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鸿章刚刚担任直隶巡抚,需要在保定待一段时间,可是对于河南地区仍然在流窜的捻军,他始终没有掉以轻心。刚过了初五,他便书信询问平捻进程如何。一封信发出去不到四天,就立马收到了回信。收到自己参见的回信说顶多两个月,河南流窜的捻匪必然会被全部清楚,李鸿章眉头舒展,笑得十分开心,向来这次剿匪之战上,自己必然能胜过左宗棠一筹。
可是紧接着,他就收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是左宗棠回京述职,陕甘捻匪已经被全部平定!李鸿章听闻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先是书信一封给自己的参将,把左宗棠这边的消息告诉他,另一方面是催促他尽快剿匪。
写完信件之后,李鸿章心里非常不舒服,拳头紧紧地握着,嘴上说道:“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把浙江的协饷给他那么早送过去!”
……
同治十二年的深冬,无论是朝廷还是左宗棠所任职的行辕,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场面。朝廷这边是因为收到了左宗棠的战报,而甘肃那边虽然没有左宗棠坐镇,可是军民依旧欢庆平捻成功。
左宗棠一路风霜雨雪,赶到京城的时候,等待他的也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因为年前的肃州收复,实际上就已经标志着混乱了十几年,但是朝廷因为太平军而无暇顾及的陕甘地区终于安定了下来。这对于动荡不安的大清朝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陕甘的平定,代表着全国除了河南地区局部的小战事,已经基本上肃清平定。
慈禧太后听闻消息之后也非常的高兴,在太后示意,同治皇帝赞同的情况下,军机处起草圣旨,对左宗棠进行专门的褒奖:
陕甘动乱十余年之久,势力极为猖獗;然自简任左宗棠总督陕甘,其不辞艰苦,辛苦劳作,亲临战场,次第剿匪,不数年竟功。此次苏州之战,亲临前敌,督饬将士克复坚城,关内乱党反贼一缕肃清,其功卓著,朕心欣然。自应特沛殊恩,用昭赞赏。左宗棠着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该大臣前赏给骑都尉世职,着改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其他立功将士着速保案朝廷。
恩赏。
钦此。
……
明清两代,大学士就相当于是宰相了,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是副宰相。但是不论正副,大家都应该叫一声中堂,这是对宰相的恭称。李鸿章早已经是协办大学士,故而大家伙儿都称呼李鸿章为李中堂。
李鸿章当协办大学士,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本人就是进士出生,而且是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但是左宗棠不过是一个举人出身,这不论是在清朝还是明朝,都是极为罕有的。
接到圣旨之后,戴福心里激动不已,自己跟随一辈子的主子,当官终于当到一品大员了!
收到圣旨之后,左宗棠便进宫谢赏。
慈禧太后再次看到左宗棠,突然发现这个老头倒也不是那么可恨了,笑着说道:“左大人,这次可真是辛苦你了。”
慈安太后也附和道:“妹妹这话说得极是,哀家看来,左大人好像消瘦了不少。”
左宗棠心里十分感激,忙说道:“这都是下官分内之事,不敢有劳太后挂心。”
慈禧太后笑了笑,忽然又问道:“对了,最近江南要开办一个轮船厂,是朝廷督办,地方商人自己操持的。叫做轮船招商局,这个消息你听说了没有?”
“李二的大手笔,谁人不知。记得微臣在起事之初还上奏朝廷,希望朝廷早日准奏。”
“现在这轮船厂已经筹到了资金,马上就可以开办。朝廷这边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去督办。有人奏保胡雪岩担任船政特使,左大人,你觉得胡雪岩能不能胜任呢?”
听到有人奏保胡雪岩,左宗棠楞了一下,还有谁能在太后面前说得上话?左宗棠竟然有如此强大的人脉?
他向来是个直来直去的脾气,就问到:“敢问太后,是谁保奏的胡雪岩?”
“这个告诉你也无妨,是户部尚书文煜。”
左宗棠深吸一口气,立马明白了各中厉害。文煜这个人是满人,虽然喜好诗书,多与清流为伍,可是自身却一点也没有清流的傲气,反而是十分热衷于名利钱财。既然他为胡雪岩说好话,必然是胡雪岩许他了好处。
左宗棠只不过是稍微一想,就开口说道:“胡雪岩此人,才干优良,为人正派,由他来担任船政特使,那是在合适不过了!”
听到左宗棠这么直接地给胡雪岩说好话,慈禧很是意外,问道:“这就是举贤不避亲?哀家可是知道胡雪岩是跟着你办事儿的。”
左宗棠点了点头:“胡雪岩是跟着微臣在浙江福建做过几年,这不假,但是微臣所言,也句句属实!”
“好,既然如此,哀家也知道了。这事儿容哀家再想一想。”
……
当天左宗棠回到贤良寺,把胡雪岩和上海船政的事情好好想了想,立马发现了古怪。当初胡雪岩赞成自己给李鸿章说好话,相比就没有安什么好心思。自己当时虽然也注意到了,但是没有想到他会在哪里落笔,如今看来,就是在船政特使这个位置上了。只是他竟然能请动文煜,这可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左宗棠想到这些,知道胡雪岩是站在自己这一边设计李鸿章,对他私自结交京城大臣的事情也就没有怎么计较,反而是当下又写了一封奏折,名为《恳请道员胡光镛往来听候船政大臣差遣片》,并且在奏折中极力推荐胡雪岩担任上海船政特使。
奏折中左宗棠说道:
“轮船局事福建已有创行,其福州船政局者,即胡光镛权利协办,大小事务,无所不精。今上海再制,若择他人则多一番学验功夫,而胡光镛则熟门熟路。胡光镛此人虽出声商贾,但其素敢任事,毫不避怨,从前在浙江督办军粮军火,妄为缓急可恃。咸丰十一年,杭州垂陷之时,胡光镛航海运粮,兼备子弹药草,不避长毛之险,直至杭州城下,力图一挽狂澜,舟车辗转于钱塘江为阻,心力憔悴而不敢懈怠,乘乱送粮竟至于险成。若非洋人不当,杭州城或可解围。其事虽经年月,其不敢忘,常引以为憾。臣如浙江以来,卒得其力,方解百姓疾苦。其才干优良,实属不可多得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