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隋朝风云

第017章 计破相州

2017-10-19发布 4109字

话说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大败之后,单枪匹马逃回相州。尉迟迥遣精甲三千埋伏于野马冈,欲伏击官军。行军总管宇文忻派五百骑兵袭击,将伏兵斩杀、俘获略尽。

那宇文忻,字仲乐,父亲宇文贵,为北周大司马、许国公。宇文忻幼年敏慧,儿童之时,与小孩子们嬉戏,爱玩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不服从他的命令,认识他的人见而惊异。

十二岁这年,已经能骑马奔驰,左右射箭,骁捷若飞。他对亲近的人说:“自古名将,唯以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为美谈,吾察其行事,不足以崇尚。若使他们与我同时,不令这些小子独擅高名!”其少小慷慨如此。

年十八,随北周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有功。韦孝宽镇守玉壁时,宇文忻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普六茹坚与宇文忻情好甚协,任命宇文忻为征讨尉迟迥的行军总管。

官军进军至草桥,尉迟迥又遣将派兵拒守,宇文忻率奇兵击破之。韦孝宽率部一路乘胜追击,进抵相州城下,尉迟迥已经无路可退,官军与尉迟迥叛军的最终决战即将开始。

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佑,率领全部士卒十三万,大军倾巢出动,陈兵于城南。尉迟迥另统一军,有万人之众,皆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为精锐部队。青州总管尉迟勤,乃尉迟运之弟,率青州、齐州之众五万人,自青州赴相州,增援伯父尉迟迥,以三千骑先到。

尉迟迥久在军中,虽老犹被(pī)甲上阵,背靠相州城布阵,与官军大战,其麾下兵将,皆为关中人,个个骁勇无比,且为之力战,将相州城守护得固若金汤,牢不可破。韦孝宽军进攻受挫,连连撤退,驻扎于相州城外西门豹祠之南。

见官军战事不利,稍稍退却,行军总管梁士彦麾下有一员猛将,名唤史万岁,只听他大喝一声:“事急矣,吾当破之!”接着,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杀数十人,众人亦齐心协力,官军士气大振。

这个太平县公史万岁,英俊威武,善骑射,勇猛凶悍,敏捷如飞,好读兵书,兼精通占候。史万岁随梁士彦征讨尉迟迥,军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县),见群雁排成一字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将军请看,我要射下第三只雁。”说完,发弓射去,第三只雁果然应弦而落,三军见史万岁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

此时,相州城的百姓纷纷出来,男女老幼爬上城南高坡观战,观者聚成一堵一堵的人墙,竟多达数万人之众。

这相州城原为北齐都城邺城,三年前北周攻克邺城,消灭北齐,邺城百姓这才臣服于北周,身为大周子民时日不长,对北周也没什么好印象。如今见北周两军自相残杀,邺城百姓反倒幸灾乐祸,跑出家门静观谁胜谁负。

宇文忻与高颎、李询等谋划说:“兵者,诡道也。事情紧急,当以权宜之计破敌。先射观者,待百姓惊乱,再乘势进攻。”高颎与李询皆曰此计可行。

于是官军整顿阵势,宇文忻对队伍前面的弓弩手下令道:“勿射叛军,专射观战百姓!”刹那间弓弩齐鸣,万箭齐发,只见那箭如飞蝗般射来,密密匝匝,直接射向观战百姓。百姓们手无寸铁,加上毫无防备,一时间死伤无数。惊慌失措的百姓们纷纷逃避,呼天喊地,大声叫嚷着进城,随即冲散了尉迟迥的队伍,尉迟迥军大乱,亦纷纷进城,场面混乱不堪,人群之间互相践踏,声如雷霆。

宇文忻又高声大喊道:“叛军败矣!叛军败矣!”韦孝宽军士气复振,齐心协力,猛冲过去,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尉迟迥入据相州城,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相州城。梁士彦率军攻北门而入,驰马打开西门,接纳宇文忻之兵入城,官军遂攻入相州城。

李询、贺娄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尉迟迥走上城楼,先后射杀数人。行军总管崔弘度追逐尉迟迥至城楼上。

那崔弘度,字摩诃衍,出自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摩诃衍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大乘,即菩萨的行门。崔弘度膂力绝人,仪貌魁岸,须面甚伟。生性严酷。

年十七,北周大冢宰宇文护以之为亲信。宇文护之子中山公宇文训为蒲州刺史时,令崔弘度追随他。一日,崔弘度与宇文训登楼,至最上层,离地四五丈之高,宇文训居高临下望之,倒吸一口凉气:“诚可畏也。”

“此何足畏哉!”崔弘度哂笑道,然后猛然跳楼,至地丝毫无损伤。宇文训以其勇武迅捷,大为惊奇。

崔弘度以前后功勋,进位上大将军,袭父爵安平县公,一路征讨尉迟迥叛军,所当无不披靡。

话说崔弘度的妹妹,已经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两家是亲家关系。官军攻破相州城,尉迟迥窘迫不堪,心知大势已去,遂登上城楼,犹做困兽之斗。崔弘度顺着盘旋而上的台阶入城楼,尉迟迥弯弓欲射之。

崔弘度淡定地摘下头盔,向尉迟迥问道:“相识否?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及私情。我念及你我亲戚之情,特地遏制乱兵,不许侵辱你。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言下之意,是让尉迟迥自行了断,免得他人动手。

尉迟迥万念俱灰,长叹一声,掷弓箭于地,然后竭尽口舌,破口大骂左大丞相普六茹坚,尽是些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兄长为何不杀之?”站立在崔弘度身后的弟弟崔弘升问道。

“已是将死之人,若不能讲完临终之言,必定徒留遗憾,为兄不过遂了他的心愿罢了。”崔弘度淡然一笑道。

那尉迟迥咒骂完毕,遂仰天长啸一声,接着拔剑自刎,血流如注,扑倒在地。是日为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庚午(十七日),尉迟迥自起兵至失败,共计六十八日。

“汝可取下尉迟迥之头,以此邀功。”崔弘度回头对崔弘升说道。崔弘升遂斩下尉迟迥的头颅。

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尉迟迥的从孙、库部员外郎尉迟耆福上表,请求为尉迟迥改葬。朝廷议论后,认为尉迟迥忠于周室,诏命许之。

关于尉迟迥起兵的看法,历来主要分为两大派,现摘录两种不同的观点,各位看官可略作参详。

其一,和亲高昌的常乐公主宇文氏曾评价道:“杨氏篡周,尉迟迥乃周出,犹能连突厥,使天下响震。”又说道:“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其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价道:“尉迟迥可以为宇文氏之忠臣乎?宇文阐称帝已二年矣,父死而正乎其位,杨氏虽逼,阐未有失德也,迥乃奉赵王招之少子以起兵。……杨坚无功而欲夺人之国,于是乎有兵可拥者,皆欲为坚之为,迥亦一坚也,司马消难亦一迥也,王谦亦一消难也。志相若,事相竞,则以势之强弱、谋之工拙、所与之多寡分胜败矣。胜者,幸也;败者,其常也。”

话说尉迟迥走投无路,兵败自杀后,尉迟勤与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尉迟佑等欲东奔青州。武强县公郭衍率领精骑一千追击,执获尉迟佑于阵前,尉迟勤遂遁走,而尉迟惇亦逃逸。

那郭衍,字彦文,乃三国曹魏雍州刺史、车骑将军、阳曲侯郭淮九世孙,西魏侍中郭崇之子。郭衍一路追至济州,入据其城,又击其余党于济北,累战破之,最终执送叛首尉迟勤、尉迟惇至京师。

在小城中的尉迟迥残兵,尽遭坑杀于游豫园,多达数万人。未降服之地,韦孝宽皆随机讨伐,不久,关东全部平定。

隋国公兼左大丞相普六茹坚,调兵镇压了反叛自己的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防止逆反势力在相州城滋生并死灰复燃,遂下令纵火焚烧相州城,移相州城于安阳城(今河南安阳),相州、魏郡和邺县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划分出相州阳平郡,设置毛州;划分出昌黎郡,设置魏州,以减少相州的管辖地域。

据史料记载,在游豫园,那些被坑杀冤魂,夜晚如同鬼魅般哭诉不止。范洪《五行传》曰:“哭者死亡之表,近夜妖也。鬼而夜哭者,将有死亡之应。”京房《易飞候》曰:“鬼夜哭,国将亡。”明年,北周宇文氏王公皆见杀,周室亦亡。

平定尉迟迥叛乱后,大军班师回京,左大丞相普六茹坚封赏有功之臣,其中有:

韦艺因投靠韦孝宽,追随韦孝宽平叛尉迟迥。以功进位上大将军,改封武威县公,以修武县侯另封韦艺一子。

郕国公梁士彦,授官相州刺史,他少时行侠仗义,性情刚烈果敢,喜正人之是非,好读兵书,颇涉经史。任相州刺史后却遭隋国公深深猜忌,未几,征还京师,闲居无事。

兴固县公宇文忻,以功加上柱国,赐奴婢二百口,牛马羊数以万计。普六茹坚亲自夸赞宇文忻道:“尉迟迥倾山东之众,运百万之师,公举无遗策,战无全阵,诚天下之英杰也。”进封宇文忻为英国公,增邑三千户。自是以后,每每参与运筹帷幄,出入卧室之中,周隋禅代之际,宇文忻大有功劳。后拜右领军大将军,恩宠更重。

濮阳郡公宇文述,平尉迟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jiān双丝的细绢)三千匹。

临贞县公杨素,因功升迁为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封其弟杨岳为临贞公。

平高郡公李询,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公,赐帛千匹,并赠良马。普六茹坚自此即以心腹视之。

李浑以功授上仪同三司,封安武郡公。

贺娄子干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食邑三千户,另以思安县伯的爵位,赐封其子贺娄皎。

李崇授徐州总管,未久,进位上柱国。

高颎侍宴于丞相府内室,普六茹坚念其为官清贫,特意撤下御帐赏赐他。高颎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隋国公对其益发信任托付。

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大将军。

贺娄子干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食邑三千户。

安平县公崔弘度,进位上柱国,当时行军总管按例封国公,崔弘度不及时杀尉迟迥,放纵其恶言侮辱左大丞相,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崔弘度自认为对尉迟迥做到临终关怀,对降爵一事并不以为意。

崔弘升以功拜上仪同。不久,加上开府,封黄台县侯,食邑八百户。

武强县公郭衍,因功越级升任上柱国,封武山郡公,受赏赐布帛七千段。此时,郭衍审时度势,密劝普六茹坚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之事,因此深得隋国公亲近。

在这些有功之臣中,不少人将在大隋王朝的历史舞台上一展身手、大放异彩,尤其是宇文述、杨素、高颎这三人,则直接影响了隋朝历史进程,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改写了隋朝历史。这些都是后话,届时作者将慢慢叙来。

再讲一下征讨尉迟迥的行军元帅韦孝宽,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丁未(二十五日),上柱国、郧国公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二岁。北周朝廷赠其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曰襄。按照《逸周书点谥法解》:“甲胄有劳曰襄。亟(屡次)征伐。”

后人对韦孝宽的军事才能评价极高,元朝余阙曾赞道:“男子当生为韦孝宽,死为张巡①。”

(注:①张巡(708年~757年),字巡,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张巡死守睢阳两年之久,奋力抵抗叛军,前后大小战四百余次,斩敌将数百名,杀贼卒二万余人,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