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内的朱温现在很郁闷,夏日的阳光高照,朱温身体肥胖,哪怕是皇宫建了清凉殿,座后的水车不断地将金明池中的凉水抽取撒向宫殿房顶,身后四个宫女摇着宫扇,他依然觉得心里憋着一团火。
当年挟持唐昭宗入洛阳,毕竟洛阳是大唐的东都,皇家的行宫残破,为了表面功夫,朱温召罗绍威入洛阳为李晔修缮宫殿,等到他篡位登基之后,洛阳变成了伪梁的西都,朱温最终将伪梁的国都定在了开封。
如今朱温所在的皇宫,依旧是当年宣武镇的节度使衙,朱温不是个对住房有很高要求的人,所以尽管皇宫逼仄,毫无帝王的气派,朱温却只是命人在原有基础上稍微扩建了一番。
事实上在朱温称帝之后,除了因妻子张惠过世后颓废了一阵子,很快他便重新振作了起来,开始努力地治理起国家。在政治上,朱温开科举、招揽贤才,求贤若渴,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治理天下终究要靠有本事的人。
因此一大批出身低微的人才被朱温所提拔任用,这些人也成为了朱温的死忠,只是他们大多官位不高,暂时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同时朱温打压权豪,他手下不论文武,都不敢轻易恃宠而骄,甚至朱温对武将的态度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藩镇实力派,朱温比任何人都知道武夫当权的危害,故而他一登基就开始了对武将的打压。
为了处理驻地军队与当地官员的关系,朱温还特意下令:但凡驻守地方的武将,不论军阶、兵马,在政务方面,必须听从本地文官的管理和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朱温也是在努力削弱武将的权力。
而且他还招揽流民,安抚百姓,奖励农耕,轻徭减赋,实施一系列的宽容农业政策,以争夺民心,尽量将因为弑君篡位而留下的恶口碑减轻。
若是没有李弘益,或许朱温很快就能够改变民心,让百姓拥护自己,但是李弘益发动了一手组建起来的强大舆论工具,派人四处宣扬大唐的政策,对比之下,朱温的这些措施就有些小恩小惠的意思了。
当年李弘益起兵攻占了凉州,朝廷重设河西节度使,朱温并未有太多关注。尽管在李弘益等人的眼里,张议潮沙州起兵重夺十余州四千余里土地再入大唐,这可是汉家的伟大功绩,但是朝廷一帮腐儒却不这么认为。
从朝廷给的赐号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唐对张议潮的态度。唐朝最爱以汉朝自称,而按照汉制,所谓“归义”,就是异族首领带领某民族或者部落人员,为朝廷征战。
所以“归义军”这个称号,其实是有些歧视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朱温听说李弘益是从归义军打出来又独立出来的,只以为李弘益也是个异族,不过是朝廷赐姓,被他祖先冒领而已。
一直到李弘益平定了李茂贞,河西才真正被天下藩镇重视了起来。但那时朱温正在与李克用争夺关东的主导权,根本没有精力去经营关内,而这个机会被李弘益抓住,最终在朱温被崔胤引入长安之后,将朱温打败,彻底占据了关内之地。
从此以后,李弘益取代了李克用,成为了朱温心中最大的敌人。尤其是朱友宁、刘鄩和自己连续败了三阵,朱温现在很有些后悔,若是自己不那么急迫地弑君称帝就好了。
若是那样,他和李弘益之间的斗争,最多也就是藩镇互殴,说不定朝廷还很乐意看到呢。哪里像现在,俨然已经是大唐与伪梁争夺谁才是正统的严肃大战了。
朱温弑君,这是他人生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从这一点讲,伪梁就已经失去了争夺正统的可能。一想到这里,朱温对蒋玄晖更加恨了起来,若非这厮当年守长安,却叫李晔把李柷送了出去,现如今哪里有这许多事情来?
朱温自认为自己在军事上还是很有本事的,他依靠严苛的军法,打造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在缺乏骑兵的情况下,打得不缺战马的河东和卢龙一点儿反抗之力都没有,朱温足以自豪了。
但是他同样也没有想到,李弘益居然在凉州不断发展壮大,不说火炮利器,就是骑兵都组建了近十万出来。
朱温自然知道骑兵是极难建的,因为需要耗费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李弘益在长安的一系列政策,朱温虽然表面上很是鄙视,私底下却命人四处收集情报,然后仔细研究了一番。
然后朱温喟然长叹,他知道自己是彻底输了。从治理天下来看,李弘益确实比他做的好多了,除了均田制、废奴和针对佛教的宗教法,李弘益绝大多数的改革都很温和,并不算很激进。
但是均田制和废奴,这两条就给了如今的大唐足够的生产力,废奴意味着国家收税的人口增多,均田制意味着劳动力的解放,而李弘益靠着这两条政策,居然将早已经废除多年的府兵制度又重建了起来。
这也就意味着李弘益有了足够多的预备役士兵,朱温羡慕不已,他在战场已经见识过了大唐士兵的风采,事实上他很早就考虑过是否要学习李弘益的这些好政策。
然而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伪梁最大的地主就是他自己。朱温毕竟学李弘益不来,李弘益所有的身家都放在了土地之外。
于是朱温又开始研究起了李弘益鼓励工商的政策来,在他看来,商业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大力发展,因为商业的发展就意味着要占用大量的农业人口,他很想知道李弘益究竟是如何做到两不耽误的。
关于这一点朱温研究了很久,最后还是敬翔看了出来。李弘益有丝绸之路,如今大唐已经打通了长安到庭州的道路,而且北方的达靼也被打得服服帖帖,回鹘基本变成了大唐的子民,这一切都是李弘益鼓励工商政策的前提和保障。
而且敬翔根据从长安流通出来的报纸等敏锐地发现,李弘益鼓励工商并非是任由民间发展的,而是通过官府组建商会、与世家大户合作,将工商业的大头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敬翔觉得这是李弘益神来之笔,他也是小世家出身,自然知道掌握了商贸的世家们的行事方式。世家有土地有当官权力,现在又掌握了财富,这可是统治者的大忌啊!
然而李弘益的均田制此时就发挥了作用,按照人头分地,土地分为永业田,是禁止私下买卖的,还有一部分官田,则是用来奖赏有功的将士,这些土地可以买卖,但是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和审查才能生效。
而且李弘益通过组建商会,广建银行,通过行政手段强令银行向普通百姓提供低息小额贷款,有政府作为保证,再加上一套强有力的管理和组织措施,基本已经杜绝了天下常见的世家高利贷。
为此朱温和敬翔两人研究了很久,最后敬翔信服地说:“李弘益真天下英才也!”连朱温也表示赞同,他们已经看出来李弘益这一系列政策的好处,但若要他们在伪梁各州县实施,恐怕难度就太大了。
首先伪梁不像如今的大唐,朱温虽然是皇帝,却不像李弘益这样,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是他一手组建的。朱温可以通过征服,将那些实力派的藩镇纳入治下,但是他却做不到李弘益那样令行禁止。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成德镇和魏博镇,哪怕朱温屠杀了一大批魏博镇牙兵,使得牙兵集团元气大伤,他派出的张万进依旧不能够真正掌握这块地盘。
这便是差距啊!大败而归的朱温想到了自己对李弘益曾经的仔细研究,内心更加郁闷了。此时李弘益的大军就在开封城西,而且一场攻城战刚刚结束,但朱温没有明白为何李弘益不一鼓作气继续攻打,而是将兵马退回到中牟县东。
正在清凉殿避暑的朱温突然接到李振求见的通报,于是连忙命人将这位心腹请了进来。他命人端上西瓜,突然楞了一愣,西瓜也是李弘益派人广泛传播才传到开封而来的。
李振吃了一牙西瓜,看到朱温拿起一牙又一脸厌恶地放了回去,他也不好意思再吃,于是擦了擦手,说:“官家,臣有要事禀报!”
朱温挥了挥手,示意宫女、小黄门等都退下,便听见李振说:“郢王最近有些不安生,四处串联走动,恐意有所动。”朱温顿时大怒:“生子当如李弘益、李存勖,吾这些儿子,猪狗一般。传令,命朱友珪去莱州!”
朱友珪自贺瑰之败后,便被调回了开封,不再担任诸军都虞候一职,依旧是个闲散的王爷。后来朱温看他游手好闲,再加上要亲征,想到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任命朱友珪为控鹤军指挥使,掌控一支留守开封的禁军。
哪知自己这个二儿子如此不堪,老子还没死,就开始跳着想当太子了!朱温又想起了养子朱友文,这个儿子被封为博王,任宣武节度副使、开封尹,一直是朱温心目中太子的首选。
想到朱友文美姿容、善属文又好谈论,朱温心情更加郁闷:为何他不是我的亲生儿子呢?李振匆匆离去后,朱友珪的妻子张氏妖娆地走了进来,朱温只觉得腹内一团火,大声说:“贱人,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