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五代十国纵横路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上报天子 下安黎民

2017-09-14发布 3805字

诏曰:

辽虏敢征众旅,来逼严城,其并吞之志甚坚,势若汹汹,以致沿边沸腾,生灵涂炭,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疆一日不靖,故民生一日不安。

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兼侍中、昭义节度使兼忠义军马步都指挥使、郑国公史德统,能料敌于先,坚壁清野,缮修武备,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其麾下诸部将士踊跃直前,勇战于野,斩敌首万余,其功大焉,故此加封其侍中兼兵部侍郎,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并赐宝马十匹,玉带十条。因忠义军久镇边疆,将士苦矣,朕特下恩旨,调至归京,今罢史德统昭义节度使之职,沿判开封府事,史德统领诏之后即刻领兵归京,不得有误!

忠义军副都指挥使向训,运筹帷幄,居中调度,指挥有方,力保泽州不失,其功亦甚,今罢其忠义军副都指挥之职,改擢其为昭义节度留后,加兼侍中衔,望其在任,再接再厉,勤勉于事!

另忠义军、安北军、殿前军将士浴血奋勇,披坚执锐,故此加封安北军都指挥使韩通为潞泽巡检使,加检校兵部尚书衔,忠义军都虞候潘美领濠州防御使,加检校太保衔,忠义军左厢骑军都指挥使高怀德领泗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尉衔,忠义军左厢步军都指挥使党进领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尉衔,忠义军右厢骑军都指挥使王审琦领庐州团练使,加检校太保衔,忠义军右厢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领忻州守捉使,亦加检校太保衔,并各赐宝马一匹……擢潞州刺史沈义伦为左散骑常侍,充三司度支郎中,擢泽州刺史昝居润为户部郎中……

韩通领安北军仍镇潞州,其余殿前军将士随忠义军一同返京,不得有误!

范质站在潞州城外的校场中,向着史德统以及跪下的一干忠义军、安北军、殿前军诸将士宣完圣旨。

“微臣叩谢天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史德统当即叩谢领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校场内的将士们爆发出喜悦的吼声。

领完圣旨,众将士也都各自起身,只见众将士个个眉开眼笑,党进、高怀德等将也喜气洋洋。因为大周辖境相较前朝有所减少,而且实缺的职位相当紧张,汴梁城中,待官之人也多如牛毛,可谓是僧多粥少,所以潘美、党进、高怀德等将大多都是遥的领防御使、团练使一职,治下多在南唐、北汉的境内,实际上只担任职名,并不能亲往任职,他们也就是多领一份俸禄而已,主要的差遣还是在忠义军内的任职。虽是虚封,但有总比没有好,党进等人哈哈傻笑,不敢相信跟着史德统的几年间,自己也成了一方大员。

史德统看着喜气洋洋的众将士,也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他摆了摆手,中军官高吼肃静,全场立即收声,静若死寂,一旁的范质与张永德对视了一眼,暗叹史德统治军有道。

史德统朗声说道:“今日的胜利来之不易,我等能站在这里接受陛下的赏赐,全因诸君奋勇拼杀,也全靠战死的兄弟袍泽舍生取义,愿诸君莫要骄躁,再接再厉,为我大周再立新功!”

“万胜、万胜!”全场的将士用爆发的吼声回应着史德统。

史德统随即朝潘美点了点头,潘美肃然高亢道:“班师,回京!”

因沁州刚下,需防备北汉暗地夺回,史德统向东京郭威上奏,留下石守信领忠义军右厢步卒,仍镇守鹿台山,待明年朝廷另派禁军换防后,再行归京。

后周广顺元年年末,这个正旦,可以说潞泽两地百姓数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次。历史上潞泽两地屡屡被外敌所占,百姓受沦亡之苦,水深火热。如今周军大胜,潞泽安然无恙,消息一传出,天下沸腾,流亡异乡的百姓都收拾行装,欣喜欲狂,等着过了春节就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外地再好,终究不是桑梓,中国人自古以来落叶归根的观念便根深蒂固。本到了年根底下,家家户户都应该热热闹闹,可今天的潞州城却显得有些冷清,气氛却有些异样。

百姓们都自发的聚往南门,只因为潞州的父母官——史德统要离任了。

百姓议论纷纷之际,史德统正跟潞州的一众下属官吏作别,史德统作着四方揖,连声道:“诸位同僚请回吧,不可误了公事。”

那四周的官佐都有不舍之意,要么称颂功绩,要么祝福顺利,史德统一一回敬。

史德统正准备翻身上马,潘美此时在他耳边道:“相公,城门口百姓云集。”

史德统一怔,已经踏上马镫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稍一沉默之后,史德统一整衣冠,退了两步,对着云集的百姓长长一揖,这一揖,便是感谢这一年来,潞州百姓对他史德统的支持。可他一揖,那四周百姓哗啦啦一片跪在街边,都高呼“相公莫走,大人莫走…”,甚至有痛哭顿首者。史德统虽然在昭义任上不到一年,却是以宽厚仁德治理百姓,爱民惜力,上上下下享有广泛的声望。虽然今年秋赋,收的有点多,让百姓颇有些怨言,但也是为了筹措军粮,抵御北虏,但如今他都离任了,谁还记着他的这点恶?都想起他的好来,因此不舍。

一边随驾返程的张永德将百姓们的痛哭哀嚎看在眼里,表情十分震愕,而范质则若有所思。

看着潞州的百姓们流露的真情,史德统很是感动,他强忍着泪意,不让它流出来。他自问对昭义的百姓并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德政,只不过坚持自己心中不扰民、不剥民、不苦民的理念,然而在百姓看来,史德统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清官了。

史德统长吸了口气,毅然回头,他翻身上马,拨马匆匆南去,百姓们感念史德统的恩德,其仪仗走后,还有人撵在后头相送。

上报天子知遇之恩,下安黎民黔首之情,古代官员做官能做到这份上,估计也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了。

队伍长行,向训与韩通、石守信等人又送出数里,史德统命大军继续前行,自己则下得马来谓三人道:“就此作别吧,昭义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三人都下得马来,聚于史德统马前,向训官职最高,所以表态道:“相公放心,各项政令,我等自当继续推行,务求巩固边陲,造福百姓。”史德统点点头,嘱咐道:“几番征战,昭义二州已是民力维艰,今后要务当以恢复民生为主,至于应对北汉方面,若无必胜把握,还是当以防守为重点,河东今后恐怕是无大战了,若是再兴兵戈,恐怕就是存亡之役喽…行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都回吧。”

向训、韩通、石守信也都道声平安顺遂,三人同施一礼,史德统点点头,翻身上马,拨马缓缓南去…

孟州,北依王屋、太行,南临滚滚黄河,因在黄河之北,古称河阳,相传周武王姬发伐纣,会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渡口,因谓之盟津,又称富平津,这便是史籍中对河阳最早的记载。秦一统天下后,河阳属三川郡北境,为河雍县的一部分,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刺史部,始置河阳县,隶河内郡,其后的东汉、魏、晋、北魏均称河阳县。北魏太和中至东魏元象元年,当时的朝廷先后于河阳筑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共三座城池,置北中郎府领兵戍守,河阳三城遂为洛阳以北军事重镇,也正是这三城的缘故,中唐后期的孟州节度使又称河阳三城节度使。

唐玄宗开元初年,河阳为东京畿邑,属河南府,唐武宗会昌三年,改设孟州,河阳为治所。

由于此地为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朝著名的散文家柳宗元的族人柳中庸在《河阳桥送别》中写到:“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诗圣”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经由河阳桥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诗中写到:“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散见史籍的“河阳之战”往往与争夺河阳交通要道有关,远的不说,例如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中,河阳就为唐军与叛军反复争夺。唐乾元二年九月,唐朝大将李光弼下令洛阳的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出,随着军队转移到河阳。当时的史思明进驻洛阳的时候,洛阳已成了一座空城。史思明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又怕李光弼偷袭,只好带兵出城,驻军于白马寺南,在河阳南面修筑月城,与退守河阳的李光弼军相持。十月,史思明得到兵马补充,率叛军进攻河阳,其派骁将刘龙仙至城下挑战。李光弼坐镇南城指挥,命裨将白孝德出战,击斩刘龙仙,余众大骇不敢进。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天放至黄河南水岸边洗浴,循环不休,以显示马匹之多,企图吓唬唐军。李光弼见状则下令挑选牝马五百匹,将其马驹留在城内,等到叛军马匹放至南岸水边,就将黄河北岸牝马全部赶出,牝马留恋在城里的小马驹,嘶叫不已,叛军战马都是公马,听见嘶叫,全部渡过黄河跑到北岸,为唐军所获。史思明气急败坏,纠集战船数百艘,置火船于前,欲乘流烧毁河阳桥,唐军以数百艘绑有铁叉的长竿叉船迎战,船不得近,又在桥上发炮石,使史军船只自焚或被击沉。史思明派兵至河清,企图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又亲自率军至野水渡防御,天黑以后,只留部将雍希颢率兵千人守栅,自己则悄然返回河阳。史思明认为李光弼只长于守城,不善野战,便派骁将李日越率骑兵五百,于夜间前去劫营擒李光弼,李日越至野水渡,得知李光弼早己离去,不敢回去见史思明,未战便投降唐军,雍希颢带其见李光弼,光弼厚加款待,收为心腹,史军骁将高庭晖闻之,也投降了李光弼。史思明接连受挫,便率主力直接进攻河阳,李光弼以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南城,自己率兵屯于中洋城,史军先攻南城,被李抱玉击退,史将周挚遂舍南城而全力进攻中潭城,史军恃其众,填堑开栅,直逼中潭,镇西节度使荔非元礼率敢死士两次出栅奋击,击退史军,周挚又收兵攻北城,李光弼急率军入北城,登城观察敌阵后,分遣骁将郝廷玉、论惟贞、仆固怀恩等率军出击。李光弼亲自执旗督战,诸将拼命奋击,终将史军击溃,歼其千余人,溺死千余人,俘其大将徐璜玉、李秦授以下五百余人,周挚仅领数骑逃走,史思明正率兵攻南城,闻北城败,只好下令退兵。此战,李光弼虽然智谋超群,知已知彼,随机应变,凭坚拒守,择机出击,但也是借助河阳地利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