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华工军团

第四章 以工代兵(二)

2018-01-28发布 776字

陆征祥为了让他的拖延策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可谓极尽其能。

除了喝茶、吃点心之外又通过把会期减少,再把会议程序无限拖长的作法来消磨日本方面的耐心。就这样,“二十一条”的交涉一直拖了很久。日本为避免夜长梦多,而引起英、美列强的过度阻扰,不得不自动把最初的条件减少。

1915年5月7日,日本实在忍不住了。这一天,日置益亲自向陆征祥递交了一份“最后通牒”。

声称:日本内阁已决定出兵,三万陆军正在开往南满、山东、天津,日本海军则在渤海湾游弋,如箭在弦上,只待一声令下。事已至此,陆征祥觉得没办法再拖延了,只得把日本的最后通牒面呈袁世凯……

几天后。北京。大总统府。

今天的气氛比往日显得格外凝重,袁世凯召集民国政府高级官员齐聚在这里出席国务会议。

袁世凯站在主席台前,一副悲愤陈词的姿态,正在作大会发言:“此次日本乘欧战方殷,欺我国弱之时,提出苛酷条款,经外交部与日使交涉,历时三月有余,会议二十余次,始终委屈求全,冀达和平解决之目的。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此时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

经此大难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力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

如此,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不特今日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我负国民付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但国之兴,诸君有责;国之亡,诸君亦有责也……”

袁世凯说完,沉重地走下主席台。

与会者虽或怨愤填胸,或神情惨沮,但始终鸦雀无声。

一种巨大的悲怆迅速弥漫开来,渐渐充斥了整个会场……

没有人知道袁世凯当时的那番话究竟是否肺腑之言,但历史却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了实现自己的帝制野心,他并没有等到十年后和日本“抬头相见”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