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不愧为隋朝第一名将,出手不凡,此番平定江南叛乱,他采取“先弱后强”的战略,当真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
叛军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结集重兵占据京口(今江苏镇江)。杨素率舟师由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渡江,首先击破朱莫问。
晋陵人顾世兴自称太守,与其都督鲍迁等复来拒战。杨素逆击破之,擒获鲍迁和俘虏三千余人。接着进击无锡人贼帅叶略,又平之。吴郡人沈玄懀、沈杰等人率兵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频战不利,杨素率众支援,将其击败,沈玄懀势迫,走投至南沙贼帅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贼军,生擒陆孟孙、沈玄懀。黟、歙贼帅沈雪、沈能据栅自守,杨素又攻拔之。
就这样,杨素率领下的官军相继打败了晋陵、无锡、苏州等几股叛军,既鼓舞士气、锻炼队伍,又挫了叛军锐气。连战连捷后,杨素移师南向,剑锋直指最强叛军首领高智慧。
浙江贼帅高智慧,先是自称东扬州刺史,后又自封皇帝,率部据守浙江(今钱塘江)东岸以为营垒,屯据要害,周围连绵百余里,船舰千艘,布满江面,兵力甚劲。
杨素欲进军攻打,子总管来护儿进言道:“吴人轻捷精锐,善于舟楫作战,且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宜严阵以待,切勿与其交锋。请借我奇兵数千人,悄悄渡江,捣其巢穴。使其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乃韩信破赵之计策也。”
“真乃妙计也!”杨素欣然纳其言,“待月黑风高夜,可依计行事。”
这来护儿,字崇善,祖籍南阳新野,汉中郎将来歙十八世孙。曾祖父来成,魏新野县侯,后归南梁,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因此安家。祖父来嶷,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长宁县侯。父亲来法敏,出仕陈朝为海陵令。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
吴氏提携鞠养来护儿,甚有慈训。来护儿自幼超绝出众,初读《诗经》,读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等亢奋激昂之语,遂扔下书本叹息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墨营生!”群辈朋友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进。涉猎书史,不为章句学。
侯景之乱时,来护儿伯父被同乡陶武子杀害,伯母吴氏为来护儿言及此事,经常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来护儿对陶武子满腔愤恨。可是,陶武子宗族数百家,且财力雄厚,来家无法与之抗衡。
来护儿一直寻思着为伯父报仇,便有意结交数位豪侠之士。一日,趁陶家举办婚礼之时,来护儿带领那帮称兄道弟之人径直闯入陶家,手刃陶武子,陶家宾客皆惧而不敢妄动。然后,来护儿以其头祭奠伯父之墓。为躲避官府追捕,来护儿潜伏外逃一年有余。待北周王师平定淮南,来护儿见官吏易人,无人算这笔旧账,这才敢返回乡里。
当时,来护儿所住白土村,靠近江岸,地处南北两朝交界,连年战事不断,他常慨然有建立功名之志。隋文帝开皇初,贺若弼镇守广陵(一作寿州),来护儿投奔隋军。贺若弼常令来护儿为间谍,渡江侦察,积功升任大都督,领本乡兵。击破陈朝将领曾永,加授仪同三司。平陈之役,来护儿有功,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且说此时讨伐高智慧,杨素采纳了来护儿提出的偷袭战术。来护儿趁着夜色,率领数千精兵,分乘数百艘轻舸,避开叛军的江防线,偷渡浙江,径直登上东岸,以奇兵突袭,一举攻破敌军营垒。
为了乱敌军心,挫其斗志,同时也是为了给对岸大军报信,以便发兵总攻。来护儿偷袭得手后,当即下令纵火焚烧,一时间烟焰冲天,光耀夜空。杨素望见贼营火起,知道偷袭成功,连忙一鼓作气,挥军杀敌。当真应了那句“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江防线上的叛军回望后方大营起火,又见前方官军杀将过来,真是前无去路,后无归途,士气低落,虽然有些惊慌,但并未失措。高智慧急忙率兵奋起反抗,抵挡官军前后夹击。双方一场苦战,从清晨大战至傍晚,叛军终因没有后援,而节节败退。
高智慧见败局难挽,只得带领残部乘船逃入海中。杨素引军紧追不舍,从余姚渡海直追至永嘉(今浙江温州),日夜漂泊海上追击高智慧叛军。
贼帅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任命蔡道人为司空,守卫乐安。杨素又率军进讨,悉数平定。杨素又在永嘉击破贼帅沈孝彻,接着由陆路转向天台、指临海郡,继续追捕反隋散兵游勇。前后战斗多达一百余战。高智慧率领部众迎战杨素,但官军人多气盛,高智慧抵挡不住,损兵折将数千人,只好遁守闽越。
话说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之际,苏州人顾子元发兵响应,高智慧借助顾子元围攻苏州城,苏州刺史皇甫绩苦守八十余日,双方相持不下。皇甫绩身为苏州百姓的父母官,一向视民如子,顾子元素来感激皇甫绩之恩,于冬至日下令止戈休战,并遣使者奉上牛肉和美酒。
皇甫绩见有斡旋的余地,便向顾子元修书一封:“皇帝握符受箓,合极通灵,受揖让于唐、虞,弃干戈于汤、武。东逾蟠木(扶桑),方朔所未穷。西尽流沙,张骞所不至。玄漠黄龙之外,交臂来王;葱岭、榆关之表,屈膝请吏。昔日伪陈独自抵抗我朝,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助仁德之人,假借我朝之手,聊申轻微讨伐,伪陈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郡、会稽臣民,白骨还肉。尔等唯当感恩戴德,欢歌庆祝,岂宜自同吠主之犬,翻成反噬。卿若非吾民,何须尽上酒之礼?吾是隋将,怎容与你外交?即使易子而食(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析骸而爨(cuàn)(劈开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之惨状,亦不能相告,何况汝兵多粮足,高城深堑,汝若坐待强援,对吾即绰有余力。汝何劳学轻薄陈旧之俗,作虚伪之辞,欲阻拦吾诚臣之心,徒然蛊惑我骁雄之志。以此指望吾手下留情,必不可得。汝宜善思活路,晓谕黎民百姓,若能早改迷惑之心,则失道亦非远矣。”
这封信写得洋洋洒洒,先宣称大隋皇帝受命于天,为华夏正统。东、西、北方皆向大隋俯首称臣,定期朝觐。以前只有南方伪陈朝独自抵抗大隋,江南百姓水深火热。大隋顺天意解救江东父老,你们唯应感恩戴德,怎能反叛朝廷?接着又对顾子元攻心,劝他想好活路,早日投诚。
顾子元得到书信,连忙于城下顿首谢罪。恰巧杨素派来的援兵也赶到了,里外合兵击破了苏州城的叛军。
后来,朝廷授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不久,皇甫绩因病请求返乡,隋文帝下诏征还京,赐以御药,宫中使者前去探望,络绎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岁,谥曰安。子皇甫偲承嗣,隋炀帝大业年间,皇甫偲官至尚书主爵郎。
江南叛军见官军声势浩大,难以抗衡,便化整为零逃窜进崇山峻岭,继续游击作战,整日东躲西藏,官军的大队人马无可奈何。杨素派遣行军总管史万岁引二千士卒,攻入深山密林与敌周旋,剿灭残存势力。
这个史万岁,曾与突厥人单骑赌胜,凭一己之威吓退突厥雄兵,使隋军不战而胜,他也因此一战成名,升任车骑将军。
且说史万岁领命之后,率领二千人马,自东阳别道进攻婺州,又从婺州向东,一路逾岭翻山、跨海过江,前后七百余战,攻陷溪洞无数,转战千余里,毙敌不可胜数。
可是,由于这支偏师远离主力,山高水险,水陆阻绝,不通信使,无法回信。史万岁竟有三个多月音讯全无,隋朝上下都以为他已全军覆灭。突然间又传来了史万岁的消息!
原来,为了通风报信,史万岁命人砍下许多竹筒,将书信置于竹筒中,投入江流任其漂流。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史万岁失联一百多天后,有个老百姓来到下游挑水,发现水中漂浮着些许竹筒,便打捞上来,取出来一看,竟是史万岁书写的军情。
那个挑水的百姓心知军情急如火,就设法将书信转交给杨素。杨素览信大悦,上书表奏史万岁之功。
这些书信辗转传到杨素手中,杨素览信大悦,当即上书表奏史万岁之功。隋文帝杨坚看后连声称奇,赏赐史万岁家人铜钱十万,还拜他为左领军将军。这就是发生在隋朝年间著名的漂流瓶的故事。
【小剧场】
漂流瓶又称许愿瓶,在漫长的中世纪,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
为了通风报信,史万岁命人砍下许多竹筒,将书信置于其中,投入江流任其漂流。这就是发生在隋朝年间著名的漂流瓶的故事。
后来,史万岁又投放出不可计数的漂流瓶,并因此吸粉无数。
“史万岁,万岁,万岁!” 无论史万岁怎到哪里,迷弟迷妹们总是对他山呼万岁。
“这个史万岁,名字起得过火也就罢了,毕竟也不是他起的,不能怪罪他。”隋文帝一脸不满地抱怨道,“无知国民却对他高呼万岁,莫非要拥立他代朕称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