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大话春秋

第六十二章 重山诗

2017-07-14发布 1871字

“来来来,老夫让你看看老夫有没有搞笑。”关其思撸起袖子拉着张晶说道。

郑国人心好战民风彪悍,这张晶是知道的。看到关其思这架势,张晶吓得后退一步说道:“老大人,我就是跟您开个玩笑。你可别当真,再说了,要动手你可不一定能打得过我。”

关其思眉头一皱:“你今天说话怎么如此奇怪?老夫就是想带你回府上,好好给你讲一讲有关迁都一事的具体想法。这是我深思熟虑良久的妙计,虽然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但只要落实,对郑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张晶看到关其思如此执着,值得勉为其难地,胆战心惊地跟着关其思走了。快到关其思府宅的时候,张晶还有些担忧地问道:“你不会把我拉进去关上门打我一顿吧?”

“岂有此理?老夫好赖是一国之大夫,你如此调侃与我,究竟是何用意?”关其思就是再慈祥敦厚,被人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调侃,也有些不恼火了。

张晶赶忙道歉:“是我的不对。只是大人这计策着实有些古怪,不知道大人是怎么想到这,这‘妙计’的?”

他憋了一下,最后还是把“妙计”两字说了出来,只不过说出这两个字之后,他的表情十分夸张,仿佛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关其思笑这摇了摇头道:“走,进去咱们坐下来细说。”

其实总体来看,关其思的迁都之计跟虢杨的迁都之计是根本不同的。

虢杨打算把西虢迁到南虢,不可能是纯属意气用事。一个从父辈开始就知道在周朝朝堂之上争权夺利的家族,其子辈也担任着周朝中大夫之职,虢国也并不是一个郐国一般疲弱无见识的小国。

虢杨心里的想法无非就是两个,第一个是让东虢如郑国一般从百余诸侯国之中跳脱出来,越入众人的眼线。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论有什么动作都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他在周朝的地位就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第二个就是让东虢如郑国一般强盛起来。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稳定的发展环境,西戎人贼心不死,周平王这些日子不断跟秦襄公商量着对付西戎,可见西戎之祸患对于整个中原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平王畏惧之下都选择了东迁,东虢国一个小国挡在西戎门口,自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如此权衡之下,虢杨以为迁都是一个很好的决策,即便迁都也有祸患,那就是前度之后使得国家根器浅薄,农民开荒耕种需要好多年才能够逐渐恢复迁都之前的税收供粮,可与迁都的两个优点相比,虢杨以为利大玉弊。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有他客观主管理由的,哪怕是一个傻子做一件傻事儿,只要认真分析,也会从心理学行为学生物学上找出许许多多的根据。生命本身趋于长久而不灭,旺盛而不衰,不论结果如何,所有选择背后的应激反应都是以个体更好的存在而出发的。

关其思的迁都之举背后涉及到的事情远比虢杨所考虑得更复杂。虢杨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迁都之后东虢应该如何发展,应该如何赢得各诸侯的静养,只是以为有先例在前,照搬着学习就是。而关其思则是根据郑国未来的发展路线,郑国大臣们规划出来的已有方针和眼下郑国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综合考虑,灵光一闪之下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虢杨迁都是闲极无聊的一次试探性选择,而关其思迁都是形势所迫的一次主动性争取。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两个强度的决策都不能相提并论。

关其思跟张晶讲述的时候,便没有太多的顾忌。讲出迁都对于使制城旧贵族真心诚服和为以后谋划西边各小国的战略意图之后,张晶便已经明白关其思这迁都的决策,并不是瞎说的。看着地图端详良久,张晶终于明白了这条计策的精妙之处。

“大人,您这计策果真绝妙。在我府上的时候,我所提出的冷水煮青蛙之计策,虽然老成持重,但是操作起来耗时太长,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明显。您这迁都之举,不仅能够一次性根治亡国旧族心有他属的问题,还能够为郑国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您为什么不跟王上讲清楚呢?”张晶有些疑惑地问道。

“今儿我本来打算和王上讲清楚的,但是你把我拉下来,生生找了两只野鸡来斗。这不就给我打岔打过去了吗?”关其思一摊手说道。

张晶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这确实是我的不对,我不知道大人原来想得这么多,只是被东虢伯迁都的荒唐之举迷惑了,先入为主地以为您这办法也很荒唐。”

“没事儿,咱们现在在去找王上,仔细跟他分说一下如何?”关其思说道。

张晶点了点头:“好!”他知道关其思拉着他一起去找姬掘突,便是有意提携他,把他带入郑国上层决策圈子。他此时不光佩服关其思的奇思妙想,更觉得关其思心胸宽大,远不是圭计那样的难以容人。

两个人屁颠屁颠儿来到王宫之后,姬掘突趴在栏杆上眺望东方。

青山一带远林烟,重山平野错落间。

伊人远在重山后,惹得郎君满心怜。

看到姬掘突愣愣地发呆,关其思和张晶到了之后,“咳咳”咳嗽了两声,姬掘突赶忙转过身子:“咦?你们两个人怎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