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当霞光渐渐隐去,夜幕神秘地包裹家家户户之后,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越来越浓了。
和谐社会,家家小康,虽然身在农村,对于年的庆祝已经不仅仅放鞭炮那么简单了,各家各户,都放起烟花来。
夜空不再安静,不再漆黑,到处盛开着炫目的烟花。无数个村庄,都在疯狂地绽放,都在疯狂地欢笑,如同千万种花朵在夜空中怒放,如梦如幻绚丽无比,光和影的唯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父亲也买了一千多块钱烟花,他显然很高兴,要好好地庆祝一下。我帮着他把烟花从屋里抱出来,放到空旷宽阔的院子里,父亲点燃一支长长的香,然后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引线。
我急忙喊:“爸爸,快点跑,注意安全!”
父亲急忙跑到安全的地方,在那一瞬间,随着一声尖锐的呼啸,一条条火龙腾空而起,天空瞬间炸开了五颜六色的夜明珠,一颗颗闪亮的子弹呼啸着,在天空中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光和影。
父亲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买如此威力的烟花,炸出的力量和美丽真的惊人,很多大人都瞠目结舌地议论:
“现在的人真能啊,这烟花造得,啧啧,好厉害!”
“是啊,是啊,这炸力真大!”
“震耳欲聋啊!儿子带着媳妇回来,老头就是不一样啊!”
“哈哈,是啊,值得好好庆祝庆祝!”
“这烟花真漂亮,看起来真喜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突然又一颗闪亮的“子弹”飞上了天,炸出巨大的光团,一条条金色的花朵怒放之后,像流星一样飞落,大家都捂着耳朵,吓得乱跑,害怕一不小心,那残留的光火把自己点燃。
小朋友们都尖叫着跑进了我们家的院子里,凝望着天空中特别的繁星,高兴得手足舞蹈,夜空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海,金黄的,橙红的,淡蓝的,水绿的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大人们都相互问好,说着各种吉祥的话。
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跳着喊着,兴致勃勃地望着天空中美丽至极的烟花,每个笑脸上都绽放出纯真的欢乐。
唐静娴喜欢小朋友,把他们领到屋子里,把各种各样好吃的喜糖分给孩子们,还有花生瓜子,水果。桌子早就摆满了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今天是孩子们最幸福的一天,无论去哪家玩,都有好吃的零食,中国的春节一点也不逊色西方的圣诞节。
小朋友们吃着自己好吃的零食,围着唐静娴玩,对于这个温柔热情的新人很是好奇,他们喊着“新媳妇”,然后缠着唐静娴讲故事,于是唐静娴就给孩子讲了“除夕”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
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爷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账。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况。
有句对联充分说明了灶王爷的使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进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
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老头子,我有话对你说!”玉皇大帝正睡觉呢?呼呼大睡,鼾声如雷,他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是个长眠不醒的家伙,根本不听灶王爷的话,就是听到了也装作听不见,估计正做梦调戏那个仙女呢?
灶王又大声地,比用大喇叭喊得还响亮一万倍,心急如焚地说,老头子,别睡别睡了,人间出大事了。
那玉皇大帝仍在呼呼大睡,用梦一样的话问了一句:我叫你到人间好好看管着千百万个生灵,你不好好工作,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来,还不知罪吗?
灶王说,老头子,你别说梦话了,十万火急啊!
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大惊失色地问:“下界怎么样?出了什么大事了?”
灶王答道,人间出现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吃人。
灶王一五一十,把除夕的形象、厉害以及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您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命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了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年”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到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称他为“大年”。
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烧死。”
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只有一个财主偏偏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许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路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了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故事,唐静娴肯定在杂志上看过,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改编的。不过的确挺形象,生动有趣。
过了一会儿,另外一家又放烟花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开了。成年人开始走家串户,相互百年,每个人都笑容满面的,很兴奋。
我不由感慨万分,过年真是老百姓最幸福疯狂的节日啊,普天同庆,怪不得大家都回家过年,无论远在天涯海角遥望故里,还是坚守岗位咫尺难归,总期望在能够回家团圆,真是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叫做"合家欢"的除夕年饭。
现今吃年夜饭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吃上一顿,更是为了天各一方的亲人借机相聚,儿女们陪陪父母吃顿团圆饭。
尽管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但记忆中的年夜饭仍然让我难以忘怀。
那时候的年夜饭虽然很简单,就是吃饺子,却是我最欺骗的时刻,小时候家里穷,平时就是白水煮面条,连油都很少放,几个月吃不到一次肉,更别说饺子,所以就盼望着过年,等过年了,就能够吃上一顿比平时不知要好多少倍的饺子,那真是天大的幸福啊!
小孩子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等到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得到几块钱的压岁钱,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平时馋得流口水的东西,都会像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降临在面前。
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早早地筹备好年货,买各种各样的菜,留着招待客人用,但是水饺一定包很多很多,足够吃上好几天的。我吃饱喝足,躺到暖呼呼的被窝里做着美梦的时候,他们还在包水饺、炸丸子,蒸包子,往往一忙就是整个通宵。
奶奶是理家的好手,就是因为有她的辛勤操持才让我们能够吃得上香甜的美食,我们家的餐桌也总是七大盘子八大碗花样繁多。
记得在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奶奶除了包饺子,还会推陈出新做出几道新鲜菜。肉类紧缺,母亲就在蔬菜上功夫,总是能把素菜整地清精爽爽,荤菜虽然少,只有一两盘,但是也有模有样,色香味俱全。
奶奶还“一鸡多用”,鸡身煲汤,鸡头、鸡翅,鸡爪红烧,鸡杂配炒蔬菜,一只鸡就做出三道像模像样的菜肴。等到开饭时色香味俱全满满地一大桌,看在眼里更增添我们的食欲。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除夕夜有几道菜是只能看不能吃得,比如红烧出的鲤鱼,要年年有余是不能动筷子的,还有大肉,一般是敬神用的。但是如果我嘴馋要吃,她还是微笑着,给神许过愿后,就撕下了给我吃。
想起奶奶,我心里满是温馨,好像她还在身边,那么和蔼可亲地望着我,对我说着新年快乐。
现在奶奶不在了,父亲亲自下厨,也能做不少菜,那些都是耳濡目染的,天天看着奶奶做,他比葫芦画瓢,也能做一些菜。今年更是很用心地做菜,很丰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一家人除夕之夜团聚在一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吃顿年夜饭,确实是件天伦之乐的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