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的李神通等人终于在东宫镇城外见到了李佑哥俩,无比狼狈的李神通这次在李佑兄弟面前可是把老脸丢尽了,李泰哥几个也是垂头丧气,还没等李景说什么,李佑对李神通等人就说了一大通不咸不淡的刻薄话,李神通老脸绷得通红说不出话来,这李泰见吐蕃军已经没影了,有重新找回了魏王的威风,要知道在这几位皇族子弟中也确实属他身份最高,要知道他可是大唐的嫡皇子啊。不了李泰刚要给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佑点颜色看看,突然听到李佑无比得意地说道梁齐联军已经收复于阗时,李泰这小子一肚子气也不得不闭了嘴。
后来苏定方率领左武卫的几千人马赶到时,唐朝正规军再一次赶上给几位王爷打扫战场,这位大唐宿将不仅摇了摇头,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还是李神通比较识趣,此次成功收复西域两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按理说毕竟是七镇兵马取得的胜利,捷报当然要由七镇总管李神通撰写上报朝廷,但是李神通实在是再也拉不下脸了,就把这美差让给了李佑,而此时在场的唐军在西域的最高级别将领苏定方也没有说什么,当面给李佑兄弟做了个顺水人情。
不久七镇六王就接到了长安来的圣旨,原来吐蕃军战败后松赞干布就派出使者到长安议和,要说这松赞干布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他可不是被唐军给打怕了,而是因为没有粮食,并且现在原本就不是开展注意决战的季节,所以才无奈求和。长安议和成功,李世民就下旨撤销七镇,命令楼兰驻军重新布放于阗和疏勒两镇,六王率七镇兵马凯旋还朝。这次议和吐蕃割了无座城给唐朝,还象征性地赔了唐朝几千头牦牛作为朝贡。李世民也同意归还墨竹的尸体。圣旨中大力赞扬七镇王军的赫赫战功,还说班师回朝后要大大封赏。然而令七镇六王意外的事,李世民竟然册封齐王李佑挂西域大都督衔,位列十六卫大将军之上,并且圣旨中还名言由李佑将疏勒和于阗两城防务换防给左武卫和右武卫之后,率领七镇兵马凯旋还朝,还特别提到梁王李景大婚,可以提前还朝,对李神通和其他诸王竟然只字未提。
要说这李佑接到圣旨后立即就来了精神,和大家都急切地返回长安不同,李佑端出了西域大都督的威风,这原本是朝廷嘉奖给李佑的荣衔,可李佑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开始对七镇诸将包括几位王爷在内吆五喝六,在疏勒和于阗两城装模作样地组织布防,把李泰哥几个气的够呛,李恪气不过和李佑大闹了几回,无奈李佑使出了长安第一纨绔的痞子手段,差点没把李恪气死,而威风尽灭的李神通实在没有心思去应付李佑这个泼皮,所以李佑这次在西域痛痛快快地威风了一回。
至于圣旨中册封李佑的事,这六位王爷可不知道因为这个事在长安可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原来这件事的起因正是由李佑撰写的那份捷报所引起。不出李景所料,李神通把撰写捷报的美差让给了李佑,李景有倒了霉,按照李佑这货的秉性自然是将收复疏勒和于阗的战功揽在了自己名下。李景对于由李佑写捷报自然不好反对,同时也是想到李神通这么做很可能就是故意制造李景和李佑之间的矛盾,所以早就最好了心理准备人倒霉。但是没想到的是李佑在几千字的捷报中除了描绘自己亲率齐军先是拼死解救被围的梁王镇,然后纠集齐梁联军收付疏勒和于阗量城外,居然用一多半的篇幅绘声绘色地描绘李泰、李恪和李瑞这三个小子的惨样,说什么这三个人见吐蕃军到来,吓得闭门不出,只知道坐在城墙上抹泪大哭,凄惨地哭得土城是昏天暗地、地动山摇的场面。更缺德的是李佑写到,立即见李神通命悬一线,自己单枪匹马地冲向吐蕃军,在杀死了几百个吐蕃兵之后终于冲破封锁,救出了李神通,然而在见到李神通的时候,李神通已是两眼无神地瘫在了地上,甚至还尿了裤子,要不是自己及时赶到,李神通就被吐蕃人俘虏了。
李世民和重臣在朝堂上听太监大声念着李佑的捷报时,就不是有人大骂李佑缺德,尤其是汉王李元昌,听到李佑这小子居然把自己的世子李瑞描述成了缩头乌龟的孙子样,自己恨不得把李佑给生吃了,等太监念到李神通尿裤子这一节时,李世民和满朝文武都憋不住大笑了起来。要说这李神通乃大唐宿将,即使寡不敌众战败也会一死报效皇恩,断然不会做吐蕃人的俘虏。这小子李神通的一世英名生生地毁在了李佑这小子手上,成了整个长安的笑柄。
李世民和七相对七镇的战况心中有数,但是此次西域之战实在是自大唐开国以来少有的辉煌胜利,尽管不是主力会战,但是此番以少胜多的战绩已经震撼了整个西域,连议和的吐蕃使臣也不得不将几千头牦牛作为名义上的朝贡,让李世民在朝堂上赚足了面子。李佑兄弟一战扭转了大唐的整个危局,确实是功不可没,再加上被抢了功劳的正主李景没有上折子,李世民和七相也就顺水推舟地将功劳记在了李佑名下。
李景见圣旨中李世民特别恩典自己完婚,可提前还朝,在看看李佑那副德行,他可不愿意和李佑待在一起把那四位王爷全都得罪光了,所以没等楼兰接防的唐军全部到来就以圣旨为名提前走了,其他那四位爷更不愿意受李佑的鸟气,见李景启程没两天,左武卫和右武卫的接防两城的校尉一到,就急不可耐地离开西域,想着追上已经一起走。李佑这小子见其他几位爷全走了,自己也没出使威风了,也没什么意思,没等接防军队全部到齐,就最后一个离开了西域。
李神通等四个王爷和唐杰比李景晚走了两天,但是却最先回到了长安,原因无他,这次闹得灰头土脸,而且李佑在捷报中将死亡描绘得一无是处的事情他们已经听到了风声,所以一声不响地悄悄进了长安,进城后才告知他们还朝的事情。而李景到长安时见李神通等人灰溜溜的样子,也不愿意惹怒这几位宗室王爷,所以也没有声张。只有最后还朝的李佑,事先大张旗鼓地通报尚书省,因为是捷报,所以李世民也不得不下旨中书省,有阴弘智带领百官在城外迎接李佑的大军凯旋还朝。
话说百官在长安城门口迎接李佑,可是听到消息的长安百姓早就涌出了的城外,李佑的大军还没到长安城下见到百官,十几万百姓一见到威风凛凛骑在马上的李佑回来就山呼:齐王千岁,齐王威武,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山呼之声此起彼伏,地动山摇。原来战前李佑赈灾救活了无数难民,而这些难民之中在灾后有很多没有返回家乡,而是留在了长安商户中继续做工,这次吐蕃犯禁,长安的百姓以为会因为西域的战事而导致长安的粮食继续吃紧,没想到又是齐王扭转乾坤,一战打垮了吐蕃大军,这下长安的百姓不用再为征兵征粮担心了,所以不少长安的百姓,尤其是那些留下的灾民听到齐王凯旋还朝,纷纷到城外郊迎李佑还朝,还有人提着篮子装着食物,见到齐军士兵就塞到手里。就连骑在马上的纨绔子弟李佑见到这种场面都激动不已,没想到自己居然这般的民心,但是激动归激动,这小子对抢了李景功劳的事情可是没有半点愧疚之情。
此时此刻心中最澎湃不已的还不是李佑本人,而是那些迎接他的百官。这些官员加到眼前的此情此景,无不心潮澎湃,有喜有忧有。众人此时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七相集团完了,尽管大唐七相集团的政治格局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皇子们的长大和羽翼丰满必然会解体,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而且皇子中率先打破这一格局的居然不是太子宫的势力,也不是最早结党的魏王和吴王势力,而是一直以来皇子中最混蛋的李佑。此时大家真正关心的是自己在即将形成的新格局中将何去何从。再看率领百官的阴弘智,心中何尝不是五味杂瓶,这些年自己的势力一直被长孙氏压着,是自己苦心经营,纵横捭阖阴氏一族在大唐王朝挣得了一席之地,但也仅仅如此。尽管阴家这些年一直扶持着李佑和李景兄弟俩,但对于扶植这哥俩稳定大宝和长孙氏一较高下,分庭抗礼可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然而此时此刻,当阴弘智看到了眼前的此情此情,心中豪迈之气凸显,可谓是我意天下,鹿死谁手,天下未可知。就在这一刻,阴弘智终于下定决心,阴氏一族放手一搏,正式扶齐王李佑进行夺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