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龙珀

第二百一十三章 宿营湖边

2017-07-25发布 3101字

根据尹诫给的提示,亓皝找了个当地熟悉路的向导。

向导是个藏族小伙子,名字叫德吉,他说藏语德吉是平安幸福的意思。

本以为,宾馆的老板给找的向导,是个经验丰富饱经沧桑的老年人,没想到,却是个嘴上没毛的小伙子,只有十八九岁的年纪。他会说汉语,说得还挺流利。想找一个会说汉话的向导不容易。大多数老年人都只会说藏语。

德吉穿着一件领子带毛的黑色皮夹克,牛仔裤,跟汉族人一样,很普通的打扮。

米芃芃心目中,藏族人都是身穿藏袍,露出右肩斜披坎肩、头戴毡帽的。

德吉说话时有点腼腆,说自己刚刚技校毕业,正等着街道分配的新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给人当向导。不过,他说自己对这一带很熟,小时候,经常跟着阿爸在山里游走。

他告诉米芃芃,很多藏族人,平时的打扮跟汉族人无异。只有一些上岁数的藏族人,还都穿着传统的穿藏服

他说,等通知上班的这几天,正好闲着没事,可以给他们当向导。

他们四个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西行。

在路上,他们经常能看见长跪匍匐的藏族同胞,用身体丈量着山路,他们身上的衣服很脏,脸和手上都是污渍,但是他们的心很干净,他们虔诚的样子让人心生敬佩。

看到手转经筒摇动的同胞,看见那些转山祈福的藏人,还有那些飘扬的经幡,不期然出现的玛尼堆, 米芃芃想起一首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箴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在路上,他们见到很多转山、转经筒的藏民。他们自动给他们让路,态度恭敬。

德吉说,那些人正在为家人祈福,祈求五谷丰登,祈求家人平安。

一个老奶奶,身穿传统藏族服饰,腰里系着藏式围裙。她转山完毕,准备回家。

她是个慈祥的老人,她说自己叫央金。德吉说可以称呼她“阿加”。

原来,在藏族聚居区的某些地方,称呼老奶奶“阿加”,老爷爷则称为“阿尼”。

阿加见他们一行四人,热情邀请他们去家里喝酥油茶。

到了老奶奶家,阿加热情请他们坐下休息。

米芃芃发现,阿加的家里非常清贫。现在,藏民的生活都很富裕,国家的很多扶持政策,让藏民的生活富裕起来。有些地方,并不比内地差。

她捧出用几个用高脚碗盛着的酥油茶,又把自己亲手做的荞麦饼拿给他们吃。她说,这是自己刚刚做的荞麦饼,两个孩子都爱吃。

听说藏民有吃糌粑的传统,没想到,老奶奶做的荞麦饼也非常好吃。

德吉告诉亓皝他们,老奶奶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荞麦饼。荞麦过去是给牛吃的东西,自从它的保健价值被世人认可之后,荞麦的价格就飙升。

德吉还说,现在,荞麦基本上是五元钱一斤。平时她们家舍不得吃。

老奶奶告诉他们,自己曾经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后来,儿子媳妇都得病去世了,留下了孙子和孙女。

现在,他们三个相依为命,孙子孙女上小学,中午回来吃午饭。

亓皝请德吉给自己当翻译,询问老奶奶,这附近,有没有岩石上雕刻文字和岩画的大山,阿加摇头说不知道。

吃饱喝足,亓皝他们起身跟老奶奶告辞。

亓皝掏出一摞钞票,放在老奶奶手里。

德吉看了一眼那一叠厚厚的钞票,愣了一下,对亓皝说,这些太多了。

老奶奶推辞,不收。说自己正在做好事,修功德,不能收钱。

亓皝让德吉翻译,告诉老奶奶,这些钱,是给她的孙子孙女上学用的。老奶奶高兴地收下了。

米芃芃激动地朝亓皝竖了个大拇指。亓皝只当没看见。

德吉带路,他们徒步走了整整一天,米芃芃觉地脚痛麻,但是她忍着不说。倒是虚娃子直叫唤脚酸麻。

德吉说,再往前走,人工修成的石头路就到头了。他们要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他们沿着河谷往下游走。

河谷里,一条湍急的溪流,从上游急遽倾斜下来。溪流两岸都是各种形状的石头,堆积在溪流岸边,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大山。

太阳下山后,河谷里气温骤降,他们急切地需要燃起一堆火取暖和饱腹。

溪摊上,乱石堆积,枯木杂陈。

德吉说,沿着溪流岸边往前,就是一片针叶林,那里经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

他们在溪边支起帐篷,虚娃子跑到溪边,弄了两条鱼回来。

米芃芃燃起篝火,烧了点热水。亓皝又架起支架,把鱼烤熟了,几个人分了吃。

德吉不吃鱼。

米芃芃听人说过,大部分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相信生死轮回。藏族人死后的丧葬方式很多,不同的人,选择不同丧葬方式,比如天葬、土葬、火葬、活佛圆寂后,用塔葬。

其中有一种是水葬。藏族同胞认为,水中的鱼,都是吃人的尸体长大的,所以臧民一般不吃鱼。

德吉告诉他们,等明天天一亮,他就得回新的工作单位报道了。

那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路程,亓皝他们三个人得自己走了。

晚上,河谷的风很烈,劲风吹动石头和树木,发出呜呜的声响,听上去挺瘆人的。不过,他们有好几个人,大家都没觉得多么害怕。

德吉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沿着有马粪和垃圾的地方走,有垃圾,就有人走过,不会迷路。

第二天,德吉拿了报酬走了。

他们三个人继续沿着河谷往前走。

走了三四个钟头,他们就看见了德吉口中的那片针叶林。

针叶林里大大小小的碎石被枯叶掩埋,很难走。

坐在林子里吃了点干粮,休息了一会儿,他们继续往前。

一直走到太阳下山,他们依然在针叶林中跋涉。

没想到,这片针叶林面积如此之大。

他们再次准备找个合适的地方露营的时候,忽然发现,身边的谷溪,翻腾的溪水竟然沉静下来。

原来,他们到了一处和谷溪相联通的水域,像是一个大湖。

湖面很平静,看上去水很深。听人说,在西藏,如果是圣湖,就不能随便下湖洗漱,怕亵渎神灵。

亓皝准备在湖边露营。

米芃芃曾听德吉说过,在青藏高原,晚上最好不要露宿在水边。他说,高原的湖泊,有水怪。可是眼下,这里好像是最好的栖息场所。而且,有亓皝在,自己应该不必害怕。

他们搭好帐篷,亓皝把米芃芃的帐篷搭在自己边上,以防不测。

吃过饭,他们坐在篝火旁。

听着周围莫名的声响,忽然让米芃芃生出了一丝惧意。她裹紧毯子,往四处查看。

周围是黑黝黝的山峰和原始森林,深幽的水面,此时仿佛睡着了一样,诡异的没有一丝声响。

偶尔,沉寂的水面传来几声哗哗的巨大响动,给深山里的夜色增添一丝恐怖和神秘。

亓皝说,那响声,或许是很大的鱼翻出的水花。

究竟是多么大的鱼,能制造出那么大的声响?估计,起码这鱼得一米以上的了。虚娃子想去看看。

亓皝阻止了虚娃子,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节外生枝。

入夜,赶了一天的路,他们都很疲劳了,每个人都睡得很死。

迷迷糊糊中,米芃芃听到自己帐篷外传来窸窸索索的声响,很像是脚步声。

米芃芃忽然惊醒,屏住呼吸,仔细辨别那个声音。

是亓皝和虚娃子吗?

亓皝均匀的呼吸声,虚娃子打得山响的呼噜声,米芃芃都能分辨出来。

外面会是谁呢?

米芃芃忽然想起自己和乔鲁在秦岭那一夜,相似的场景再现了。

昨天,德吉告诉他们,这附近的湖中,曾被探险者发现过不明生物,说它们是蛇颈龙一类生物的后裔。

青藏高原是最年轻的高原,距今四千万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这里很多的湖泊,有的是古海洋的遗孑。

有些人猜测,在青藏高原隆起的过程中,一些史前生物逃过了地质史上的劫难,在高山深谷湖泊中生存下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鱼龙可是一亿年以前古海洋的霸主。

米芃芃上大学时,有个女同学的父亲,是援藏干部。女同学说听她父亲讲过,亲眼见过高原湖泊里,一条十几米长的莫名生物。

米芃芃胡思乱想的时候,身边的两个男人依然睡得酣畅。只有她,在黑夜中,缩在帐篷里屏声敛起,大气也不敢出。

那脚步声,靠近了自己的帐篷,米芃芃的心似乎就在嗓子眼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