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向姑臧

2017-12-06发布 3221字

庆州已经被朝廷划归入由泾原镇改来的彰义军治下,张琏身为东道主,自然是要一尽主人待客之道的。

这些年李茂贞的势力越发地大,野心也越来越大,曾数次写信给他父子,要求原、武、行渭三州投靠他,都被张琏父子拒绝了。

张琏一直很担心,他的父亲张钧素有威望,李茂贞还不敢逼迫太甚,只是父亲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若有个万一,只怕李茂贞再也不会顾忌什么了。

他一直在向朝廷求助,然而这一次跟随李弘益,亲自往长安看了一回,张琏顿时无比地失望。天子自身难保,诸藩镇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直接违抗的事情太多,实在是指望不上了。

因此他有心结交李弘益,只盼着大家能抱团取暖,一起面对李茂贞的压力。他的心思,李弘益如何看不出来?河西镇毕竟才建起一年,哪怕彰义军实力弱小,好歹也是个不错的盟友,再加上张琏此人人品也过得去,两镇若能联盟,在西北之地,就足以与李茂贞相抗衡了。

在安华城呆了三天,李弘益和张琏继续西去,进入原州,然后在萧关与张琏分别,进入了会州境内。慕容阎昆得了斥候报信,早早地在两州交界处迎接。

李弘益问:“州内如何?”慕容阎昆说:“可以派刺史了!”李弘益的意思,是问会州境内那些不服王化的吐蕃部落处理得如何,慕容阎昆的意思则是,已经清理干净,可以派遣亲民官员前来接手管理民政事务了。

李弘益一直未向会州派刺史,对外宣称是会州未定,境内匪盗横生,故而派了祁连军四处剿灭。慕容阎昆私下得了李弘益的授意,带着吐谷浑和羌骑,将会州境内的吐蕃部落扫荡了一遍,平息了四五处叛乱,杀了数万人,总算是把会州安定了下来。

李弘益现在头疼的是,该派谁来会州任刺史。他手下现在极度缺乏有经验的文官,至少慕容阎昆的祁连军是不能继续留在会州了,否则会州就成了吐谷浑部的私地。

在会宁视察了一遍,李弘益满意地点点头。看来慕容阎昆是真心把会州当做吐谷浑的新家了,会宁县是一块沿着黄河的狭长小谷地,城池显然是重新修缮了一番。

各族的行商来往,李弘益发现有很多回鹘人,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慕容阎昆笑着说:“回鹘善经商,国公屡次征讨,如今居延海到河西连成一片,甘州那里又没有阻拦,这些回鹘人也组建了商队,往来草原和各州县。”

按照之前李弘益的规划,吐谷浑部和附属的羌人,同样建立起了基层的行政组织,乡正、里正等都选了出来,与会州本地的汉、吐蕃、回鹘、突厥、羌等各族混居,退伍了一批老兵,分发了武器等,负责各乡各村的具体事务。

慕容阎昆介绍说:“国公要我吐谷浑部和羌人多放养牛马,如今平定了王行瑜,咱们的牛马都可以运往长安关中贩卖,百姓生活较之往年,可是好了很多啊!”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吾父祖辈千百年所追求的,不过是安定的生活,若不是国公,我族安能得到这么一片生息之地?族中男儿,听闻国家有难,都踊跃报名参军,只是咱们河西镇财力有限,都被我拒绝了!”

吐谷浑和羌人的习俗,是善畜牧,短农耕,多骑兵,长于山地作战,民风豪爽宽迈,以战死为吉利,病死为不祥,可以说是极好的山地骑兵的兵源,只是李弘益顾虑到河西镇三军,汉人士兵不足半,不能把这个比例再低了,况且慕容阎昆一向忠心,他不愿对吐谷浑盘剥太苛刻。

于是说:“吐谷浑现在的任务,便是休养生息。以我看,天下若定,绝非十年之功,有的是机会打仗的!”顿了一顿,说:“天子有意封你为吐谷浑王…”他一边说一边看慕容阎昆的脸色。

慕容阎昆皱起了眉头,正要说话,李弘益笑了笑:“我以你未立大功拒绝了!”慕容阎昆长舒了一口气,拱手说:“下官对国公忠心可鉴,愿为祁连军一都指挥使,不愿为吐谷浑王!”

李弘益大笑:“我便知慕容将军一片赤胆!”待李弘益驱马继续前行,慕容阎昆额头冒出了一滴冷汗,他敢肯定,若是刚才自己露出欣喜或者失望的表情,只怕自己这个吐谷浑的首领就当到头了。

吐谷浑是部落联合制,虽说肃州之后被张承奉改编,到了河西又遵从节度使幕府的命令,由部落拆分为村落,慕容阎昆相信,想取代自己的人多的是!他不禁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只觉得长安那位李天子是想要自己的命啊!

李晔的本意倒并非如此,他现在有求于河西镇,自然不愿意这几个新得的州县再乱了起来,只怕最后得益的还是李茂贞。他不过是想遵从大唐的习俗,将那些异族投靠的头领封王而已,比如先前的甘州回鹘英义可汗。

说白了,大唐皇室或者说朝廷并未真心将这些异族当做自己的子民,只是拿官爵来笼络而已。与太宗李世民比起来,之后的李皇帝们,确实在气度上有所不及。

会宁到金城的混凝土道路,因为天气原因暂时停止了施工,慕容阎昆也够狠,历次平叛抓来的吐蕃俘虏,又以利诱吐蕃各部落,招来了上万人,分成十多个施工段,将会宁城向北,大约与黄河平行的一条官道,重新翻修了一遍。

据说俘虏民工伤亡极高,都被翻身当监工的吐谷浑和羌骑丢进了黄河。全部道路都用混凝土重新铺一遍,以河西镇目前的财力,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是维修了道路状况很差的数段而已。

李弘益在会州休息了数日,然后继续西行,沿着这条刚修好的道路,进入兰州,过了金城关,来到了金城县。

三哥李弘谏任兰州刺史,他虽然一直是做推官、判官,是法律部门长官出身,却从二哥李弘定那里学了些经验,执政政策很简单,那就是“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黄老之学讲究的是不折腾。

李弘益一向觉得,只要华夏土地的执政者自己不折腾,老百姓没有那么多劳役,靠着汉人的勤劳,很快就能建起一片富庶的环境来。

兰州毕竟初定,李弘谏不折腾,他严格按照幕府的各项政策,引导百姓,修缮道路桥梁,建堤堰,修引水渠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民生的事,因此金城迅速地恢复了繁华。

河西镇的六州,与中原不同,基本上各县、各城所在的地方,就是本州内最适合耕作的土地。金城临近黄河,土地肥沃,原本吐蕃人占据这里,就是依靠汉人耕种养活自己,如今换了李弘益,百姓的徭役大多被免除,幕府以钱财“购买”百姓的劳动力,所以兰州也很快安定了下来。

只是李弘谏并未在金城,他这个刺史要办的事情太多,连春节都没回来,一直呆在南边的狄道县,那里山势险峻,通往河州的道路很是难修,因此他一直留在那里监督。

李弘益发明的玻璃、火药、火炮等,在李弘谏看来,真正能够遗泽后世的,就是这混凝土。道路修通了,不论是出兵、百姓远行还是物资来往有无,都是极好的,因此也引起了他的特别重视。

李弘益没见到三哥,只是看望了嫂子和侄女、侄儿,把从长安买的些玩具送给两个小孩,然后继续北行。

金城在黄河南岸,河面上设置了两道舟船连在一起固定的浮桥,看着结了冰的河面,苍苍茫茫一片,李弘益对曹用行说:“果真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啊!”

杜荀鹤也从马车里钻了出来,他脸色不大好,长途跋涉对他来说,还真是有些疲乏。这一路行来,所见皆是山地,大片的人烟稀少的荒山,对于他这样出生于江南的文人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想到开元年间的岑参、高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也曾经这么一路走来,不禁心中激荡,诗兴大发。

进入会州之后,官道笔直,道路平坦坚硬,远非萧关以东的泥泞样子。杜荀鹤询问了一番,得知这是凉国公发明的一种名叫“混凝土”的材料铺就的,他更是讶异,对李弘益更加好奇起来。

原本杜荀鹤是走投无路,无奈之下投靠李弘益的。他是被朱温所举荐,才得以中进士第。朱温的名声可不好,连带着他在长安也受到世人的歧视。李弘益不计较他的名声,他心中是非常感激的。

只是他毕竟一个江南人氏,前来河西谋求官职,心里还有些忐忑。与那些眼高手低的文人不同,杜荀鹤因为出身问题,再加上贫寒半生颠沛流离,形成了自卑又自傲的性子,谨慎有余,却难免失之自信。

他一路走来,一直在想,按照李弘益这种做实务的性格,自己在河西究竟能干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他在长安年也不过,就要跟着前来的原因,只想早一日到河西,亲眼看上一看,然后再做决定。

李弘益并不了解这位诗人的想法,他的河西镇就属凉、兰二州人口最多,因此金城到姑臧的这一条道路,沿途五百余里,设了二十多个驿站,远胜其他州县。

元宵节已过,路上的行商渐渐多了起来。李弘益远远看到姑臧城的城墙,兴奋地大喊:“回姑臧咯!”身后众人都欢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