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无赖天师

第二百九十八章 韩延之

2017-05-10发布 1975字

荆州反了,豫州刺史鲁宗之尽管数次立下大功,但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刘裕的嫡系,眼见刘裕连老好人司马休之都不肯放过,他担心清洗的目标迟早会轮到自己。在司马休之的竭力争取下,他和儿子竟陵太守鲁轨一道,在襄阳起兵响应。

尽管出现了计划外的鲁宗之叛乱,但刘裕好像并没当回事,他的行动并不迅速,直到二月二十七日,他本人统率的讨伐大军才正式从建康出发。平静没多久的荆襄之地,又要开战了。这一回,刘裕把留守后方的任务交给了族弟----中军将军刘道怜,刘穆之再一次担任助手。另外,刘裕又命将军刘钟率军驻防石头、冶亭,负责京城的防务。

刘裕任命女婿徐逵之为前锋将军,蒯恩、王允之、沈渊之等三将为副,配以最好的装备,百战的精兵,西出江夏,进攻荆州的司马休之。刘裕私底下向徐逵之说好,只要此仗胜利后,就将荆州刺史一职授予他。

为了降低正面攻击部队的作战难度,刘裕另派檀道济、朱超石二将率步骑进攻襄阳,牵制豫州的鲁宗之,使其不得南下救援。刘裕与萧正峰等人则率军在后方远远地压阵。

一路之上,谢晦多方组织人手搜集沿途情报,他发现司马休之的下属中,有个比较能干的录事参军名叫韩延之,曾经短暂地在刘裕手下做过事。谢晦觉得我强敌弱的大背景下,这个人是可以争取过来的,所以他将这一信息及时地禀报给了刘裕。

虽然刘裕认为朝廷的西征军已经胜券在握,但是如果能将此战赢得更加轻松,他也不介意减少点刀兵,而去多费些口舌。听取谢晦的情报,刘裕亲自修书一封,让一名督军悄悄送给韩延之,请他背叛司马休之,给自己当卧底。

然而,这个世界毕竟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是每一株植物,都呈现出妖艳的翠绿;也不是每一双眸子,都只盯着权势的方向。韩延之写下义正言辞的回信,完全拒绝了刘裕的引诱,并不畏权势。不仅如此,因为刘裕的父亲叫刘翘,字显宗,韩延之便故意将自己的字改成显宗,给儿子取名韩翘,以表明其决不向刘裕臣服的决心。

刘裕要除掉司马休之,只是他建立刘氏江山的一个必要步骤,并非他真的对此人有多少恶感,对于忠义之士,他更是一向敬重。所以当刘裕收到韩延之的回信后,他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大为赞叹,将这封信拿给左右传阅,并夸奖道:“做人家的部属,就应该像韩延之这样啊!”

谢晦这一次以太尉府主簿的身份一路统领督军,这次他向刘裕禀报的有关韩延之的情报非常及时准确,但是付诸实践后收效甚微。刘裕最后还笑着表扬了韩延之的忠义,也并没有因此怪罪他谢晦的情报工作不利。但是谢晦知道刘裕这次对他很失望,从最近刘裕对他的言谈举止中,他可以清晰地感到刘裕于他又疏远了不少。不过没有关系,谢晦自嘲自己已经低到了尘埃之下,并不介意再被别人踩上一脚,只要有机会,他终有一日会脱颖而出。

与刘裕预料的不同,荆、雍叛军并没有被他大兵压境的声势所吓倒。他们一方面派出使臣,同时向姚秦和魏国求救,如果这些“远水”能够到达,实力上就不弱于刘裕了;另一方面,他们乘讨伐军行动迟缓的机会,选择了主动出击,一马当先者,是豫州刺史鲁宗之和他的儿子鲁轨。

此时,属于刘裕一方的江夏太守刘虔之驻军三连,修筑桥梁,并积聚了大批的粮草,等待讨伐军的到达。没想到最先等到的不是檀道济,而是鲁轨。鲁轨擅长弓马,勇力绝人,是一员猛将。他发动奇袭,击斩刘虔之,缴获大批辎重,当头给了讨伐军第一个下马威。而且由于檀道济、朱超石一军原本全指望刘虔之的粮草,刘虔之的失败让他们的补给落了空,粮草不济,这支军队在这次西征战役中很难有所作为。

稍后,鲁宗之、鲁轨率得胜之师南下支援司马休之,与越过江夏口徐逵之大军交战于江陵城之南的破冢。

破冢开战之际,刘裕的大军正驻扎在马头。虽然檀道济一支出师不利,但刘裕并没有多少放在心上,这次他重点要培养的是自己的女婿徐逵之,只要破冢之战胜了,徐逵之就可以一举成名了。

三月的春风料峭,刘裕与一干文武在座舰的甲板上宴饮,大家心情俱是大好。把酒临风,自有横槊赋诗的雅兴,众人虽大都是武将出身,但也能吟出几句歪诗,这其中随行主簿谢晦作为大晋有名的世家才子,可是一口气吟出了三首有关春风的古体诗,大家俱是喝彩不已。

谢晦足智多谋,精明强干,先以刑狱断案方面的才能引起刘穆之的注意,得到提拔。随后刘穆之向刘裕推荐谢晦,刘裕还曾一度想让这个谢家玉树当自己的女婿,只是因为后来萧正峰的关系,谢晦没有成为刘裕的乘龙快婿。后来在义熙土断时,谢晦统领督军负责分管扬、豫两州,表现也非常出色,以公允著称。虽然没有成为刘裕的女婿,但是这次西征刘裕也将其带在身边,足见对他的器重。

众人如今都赞赏谢晦,刘裕兴致大好,也跟着赞道:“谢主簿今日站在船头如玉生辉,真是一璧人也!”

“太尉大人过奖了,属下哪能算得上什么璧人。要说真才实学,萧侯爷才真是风流人物啊!文武双全,侯爷在我们大晋哪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谢晦话语中轻轻一带,将吟诗作赋的风流雅事抛给了萧正峰,众人也是将目光全都聚焦在了萧正峰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