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马车,史德统怕耽误与符氏看灯会,遂直截了当的问道:“张大人有事请直说?”
“相公海涵,恕张某冒昧。此番来京城,其实只是奉皇子之命,来京城办些紧要的私事,并非是公事。皇子知晓史相公已经回京,故离澶州时,皇子曾吩咐在下一定要相公府上拜会,正巧在这街上遇着了相公。”张美拱手道,言谈间既有几分矜持,又恰当好处地显出足够的敬意。
“不知皇子有何吩咐?”史德统问道。
“相公乃国之勋臣名将,此话严重了。”张美说着场面话,“皇子要小人转达相公赐婚之恩,皇子说微时曾视相公为异姓兄弟,如今他虽贵为皇子,仍然愿做相公的兄长,相公忠心为国,九死一生,令人扼腕叹息,每每想到此事,皇子便激愤不已。”
这郭荣去岁九月,娶了符王的二女儿符玉环,关于赐婚一事史德统会心一笑,至于后面的话,史德统也听得出来。
王峻好揽权,而且还嫉能,可郭荣偏偏就是那种才出于众的人,自从郭荣去了在澶州,不出三月,便将澶州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地有风评传入朝中,博得朝臣和郭威的一众好评,王峻自然心中不爽,担心郭荣掌权后会架空他,所以处心积虑的处处排挤郭荣,郭荣自然对王峻也没有好感。
“多谢皇子关心,此乃小事,何足挂齿?”史德统摆了摆手道,顿了顿道,“敢问皇子在澶州可好?”
“皇子一切安好,外有王朴等人为幕僚,帮助处理澶州大小诸事,去年秋天又娶了符王之女续弦,得了个贤内助…”张美开始唠叨起来。
张美仍在喋喋不休地说道:“皇子眼看已经在澶州就任一年了,管军治民理财,样样都是百里挑一,政绩天下有目共睹,唯有…”
“什么?”史德统双眉一挑,不动声色道。
“相公有些明知故问了,皇子毕竟是皇子,血浓于水,何况陛下如今膝下只有皇子这么一个儿子,嫡子久在京师以外,恐非是天下之福啊。”张美暗示道。
史德统闻言微微一笑,暗道郭荣这是想回京了。早在回京之前,史德统在潞州就收到郭荣的来信,除对自己在潞泽大战取胜的敬佩与恭贺之外,还说道那王峻百番阻挠自己入京朝阙,与郭威叙父子之情。史德统回信耐心劝说,言自己归京之后,自会向陛下建言。
但郭荣出镇澶州毕竟也有一年时日了,就在他出镇这一年之中,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与驸马张永德颇为郭威所看重,说来说去,郭荣毕竟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眼看着李重进和张永德地位不断高涨,郭荣心里自然有些没底,所以时间一长,郭荣有些坐不住了,再经身边几人撺掇,所以派了张美来京中探探郭威口风,顺便让史德统想想注意。
“皇子性子一直便是如此,为人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做事利索果断,但总是想急于求成。皇子孤悬在外,想回京陪伴陛下并不是坏事,如果你们这些侍侯左右的人在旁鼓动撺掇,那就可能是坏事了。”
张美闻得此言,笑眯眯的一张圆脸顿时僵住,神色有些尴尬。
史德统见张美脸色剧变,装作没看到,继续说道:“陛下令皇子出镇澶州,唯一的目的便是让皇子历练一番,这也是皇子最为欠缺的。一年的时间并不长,虽然皇子在澶州广施德政,改革去弊,成效不错,但仍需持之以恒,古往今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算陛下再让皇子镇守澶州个三五年,本相公觉得也不嫌多。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同样的,如果不能将一州一郡的百姓治理好,你让陛下如何放心的将天下的子民交给皇子呢?”
张美默不作声,似有所悟。
“你要知道陛下亲属之中,只有皇子一人姓郭,陛下又不是昏君,皇子所作所为皆在陛下眼中,只要皇子在澶州任上再接再厉,修炼好‘内功’,史某敢保证,不出二年,陛下必让皇子归京。”
张美面色缓了缓,拜伏道:“张某必将相公忠告带到,只是那王峻…”
“莫要管他,皇子只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让他人抓住把柄,他王峻纵再是骄横也不敢对皇子有何想法。”史德统交代道,“以后无事,不要总往京城跑,以免有心人看到,借机做文章。”
那张美点头称是,史德统见没有其他事情,随即下了车,望着悠悠而去的马车,史德统摇了摇头,心道这郭荣心急的毛病还是改不了啊,史德统苦笑了一声,低头思索着超宫门口走去。
约摸半刻钟的时间,这边史德统仍想着郭荣想归京的事,那边符氏已经盈盈的出了宫门,史德统不经意的往宫门口望去,目光瞬时僵住,只见那符氏身着淡紫色对襟连衣裙,绣着连珠团花锦纹,腰间用一条集萃山淡蓝软纱轻轻挽住,外披白色狐裘,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般轻泻于地,雅致玉颜、倾国倾城,一头乌黑的发丝翩垂芊细腰间,头绾风流别致飞云髻,轻拢慢拈的云鬓里插着紫水晶缺月木兰簪,在灯火的掩映下,流光满地。
史德统见她这么冷的天还穿的这么少,随即将身上的鹿皮披风解下,亲自为她系上,又在她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轻声斥道:“多大个人了,还像个孩子,还是这么不知冷暖!”
符氏腮下一红,满眼娇羞,看得史德统一阵情迷意乱。
“怎么样,德妃娘娘的病好些了没?”路上史德统朝符氏问道。
符氏眉黛微皱,有些怅然若失:“宫中的太医用尽了手段,可娘娘的病总是不见好,自从入了冬,娘娘的身子骨愈发的有些单薄了…”
史德统心中叹了一声,这德妃怕也要是香消玉殒了,除了心中对郭威表以同情之外,史德统也别无办法:“上天有好生之德,何况德妃娘娘菩萨心肠,贤良温淑,只要找到了病根,这病自然是会医好的,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去岁我在昭义任上的时候,潞州的吐谷浑部曾进献给我三株珍稀的高山雪莲,改日你进宫的时候,从府中捎进宫去,希望对德妃娘娘的病有所帮助!”
有了史德统的宽慰,符氏暂时放下了忧虑,她点点头,挽着史德统的手,两人向着汴梁城热闹去处行去。
“啾…”一道尖锐的声响划破苍穹,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砰…”几声脆响,夜空中瞬时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火,耀眼的焰火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把夜空装衬的美丽无比。
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刚刚开始。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元夕,是中国古代正旦佳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恰逢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到了西汉文帝时,朝廷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西汉武帝时,当时朝廷对“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就定在正月十五,而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官方重大节日。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元宵节为一天,到后世唐代乃至后周、北宋,节期已增加大到为三天,这三天时间里,神州各地是没有宵禁的,这体现了统治阶级与民同乐的思想。
起初,元宵节只是官方庆典,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经过长时间的传播与认同,到了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不止赏灯,除了富庶人家才能吃得起精贵的元宵之外,最为平头百姓喜爱的元宵主食就是那蝌蚪粉和糖塠,此外家家户户也要燃放炮竹,这自然是少不了的。
如今的汴梁百姓已经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家家户户的日子也开始殷实起来,街头巷尾间的各色小吃前,站满了老幼妇孺。借着佳节的名义来犒劳一下一年辛勤的自己,我想大多数的汴梁老百姓还是舍得的。城中妇女们也趁着这几日佳节,上街好好赏心游玩,其中不乏春心烂漫的少女,暗地里为自己寻觅夫婿。唐宋之际,商品经济活跃,社会风气开放,对于女子抛头露面于市井之中,世人并不为怪,所以出现“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场景,诸位也不需觉得大惊小怪。
史德统与符氏二人手牵着手,沿着御街一路往南,漫步而行,环顾四视,整个汴梁城如同洋溢在人潮与灯火的海洋里。入夜之后,万人空巷,人人都出门观赏花灯,街市上人多得连找个吃饭喝酒的地方都没有,大街小巷之中,女孩子也穿得漂漂亮亮,出来尽兴游赏,甚至彻夜不归。不少童子提着花灯穿插在人群之见,嬉笑玩闹,好不可爱。
所过之处,家家灯火,处处管弦,而且各个街头每天都有各色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节目单恐怕比后世的央视春晚的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符氏到底是女孩天性,一会尝尝这个小吃,一会又挑挑那个小玩意,不一会,史德统的双手上已挂满了各样物品,史德统如果再吆喝两嗓子,别人定以为他是个贩卖商品的货郎,史德统随即让身旁的两个牙卫将东西和马车全部送回府上,同时也给了其他几个牙卫几吊钱,让他们自己去杂耍去了,省的杵在这里,当偌大得‘电灯泡’。
人群中也夹杂着一队队开封府巡检捕快,因为城中处处点灯,很容易造成火灾,赵普为防意外,命众开封府全员捕快这三日不准休假,全部待命,日夜巡视,以免出了什么纰漏。皇帝还不差饿兵,开封府衙当然免不了要给予这些捕快相应的钱财补偿。
史德统见御街之上人越来越多,熙熙攘攘,遂领着符氏往州桥而去。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可见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元末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北宋宰相王安石曾经在州桥上望月赋诗:“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衰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北宋诗人梅尧臣也曾感慨雪中州桥的场面:“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一派繁华,令人心旌驰荡。
此时的州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店铺酒楼繁荣,处处灯红酒绿,笙歌一片,用“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史德统俯瞰河面,银波泛泛,只见晴空月正,投射而下,河面皎月沉底,史德统不由赞了一声美,不愧是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