生了一件“以诚感人”的快事,故事的主人公王伽,为齐州行参军,不过是个正八品上至视从九品的小官,并无足称道。
一次,齐州府派遣王伽押送流囚(被流放的囚徒)李参等七十余人前往京师,按照当时的制度,流囚需要戴上枷锁,由援卒(押送罪犯的兵卒)押送。王伽一行人赶到荥阳,怜悯流囚们辛苦,便说道:“汝等既犯国法,受国刑,亏损名分,身遭囚禁,此乃罪责也。如今又烦劳援卒,难道不有愧于心吗!”
“小人有罪!”李参等人辞谢道。
“汝等虽犯国法,戴上枷锁亦太辛苦。吾欲与汝等脱去枷锁,分头行至京师集合,能不违期吗?”王伽问道。
“必不敢违期。”众人皆拜谢道。
于是,王伽悉数脱掉其枷锁,遣散援卒,与流囚约定道:“某日当至京师,如果不能如期达到,吾当为汝等受死。”说完,就释放流囚而去。
流囚们感动欢悦,依期而至京师,无一人失约。隋文帝听闻此事大感惊异,召见王伽并与之交谈,称善良久。
杨坚下令召见所有流囚,并令他们携带妻子儿女俱入皇宫,于殿庭赐宴后宣布赦免众人,并下诏称:“凡在有生,含灵禀性,咸知好恶,并识是非。若临以至诚,明加劝导,则俗必从化,人皆迁善。以往海内乱离,德教废绝,官人无慈爱之心,兆庶怀奸诈之意,所以狱讼不息,世风浮薄难治。朕受命上天,安养万姓,思遵圣法,以德化人,朝夕孜孜,意在于此。而王伽深识朕意,诚心宣导。李参等感悟,自赴宪司。可知率土之人非为难教,良是官人不加晓示,致令陷罪,无法自新。若使官尽如王伽一样善于教化,人皆如李参之辈明辨善恶,民不犯法,无所置刑,其何远哉!”
于是,隋文帝擢升王伽为雍令,理政有能干之名。正所谓:“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
隋朝历史上有个县官,同样奉行“以诚感人”之道,此人名唤刘旷,生性谨慎敦厚、诚实仁爱。开皇初,为平乡县令,不过是个单骑之官,并无随从前呼后拥。
平乡县内的人有争执起诉时,刘旷总是恳切地晓以义理,不动刑法,却能他们各自引咎离去。刘旷所得俸禄,大多用来赈施穷苦大众,百姓感其德化,相互诫勉鼓励道:“有君如此,怎能为非作歹!”
刘旷在职七年,风俗教化广布,狱中无囚犯,争讼断绝,牢狱内尽皆生草,法庭可张网捕鸟。他任满去官时,吏人无论老少,皆沿路号哭,送行之人数百里不绝。刘旷迁升为临颍县令,清廉善政,为天下第一。
尚书左仆射高颎上书言其事,隋文帝召见他并慰劳道:“天下县令固然多,卿能独异于众人,确实了不起!”接着,杨坚环顾侍臣说道:“若不特别奖励,何以劝导群臣!”于是,隋文帝下褒美嘉奖的诏书,提拔刘旷为莒州刺史。
【小剧场之一】
周宣帝听从了赵煚的劝谏,亡命在外的斛斯徵得到赦免。然而,赵煚始终未向任何人提及过此事。
看官:“既然你始终未向任何人提及过此事,那为何大家都知道了呢?”
赵煚:“人缘好就是没办法,就连史官也为我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小剧场之二】
于是,王伽悉数脱掉其枷锁,遣散援卒,释放流囚而去。流囚们感动欢悦,依期而至京师,无一人失约。
王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放心吗?那是因为我早就派人在流囚体内植入了GPS定位装置,无论他们跑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我的五指山!”
流囚痛哭流涕:“好狠心的人啊!”
王伽:“傻瓜们!不懂得‘善不为官’的道理,又怎么混迹官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