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找个媳妇带回家

第122章 吃年夜饭

2016-12-27发布 4165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腊月三十的夜晚真的与众不同,记忆中到了腊月三十,整夜都是不睡觉的。为了过年,各种各样的娱乐、游戏都开始了。玩纸牌的比较多,我小时候能乐此不疲地玩一整夜斗地主。

但是现在年龄不饶人,没有当初的激情了,在深圳生活习惯了,一时无法承受家乡的寒冷,总觉得寒风冻骨,还是被窝里暖和。

所以八点多,我躺在床上看春晚。对于春晚,我喜欢看冯巩的相声,他的表情十分丰富,总是出其不意地甩出包袱,让人忍俊不禁。而唐静娴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对于老赵塑造的农民形象总是捧腹大笑。

看完《春节联欢晚会》,然后就关了电视休息,幸福地进入梦乡。

睡得正香正甜,突然被邻居响亮的鞭炮声吵醒了,全世界似乎沸腾了,到处都是鞭炮声,看一下时间,才凌晨四点多,想再睡一会是不可能了,家家户户都 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父亲早就起了床,把水饺煮好了,喊我们起床吃,我和唐静娴起床之后,放了鞭炮,开始吃年夜饭。

父亲这次煮的水饺有很多元宝,一家人看着重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水饺聊天。

父亲很高兴地说:“吃元宝了,吃元宝了,饺子里面有钱,谁吃到谁就有大红包!”

唐静娴听了很兴奋地说,“这么好啊,那我一定多吃几个,争取中个大红包!”

我也像个孩子一样尖叫起来,“我运气最好,大红包肯定是我的!”

唐静娴忍不住好奇问:“你们年夜饭为什么吃元宝形状的水饺啊!”

于是父亲微笑着给我们讲了这个风俗的来历:

过年吃元宝形状的饺子,大家都叫抓财,谁吃的多,谁就可以发财。

传说,天上的财神爷,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推着一车财宝来到人间,把财宝撒给各家各户,人们都很尊敬他,都拿出好吃的给他吃。慢慢儿的,财神爷就分得不均了,他见谁家给他的东西多、好吃,他就把财宝给谁家的多点,谁家拿出的少,又不好吃,他就少给谁家点。

有个老员外,一家五口,两个儿子在外做生意,家里只有大儿媳妇、二儿媳妇跟他三口人。老员外不信神,他根本就没有请过财神爷,他说:“没有财神爷,我照样儿过年。”财神爷到他家一瞧,大发脾气,不但没给他财宝,还没收了他家过年的东西,连烧火的柴禾也收走了。这样一来,老员外才真发愁了,这年可怎么过啊!

也巧,玉皇大帝突然想要到人间看看凡人如何过年,正碰上老员外在家发牢骚,又一看别的人家,过年的饭菜有的多有的少。这一下,玉皇大帝生气了,来到天上,召来财神爷,问他人间财物不均是怎么回事儿?财神爷见玉皇大帝生了气,只好如实说了。玉皇大帝听过更生气了,命他重新去把没有撒财的人家补上。

再说那老员外,他一看真惹恼了财神爷,没办法,为了安安生生过个年,也免在街房邻居面前丢脸,就嘱咐大媳妇儿烧火,二媳妇儿做饭,大媳妇过来问:“爹,用什么烧锅啊!”老员外出口长气说:“有金条。”二媳妇过来问:“做什么饭啊!”老员外说:“有元宝。”这话正好让财神爷听到了,财神爷心里说:行,有门儿。

俩巧手媳妇见老员外急成这样儿,都想叫老公公高兴,大媳妇拿来黄纸裹成金条的样子当柴禾烧,二媳妇把白面揉好,用擀面杖擀成圆片片儿,包到里面一些菜,捏成元宝的样子后扔到锅里。财神爷一见,暗暗称奇,就偷偷儿的把真元宝、真金条扔进锅里走了。饭做好了,大媳妇捞上来一碗金条,二媳妇捞上来一碗元宝,老员外一看高兴了:“他财神爷敢把我怎么样,财宝到底给送来了。”

这事儿一传开,人们都照着做,把小面片包菜做成的饭叫饺子,以表示财神爷送来的财宝,从那时候起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听了感叹道,“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价的瑰宝啊,没想到水饺还有如此深远的文化。”

唐静娴也啧啧称奇。

我突然想起读中学时,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情景,那时候别说吃水饺,能吃一顿面条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常常吃的就是面疙瘩,就是把面团揪成一个个疙瘩放到白开始里面煮,煮熟之后,放点菠菜和香油,放点盐和味精,吃起来就已经很满足了,现在的生活不知道要比那时候好多事倍,也算苦尽甘来了吧。

唐静娴看我沉思,好奇地问:

“寻阳,在想什么呢?”

“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也算忆苦思甜吧!”

“你们这里有什么风俗人情,你能详细地给我说一下嘛?我感觉特别好奇,例如你们敬神的东西,除了大肉水果,还有大馒头和枣山。”

我笑着说,你好好吃你的水饺,听我慢慢给你讲解。

虽然这些年,随着经济的腾飞,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很好,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但是和小时候过年的感觉比起来,还是感觉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小洋楼,没有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但是那时候过年啊,家家户户还是都洋溢着喜气,人人心中都荡漾着欢乐,年的气味很浓,很特别。

记得小时候,过了腊八就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年集也一天比一天热闹,挤满了前来买菜、买肉、买酒的人群,真正应了那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古谚——到了腊月二十左右,就家家户户开始和面蒸大馍小馍、蒸枣山、炸鸡、炸鱼、炸丸子……忙得那叫一个脚底朝天,乐得那叫一个幸福无边。

我记得那时候,爷爷几乎天天赶集买东西,从街上买回鸡鸭鱼肉、各种各样的蔬菜,奶奶在家里和好发面,开始揉面、搓馍,把搓好的生馒头放进大铁锅上的蒸笼里,往锅膛里不停地填柴禾,把火烧得旺旺的,一会儿功夫,厨房就飘出了年馍的香气,有时候也蒸包子,奶奶蒸的包子总是那么香,我想着想起了都流口水呢?

过了年,从初二到正月十五那段时间,各家各户都开始走亲串友、招待客人,所以,往往要一连蒸好几天,年馍才够春节后吃用,再加上蒸枣山、炸鱼、炸丸子……大人往往忙得彻夜没功夫合眼。但是,小孩子一般是不用干活的,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别来添乱就行了”,因此,我们拿着拆散的小鞭炮到处跑着放,不是这里传来“啪”的一声,就是那里传来“咚”的一响,不时引来附近大人的一句含嗔带怒、半真半假的呵斥。

玩饿了,回家把刚蒸好的年馍拿一个,边啃边往外面跑,和小伙伴一直玩到天黑,方才兴味盎然地回家吃饭。

除夕那天,吃过年夜饭,就开始守岁——当时村里有台黑白电视机,腊月里播放的几乎都是《西游记》、《济公》、《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花仙子》之类受欢迎的节目,小小的放映室内常常挤满了观看的人群,我们常常要看到电视节目停播之后的雪花点,才意犹未尽地回家睡觉。

到了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深受欢迎,为了赶上这档节目,不少人家都赶在晚上八点前吃年夜饭,好让孩子们欢呼着奔去看一场有始有终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则收拾好家里的残汤剩羹,才去放映室,和孩子们一起边看晚会边守岁。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边看春节晚会边守岁的习俗也形成了,每到除夕,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里传出的就都是春节晚会的节目声。记得那时最走红的节目有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姜昆、冯巩的相声,流行歌曲也不少,但是一般都记不住,记得比较深刻的两首歌就是《涛声依旧》和《常回家看看》,虽然当时对这些名人明星还不甚了了,但是,他们的优秀的节目却深深印在了脑海之中,常常吸引着我们看到零时之后,然后顾不得睡上一会,就开始追寻着“噼里啪啦”到处响起的鞭炮声去拾炮。

那时,拾炮算是小孩子过年最大的乐趣了,不仅男孩子拾,有的女孩子也拾——把燃放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爆响的“哑炮”拾回去,剥掉纸皮,倒出里面的火药,可以当烟花点,也可以装在自制的小手枪里打“砸炮”,虽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我们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当时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但是,在放鞭炮这事上,却都不含糊——谁家放的鞭炮声音响、时间长,就寓意谁家来年更兴旺,因此,每年的春节,此伏彼起的鞭炮声都是从半夜响到天亮,我们这些以拾炮为乐的小孩子,也来回奔波着拾到天亮。所以我们这么形容人高兴,一般都说,看他高兴得像拾炮似的。

天亮了,揣着满满几兜“战利品”,我们又开始挨家挨户的去拜年——这种拜年,说多么尊老爱老是假的,借拜年之机挣压岁钱倒是真的——随着我们一阵风般的挨家挨户拜年,衣兜里很快就装进了一张又一张新崭崭的一毛或二毛的票子,乐得每个人都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大部分长辈见到我们冲进院门,都会把准备好的零钱分发给我们,但也有个别的拿着票子逗我们,要我们真的跪下磕头才给,到了这时,几乎所有的小伙伴都是毫不犹豫地说跪就跪、说磕就磕,磕完拿了钱立马就跑——还有下家的压岁钱等着去挣哩!

就这样,一个早晨的头磕下来,往往能挣几块甚至十几块的压岁钱,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点钱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却是我们小孩子整个春节期间最大的向往与乐趣所在——我们用这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人是绝不干涉的。

等我们带着一夜奔波拾回来的“哑炮”,和四处磕头换回的压岁钱回到家里,往往饭也顾不上吃,就倒头躺在床上补觉,直到家里来了客人,被父母硬揪着从床上拉起来为止。

来的客人,如果是长辈,也会笑眯眯地掏出新崭崭的票子,塞到我们怀里给压岁钱,这种压岁钱,往往比在村里到处拜年来得大,至少也是一元、二元,有的甚至是五元、十元,乐得我们合不拢嘴。

如今,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家在过年时蒸馍了,都是在街上买馍店销售的“机器馍”(用机器和面蒸出来的馍馍),就连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按风俗一定要带的“大馍”,也都是到馍店买;孩子们玩的鞭炮有了更安全的“摔炮”、烟花等各种替代产品,再没人到处奔波着去拾炮了,虽然拜年的习俗一直存在,但却都是各拜各的,很难再见到以前一大群孩子四处奔波着挨家挨户拜年讨压岁钱的壮观场景了;而大人给孩子发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到了一百、二百甚至更多,尽管如此,也很少有孩子会为此而欢呼雀跃,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

春节的味道因此略显平淡;就连中央电视台年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舞台越来越精美、演员出场的阵容越来越强大,但是,却很难再有以前那种让全家人彻夜围着电视机守岁的吸引力了。

每到春节,不管漂泊多远的游子,都会想尽办法买车票、机票,有条件的则自驾车,不远千里返回家乡,一些买不到票、又没有车的人,甚至骑摩托车、自行车也要回家过年,由此可见,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王宝强在歌里唱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

我觉得,回家过年,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那一顿年夜饭——物质丰富的今天,在哪里吃不到丰盛的年夜饭呢——人们之所以千里奔波回家过年,更重要的,是想寻找当年在家过年的春节记忆,用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来慰藉内心深处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