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代沟

013,2007年,国庆前一天(3)

2018-01-05发布 3306字

今晚的饭菜我明显感觉到是父亲点的,因为按照大伯的习惯,会比较节俭,而且比较接地气。但是以父亲的习惯,在公司接待领导中,各式各样的比例一定要拿捏得很到位才行。既要让来客感受到新奇,还不能吃的不适应。

就比如桌上的凉菜,一共四个,土豆丝擦干黄菜,这东西我们打小就吃,吃的都快吐了,上了桌子我们兄弟三个只是象征性的尝了一口,倒是大嫂的父母觉着稀罕,多吃了两口。大嫂、二嫂倒是没什么兴趣,时代不同了,口味也变了。

另外一盘手撕驴肉,也是赚足了眼球。毕竟陕西那边吃猪、牛、羊偏多一点,到了我们这里,驴肉成了餐桌首选。百姓常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医也说驴肉可治气血双亏,因此这个菜上来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了底。

再一个是这武乡灌肠,不同于传统的灌肠。以前人们是把猪血灌入肠衣煮熟,也称血肠,现在在东北依旧是一道名菜。后来只用荞面糊灌肠,灌完肠剩下的荞面糊放入盘中蒸熟谓之"素灌肠",有的地方称之碗托儿。这东西夏天吃起来清热消暑,反正我从小就爱吃,而且不像在太原,很多地方是浇卤,我们这里,简简单单,用上好的醋,配上少量的黄瓜丝,炒熟的白芝麻,新鲜的蒜泥,简单的搅拌一下就成。可能是年轻人都火力旺,基本上被我和二哥承包了这道菜。当然啊,也得从祖父那里开始先走一圈,一圈过后才轮到我俩大包大揽,这也是规矩。

最后一个凉菜是水晶皮冻,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菜,真不知道一堆猪皮有什么好吃的。但是这几年突然流行起了养生,父亲还热情的介绍说这猪皮冻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在场的女人又多夹了一筷子。看见我不为所动,父亲还黑着脸说我:“你尝一口。”

“又不是没吃过,我不爱吃。”我依旧吃我碟子里的灌肠。

“什么叫尝尝!吃一口怕什么?不吃你也夹一块放碟子里!”虽然父亲压着火气,但我也知道,这会儿再逆着他的意思来,搞不好全家的脸面都挂不住了。悻悻的夹了一块扔在碟子里,直到散场,我也没碰它一下。

四个凉菜,正好是荤素各半,颜色又分红、黄、黑、白,而且口感也有软有韧,酸咸适当。不管我和父亲闹再多的不愉快,他点菜的门道,我一直在学习,但始终学不会。毕竟,我哪有他那么多机会在外面吃饭啊。

“四凉”过后是“八热”,用本地的说法,这个比例接待远方的客人也寓意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四平八稳”。

第一道上来的就是坛子闷鸡,中国人吃饭就讲究这个,鸡的谐音就是吉,代表着吉祥如意。我在别的地方也吃过闷鸡,但是始终觉得还是家乡的味道最好,为什么呢?区别在于这汁儿。别的地方做出来,鸡肉都是金黄玉润,晶亮养眼,但是在我看来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我们这里的酱汁,简单说,就是咸。只有汤汁够咸才能入味,让最干涩的鸡胸肉也变得回味无穷。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说请客吃饭最忌味咸,因为咸的谐音就是嫌,代表着嫌弃。可是如今的饭店,就靠着各种口感的刺激去捕捉回头客,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舌尖的进化”?

后来还上了“高平十大碗”其中的两道,核桃肉和豆腐汤,这菜我们一直是当作汤来喝,但是大嫂的父母却不知情。当这两道菜转到祖父跟前时,祖父顺势一拨,拨到了他们的面前,祖父声称自己年纪大了,不太喝这种咸汤。父亲倒是早早站起,用大汤勺给二位一人盛了满满一碗。我在一旁看着父亲的那股子热情劲儿,怎么也想不明白,这难道不是好事将近的节奏?

再看大伯,从头到晚只顾着低头吃饭,偶尔说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大娘倒是顾不上吃,一个劲儿的盯着大哥的碟子,只要空了,不管自己面前摆着哪道菜,都会挑一筷子给大哥。大哥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淡定的“行了,我、我自己吃”,后来渐渐的也有点不厌其烦。毕竟快三十的人了,大庭广众之下显得连饭都不会吃,是有些尴尬。

反观我和二哥,相比之下就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哪怕饭菜不合口味,坐在那里十分钟只喝可乐也没有人对你多说一句。何况饭桌上整体比较安静,只有祖父和大嫂的父母以及父亲在高谈阔论。

和平饭店别的不敢说,这上菜的速度是十分可观的,从第一道凉菜上桌到最后一条鱼摆上台面,前后一共也不过十几分钟。虽然我知道祖父、大伯和父亲都不爱吃鱼,但是饭桌上的鱼,寓意是年年有余,一直以来成了惯例。

同样是惯例的就是这鱼眼,后来我也听说,鱼眼给领导,叫高看一眼,但是我们家鱼眼一直是给大哥,说这样对眼睛好,中医的说法叫以形补形。我和二哥单单对鱼脊下手,那里刺少。父亲还拿我俩开涮,“哟吼,你俩成了咱家的中流砥柱了”。要不是祖父说了句“行啦,自家人吃个饭,哪那么多规矩,随意吃”,搞不好我和二哥悬在空中的手,连个落处都找不到。

等最后一道汤,松仁萝卜丝汤上了桌,大伯才开启了话题。“小柔的爸爸、妈妈,今晚的饭菜吃着还可口吗?这都是我弟弟点的,他平时在单位,就是搞接待的,这方面懂的多一点。”

大嫂的母亲一个劲儿的点头,汤也顾不得喝一口,“特别好,特别好,非常感谢!”

大伯:“你瞧啊,我这个人是个工人出身,平时也不太会讲话,所以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请你多包涵。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把我们家所有人都叫上了,一来是和你见个面,让你看看我们家都是些什么东西,好让你放心。”

“可好、可好,你家这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孩子们都懂事,都好,都好。”大嫂的母亲干脆把碗放到了桌上。等话说完,如果喝了,往往代表着满意,如果不喝,大哥的事估计就悬了。

大伯:“今天你们也来了,明天就是国庆,趁着放假,我已经安排我弟弟和弟媳,明天带着你们老俩还有小伟和小柔,出去转转。”

“那怎么好意思?你不一起耍耍去?”

“我厂子里还有事,国庆期间厂里面还得值班,我就不作陪了。小伟他妈明天再请几个工人,把家里好好收拾一下,咱们晚上在家里,吃个焖面,让你们也尝尝家里的手艺。”

“唉呀,不用那么麻烦,我们俩简单吃一口就行,不用麻烦。”

“咱今晚主要还是说两个孩子这个事,我表明态度啊,两个孩子在一起,我是同意的!”

大伯这话说完,我看了大哥一眼,大哥却很平静,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份喜悦,眼里似乎流出的,还是等待。

大嫂的母亲也是很高兴的,“小伟这个孩子我们老俩也很喜欢,你放心,在我们看来,小伟那就是亲儿子。我们接触了也有一段时间了,你可以问问小柔,我骂小柔骂的可狠了,但是对小伟,我从来不说一句不中听的话。”

“是,我也听孩子们说了。”大伯点点头,“咱们现在主要是说这个婚事,我的意见啊,是今年不办,等明年,小伟毕业了。找到工作以后立刻办!你觉得咋样?有意见可以提啊。”

“我们觉得吧,孩子们都大了,这一晃的功夫,两个孩子都已经二十六了,明年就二十七,紧赶慢赶,要孩子也都二十八了,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大嫂的母亲说话还算客气,但是我一个局外人也听的出来,这兴致,已经快要降到了冰点。

“咱们还是得从长远考虑了吧!小柔现在也没有个好工作,小伟还在读研,哪有说上研究生期间结婚的。将来问起来,你研究生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收获了个媳妇?这听着不合适啊!我们家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谓立业成家,一定要先立业、后成家,将来他们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你瞧我爸爸,从来没有在我们兄弟姊妹几个身上担心过工作的问题。但是现在了,你看看就业压力这么大,研究生都不一定能找个好工作,你说咱们不发愁?”

不知道大伯哪句话扎到了大嫂母亲的要害,我总觉得那个人一下子从身体里漏掉一口气。

祖父却冷不丁说了一句:“那不一样!以前工作是分配,现在哪还有分配这一说。”

这句话却像是点燃了大嫂的母亲一般,“老爷子说的对,时代不同了,咱们也得跟着时代走。我不是反对小伟先完成学业,是觉得这样子拖下去,对两个孩子不好。”

“没有啊!谁拖了?”大伯两手向外一摊,一副很冤枉的样子,脸上还笑嘻嘻的,“咱就说了,明年,最迟后年肯定结。反正小伟也在你们那上学,我家也带你们去过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唉,不是那个意思。”这下受冤枉的成了大嫂的母亲,“我相信小伟,小伟是个好孩子。”

“虽然我们家都是男孩子,但是都是做父母的,也能体会到你养育女儿的不容易,和担心。这样吧,今天这顿饭,就当是订婚,彩礼我已经下午取出来了。小柔,给你妈拿过去。”

大娘将一个白色的硬纸袋从椅子下抽出来,交到了大哥的手中,大哥又递给大嫂。大嫂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她的母亲,坐在那里不知道该不该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