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二百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

2018-01-31发布 3203字

三月中,盖寓领五千骑,来到了阴山之西。他带来了数百辆大车,装满了布匹、食盐、粮食等,从李弘益手中招募了两万达靼骑兵,然后留下二十车,便急匆匆地带领达靼骑兵向河东而去。

阴山之战后,李弘益将投降和俘虏的达靼骑兵武器收缴,一部分遣返回本部落,然后按照居延海回鹘制度,将八十余部大小达靼部落全部打乱,以百帐、千帐划分,各定牧场区域,并派遣了巡视官员。

李胜甲也带着骑兵自北归来,都播骨逻斯领万余河西达靼跟随,找到了阴山达靼奇斤部的所在,很顺利地就杀散了奇斤匹娄留下的部队,然后接管了奇斤部直接控制的十多个部落。

李弘益召集了阴山达靼诸部落头领,现在已经被任命为骑尉、都尉、校尉等官,当着他们的面,公审了奇斤匹娄,一条条罪行念下来,奇斤匹娄心如死灰,只觉得按照唐人给他编排的罪名,自己是死定了。

平定了阴山达靼,李弘益有心直接将奇斤匹娄处死,然而想了一想,当年唐太宗刚夺位,突厥可汗颉利便引大军入侵,一代雄主唐太宗与渭河结便桥之盟,然后四年之后就派李靖、李绩大败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被俘,送至长安,每年新年各国使者来贺,就被唐太宗拉出来跳胡舞。

这么一想,阴山真是个好地方啊!于是李弘益命人抽了奇斤匹娄六十鞭,然后将他的妻子儿女连同亲信人等,一起押往长安,得意洋洋地向朝廷报捷,也好叫天子及诸大臣开心一下。

同时又派了一队骑兵,严密看守着李存信,快马送往凤州李存孝处。李存信当日被俘,自知难逃一死,而且很有可能要面对李存孝这个死对头,于是挣扎着只求早日一死。

李弘益哪里会这么轻易放过他?李存信绝食,他就命士兵掰开李存信的嘴巴,灌牛奶和米粥,并派了一伍士兵,时时刻刻看守着。李存信悲哀地发现,自己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只得认命了。

向长安报捷的队伍才派出去没几天,军情司传来消息,归义军遣使入朝了!原来药罗葛仁美在西州,这几年与西州回鹘在高昌城附近展开了拉锯战。高昌是西州回鹘的主要粮食产地,说什么也不肯丢。

李弘益先发制人,拿下删丹县,甘州回鹘本部都被他捏在了手里,连药罗葛仁裕、阿连撒罗等人都被严密监控了起来。仁美一肚子气,却无可奈何,只能尽心尽力为张承奉效力。

仁美此人,还是颇有才能的,他见西州回鹘守卫高昌严密,于是领军北去庭州,夺了蒲类、金满两县,断了高昌守军北方的援助道路,然后向张承奉进言,雇佣了河西达靼一部,切断了高昌与阿尔泰山一带原北庭都护府故地的联系。

隔壁的龟兹回鹘自然是乐意见到西州回鹘被殴打,不但不看在同族的份上来援,反而派使者至敦煌,表示愿意出兵相助,事后只要将庭州以西折罗漫山(也就是后世的天山)一带交给自己就成。

南边的仲云小势力也掺了一脚,出兵数千,前来相助,只求分得蒲昌海,也就是后世的罗布泊。

对于这两个见风使舵的势力,张承奉很是高兴,归义军这几年借着李弘益的东风,在东面再无压力,只是一心向西攻打,于是考虑了一番,便发人去询问药罗葛仁美的意见。

张承奉这个人倒是很聪明,他看得明白,归义军内部世家的势力太大,唯独药罗葛仁美可以一用,而且不必担心他坐大,因为他的全族都被李弘益控制了。

虽然他不喜李弘益插手,但是李弘益这么一做,却叫他对药罗葛仁美更加放心了。药罗葛仁美也有自己的打算,立刻表示了赞同。

于是墙倒众人推,四大部回鹘之中,对大唐最为排斥的西州回鹘,很不幸地被四面围攻,再也难以坚持,于是从高昌撤军,经由交河、轮台,翻越折罗漫山,向北方的阿尔泰山,唐朝称之为金山以北逃去。

药罗葛仁美也不追击,趁势夺回了高昌城,连连出兵,将原西州、庭州故地彻底收复。消息传到敦煌,张承奉高兴得快要疯了,李弘益在东面取得的成绩太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总算是数年苦战,取得了成果。

于是当即派出了规模宏大的使节团,连同龟兹回鹘、仲云部和河西达靼的使者,一起向长安报捷。一路东去,必须要经过李弘益治下的州县,使节团一路宣扬,自豪的很。

李晔在长安得了消息,欣喜非凡,他实在没有想到,当年祖父在位以来,从未过多重视的归义军,居然在西北取得了如此成就,这可是收复失土、开拓疆域的大功劳啊!

李晔一高兴,官位、爵位不要钱似地往外封,户部和皇家内库没钱,那就只有用这些名头当赏赐笼络了。

徐彦若和李磎两位宰相出言相劝,他们觉得给张承奉的封官赐爵尚可,唯独回鹘、仲云、达靼,何必给予爵位呢?尤其是徐彦若,言辞最为激烈,说:“河西凉国公数次立下大功,但李弘益谦恭有加,前次陛下给封王爵,凉国公便推辞不敢受。便是吐谷浑的慕容阎昆,陛下赏他为番王,都不敢受。数部胡人,立得小功,怎能随意册封可汗、王爵呢?”

李磎也进言:“臣闻凉国公北进讨伐阴山达靼,想必大捷很快就传来,若擒得酋首,献俘长安,天子如何册封?臣以为王爵太过了!”

若不拿李弘益举例还好,二人一说,李晔顿时大怒。去年李弘益先破李茂贞,再除韩建,李晔忧心忡忡,很不情愿地将河西、陇右、朔方三镇都交给了李弘益。

虽然李弘益一向对朝廷恭敬,但是他毕竟手下拥兵甚重,长安的禁军连自保都困难,李晔怕李弘益也学了关东的节度使,只得以高官笼络。

去年他选派了宗室王爷带队,从长安的几支军队中选拔可靠的武官,连同监军的太监一起,前往河西学习李弘益的建设军队制度。

李弘益当时很热情地接待了一干人等,分配他们到河西军事学院以及各处军营参观学习,临去丰州之前,将政务托付给李珽和韦庄,告诫他们,朝廷的武官团,该给他们看的才能看,不该带他们看的一点儿都不能叫他们知晓。

因此诸如阳妃谷军工基地,朝廷的人连进都进不去的。守卫的校尉只说除了凉国公和曹副使亲自带队,否则任何人不得进入。作陪的韦庄也以此为借口,将一行人等打发了。

在姑臧呆了小半年,一行人等对河西的民政了解得越多,便越觉得心惊。等到整理的情报送回长安,李晔的眉头皱得更紧。

他对其中很是详细的河西教育制度仔细研究了一番,原本对李弘益还算不错的感官也变了。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来,大唐开国二百余年,科举也越发地走向成熟。

但是大唐的科举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到了中后期以来,科举依旧是被世家大族所把持的,寒门依旧是很难出高官。自唐高祖以来,大唐数百位宰相,只有寥寥数人是出身寒门。

李晔自从兵败李克用以后,数次受到关内藩镇欺辱,无奈地选择了日渐衰落的世家为依靠。他所任用的宰相,基本都是世家出身,比如韦昭度,出身京兆韦氏;孔纬是曲阜孔圣的后裔;崔昭纬、崔胤、崔远,清河博陵诸崔氏。被李茂贞逼迫冤死的杜让能,祖上是贤相杜如晦,徐彦若的祖上则是武后时期的名臣徐有功。算下来也就李磎的家世没有那么显赫,祖上也是数代做官的。

李晔是唐太宗这一支的,身为天子,便代表着大唐的法统,而掌握了经典解释权、舆论权的世家,则代表了韩愈所坚信的道统。

所以李晔天然地就是世家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的总代表,对于李弘益在河西推行的有教无类、重农重商、非儒家而好实学这一套,只觉得不能够忍受。

因为李弘益在河西,将儒家的地位降低,百姓们为了生活更好,走向了求财求利的杨朱之学,再加上李弘益借墨子学说推行的一系列朴素的现代科学政策,可以说是儒家的天然敌人了。

身为皇帝,李晔这个人是极聪明的,年轻时急于求成,数次失败之后,他吸取了经验教训,变得很是隐忍,所以朱温和李克用在河北的大战,他不发一言,然而仔细研究了李弘益在河西的这一套,他实在不能忍了。

因为按照李弘益所坚持的理论和学说,儒家的地位不保,他这个被儒家道统所承认的皇帝,同样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因此李晔将李弘益看成了比朱温和李克用等人还要危险的人物,朱温若是坐大,最多不过是篡国,而李弘益则是要篡天下啊!

在这个问题上,韦昭度、崔胤、崔远等人难得地保持了一致,诸多在长安的中高级甚至下级官员,大多出身于世家或者祖上曾经阔过,得了某些有私心人的授意,纷纷上表进言,对李弘益在三镇推行的那一套大加诋毁。

李晔得了众官员的支持,对李弘益更加不满,他觉得若是李弘益迷途知返,放弃权力入朝为官,或许还能保得全家平安。对于徐彦若和李磎的劝阻,更加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