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华工军团

第八章 法国,我们来了(一)

2019-06-25发布 2097字

华工营的翻译队共有十人。叶帮民所在的这一组有四个人,其中两个是他在燕京大学的同学刘学范、佟彦彬。另一个人叫石宇,来威海卫之前是上海一家洋行的买办。

按合同条文规定,中国翻译的等级和待遇与英国尉官相同。然而登船后,叶帮民他们发现,吃住条件别说是尉官,就连普通的士兵都比不上,这显然违背了合同。

刚开始他们以为只是暂时的就忍了两天,可到后来仍然没人来处理,就不免有些急了。

四个人坐在狭窄拥挤的三等舱里,正商量着如何处理这件事。

“这有什么可商量的?合同怎么签的就该怎么办。”佟彦彬长得人高马大,浓眉大眼,性子也急,还没等别人吭声,他就已经坐不住了,“我这去找马奎尔理论。”

刘学范一把抓住佟彦彬:“彦彬,先不要冲动。”

佟彦彬说:“怕什么?这件事咱们占理,是他们先违反合同的。”

刘学范把目光转向叶帮民:“帮民,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叶帮民的确沉得住气,上学时就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在华工营这段时间无论做什么也是谨言慎行,俨然成了几个人中的“领袖”。现在同学们等着他拿主意,他自然要有主见。

叶帮民看了看躺在上铺的石宇:“石兄,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石宇毕竟在洋行干过,年龄大他们许多,社会阅历丰富,又和他们同在一组,无论如何总要问问他的看法。

石宇老气横秋地说:“依我看,去了也是白去。”

佟彦彬不服气地说:“我就不信,他们还能违反合同,拿着不是当理说?”

石宇似乎已经懒得搭理佟彦彬了,转了个身把头扭向里边:“小兄弟,等你跟洋人打交道的时间久了,就自然知道哪些事该争,哪些事不该争了。”

佟彦彬也不理会石宇,而是望着叶帮民,“帮民,你去不去?反正我是咽不下这口气。”

“争是一定要争的。”叶帮民站起身,笑着拍拍佟彦彬的肩膀,“但要保持君子的风度啊。”

佟彦彬涨红着脸说:“怎么?我不像君子?”

“子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刘学范晃着脑袋吟了一句,随即笑着说,“你这脸拉的都要砸到脚面了,我还没见过这种模样的君子。”

佟彦彬苦笑说:“好,好,好,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君子在马奎尔面前是怎么做的。”

马奎尔听完三个人的话,并没有显出丝毫不愉快,而是态度温和地说:“很抱歉,先生们,这艘轮船是从香港开过来的,在此之前二等舱就坐满了,所以,诸位的房间实在没有办法再调动了。”

这艘船是专程运送华工的,而且始发地根本就不是香港,怎么会事先满舱?

三个人都知道马奎尔在说谎。佟彦彬和刘学范望向叶帮民。

叶帮民的语调也很平静:“马奎尔先生,不知道您有没有办法。既不违反合同的规定,又能让我们住得舒服一些。”

叶帮民问得的确很巧妙,把这个难题再次抛给了马奎尔。

马奎尔想了想说:“这样吧。房间既然没办法调整了,但你们的伙食可以改善,就按英国尉官的标准执行。”

叶帮民望向佟彦彬和刘学范。

马奎尔没等三人表态,就又摊了摊手说:“非常时期请大家都能互相体谅,要是诸位还不满意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

三个人没有想到,马奎尔居然这么快就摊牌了。

虽然争取到的这点利益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总比什么都得不到要强得多。

北京。德国公使馆。

德国公使辛慈表情严肃地坐在一张舒适的沙发椅上,手里拿着一张已经被团得极为褶皱的纸条,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上面的内容。

他的对面坐着一位身穿比挺军装的德国军官--使馆武官维克托·科尔维茨上校。

过了一会儿,辛慈把字条递给科尔维茨:“这是‘兵蚁’从威海卫华工营传出的消息。”

看来英国招工团分析得没错,的确有德国间谍潜入了华工营。而且这个人的代号叫“兵蚁”。

科尔维茨迅速看了一遍,然后拿过桌上的台历翻了翻:“这么说,装载华工的船队已经在三天前离开了威海卫?”

辛慈点点头,起身走到墙上的地图前:“你觉得他们会走哪条路线到法国?”

科尔维茨也来到地图前,伸出手比划着:“走印度洋、途经红海、再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最后抵达法国的马赛港。这是一条距离最短的路线。”

辛慈说:“即便这条最短的路线,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法国。”

“的确是这样。”科尔维茨摸了摸嘴唇上面的胡子,“英国佬会在香港补充燃料,然后在新加坡做短暂的停留,补充食物和淡水,以确保他们完成这次遥远的航程。”

辛慈握紧了拳头:“我们的青壮年农民和工人都已应征入伍。老年男子、妇女和儿童正在承担起繁重的耕种工作。英国人和法国人却打起如意算盘,想要借助华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科尔维茨很理解辛慈的心情,善意地提醒:“公使先生,我会尽最大的努力采取一些行动,不会让他们毫无损失地抵达目的地。”

辛慈的眼神似乎比刚才亮了一些:“你的意思是说,可以让‘兵蚊’再做点什么?”

科尔维茨讳莫如深地笑了笑:“兵蚁在蚁类社会中有着特殊职务。它头大,上颚发达、在保卫群体或攻击其他蚁类时即是常规的战斗武器,也能担负起非常的战斗任务。”

辛慈把目光再次转向地图:“他们的船队补充燃料需要多久?”

科尔维茨说:“两到三天。”

辛慈又问:“补充食物和淡水呢?”

“三天左右。”

“时间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可以做出一些让敌人措手不及的事。”辛慈的眼神愈发地明亮了,“科尔维茨上校,请立刻通知我们在香港的情报人员,让他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联络到船上的‘兵蚁’......”

科尔维茨打了个立正:“公使先生,我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