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评论

回首往事,什么都是轮回

也不知现行于世的交谊舞究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传说中国古代也有过交谊舞,但那肯定不是今人心目中交谊舞的标准形态,对于广大国人来讲,正宗的交谊舞应该还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而且在中国还经历了几番兴衰。太远的就不提了,就说这一百年来,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上海等大城市盛行一时,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都对此趋之若鹜。如果说交谊舞绝对是资产阶级的玩意儿,可三四十年代的延安,以及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我们许多的国家领导人也乐此不疲啊!可见交谊舞本身并无意识形态的印记。如有印记,那也是后来某些人硬加上去,欲借题发挥,以达不可告人之目的而已。改革开放后,交谊舞热浪曾一度再次兴起,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又慢慢跌入低谷。时代发展到今天,当人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广场舞,乃至什么鬼步舞、曳步舞时,又该发出多少今朝往昔之叹!就如鄙人此刻所为!哈哈!

《碎月如粥》

有一种折磨叫‘爱你没商量’

在晓东的意识中,或者,至少在他的潜意识中,他生命中的那一位早已‘天设地造’,那便是小梅。晓东是真的喜欢小梅,因而从未‘心有二顾’过,可你不顾人,却难阻人有顾你啊!这不,晓东书念得好好的,可凭空就冒出个郑丹虹来。郑丹虹啊,郑丹虹,你到底是上帝派来有意考验晓东的呢?还是前世与小梅有‘磕’,今生要与小梅来场‘爱之争斗’?

《碎月如粥》

是否太圆满了?

家长们给力,小辈们争气。从晓东、晓斌到小梅,一个个都顺利考上了大学。可喜可贺啊!至此,他们都陆续冲过了人生第一关‘升学关’,接下来他们还有‘事业关’和‘婚姻关’要过,这后两关好过吗?肯定不好过,也不敢把他们写得太一帆风顺。尽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幸运儿’一辈子就这么幸运过来的,但小说却不能就这么照实写,那样子就太没‘味道’了。

《碎月如粥》

终于‘柳暗花明’了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在‘烦恼’与‘畅快’交错的迷宫中不断穿梭、绕行、兜圈子。眼下,晓斌终于绕出了‘烦恼’段,进入了‘畅快’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晓琪从此就一路畅快,不再烦恼,恰相反,未来烦恼不但会有,而且还多着呢!关键是你怎样看待烦恼,以及如何消解它,乃至转化它。就像有的人一碰到下雨天就哀叹糟糕天气给自己带来不便,而有的人却高兴地欢呼:下雨真好,既消暑降温又净化了空气。没准,有人还直接跑到雨水中尽情享受一下天然浴呢!还是那句话:境界的不同带来人生的不同!

《碎月如粥》

‘高攀’不好吗?

这里又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了。按某些人的观念,尤其在当下,有人肯定会说能把市委书记的‘千金’娶做老婆,好事啊!能攀上这样的‘高枝’,那会省掉多少辛苦,少走多少弯路,减去多少麻烦,没准,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等等皆指日可待啊!可惜,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以此为‘道’,也不以此为‘重’,更不以此为‘荣’,尤其是那些一开始就抱着投机心态钻营的人更是为正人君子所不耻。毛大年曾说过:行大道者终能通天也。晓斌也许还没把问题思考得那么深入,但他从小所受的正统教育却无形中左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向。正所谓:有些东西是透进骨子里,出自下意识的表现,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碎月如粥》

‘感觉怪怪’源自‘年龄悬殊’

现在好像又取消了考大学的年龄限制了,其实建国后,我们国家的高考是有年龄限制的,好像25岁是上限。‘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考虑到高考制度中断长达十年之久,大批‘老三届’的学生非常渴盼利用高考这一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国家对考生的报考年龄是有所放宽的。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笔者在网上查来查去也没查到一个权威数据,故而只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创作了。笔者79年考上大学时班上的确有好多位‘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妈’,岁数都在30左右,当时就觉得怪怪的,好惊讶哦!

《碎月如粥》

这婚结得也太简单了吧

婚姻大事的操办隆重与否一看个人品味,二看社会风气,三看经济条件。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风气远不像今天这么讲究奢华,这与那个时代经济尚且落后,人们没条件过分讲究有关,同时也与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风尚注重节俭有关。当然,小说中的建国和小燕结婚似有过分简单之嫌,这就涉及到‘个人品味’方面的因素了,也许他们俩恰恰都是那种不愿高调张扬的人呢?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1979年,自打南疆战火燃起,全军战备等级都大幅提高了,建国所在的南京部队虽未投入对越自卫反击战,但在后来的时日里不是有可能,而是随时都准备南下作战,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此。建国是怕父母担心而故意将此说得轻描淡写而已。战斗之前,把婚结了当然并无不可,大操大办则大可不必了。

《碎月如粥》

真是煞费苦心啊

为了让小梅摆脱情感纠葛,以及同意‘理改文’,这几位家长竟然兜了这么大一圈子,倒也算是配合默契,没让小梅看出这是个‘局’。当然,也许有看官会问那‘招干’是咋回事,到底是真是假啊?‘招干’是确有其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多次‘招干’。笔者的同学朋友当中就有好多那时候很荣幸被招到政府部门,其自豪感并不亚于考上大学。有的后来还混得相当不错。四位家长其实私下里早已商量好了,若小梅真愿意走这条路,他们也绝不提反对意见,一切遵从小梅的个人选择,只是那样一来,他们后面的台词立马就得换一种说法喏!

《碎月如粥》

小梅好似‘心猿意马’了

这一章没什么意外和悬念,小梅对晓东的那点心思其实两边家长早都看在眼里,但没想到小梅会过于投入,以至大大影响了学习。这下问题变得有些严重了,倘若处理不好,小梅有可能真的与大学无缘。说实在的,小梅若真的没考上大学,大家也不会怎么看低她,乃至责怪她。本来嘛,那时候大学就相当难考,考上者凤毛麟角,考不上纯属正常。关键是小梅怎么过自己心里这道‘坎’。

《碎月如粥》

考试‘懵圈’现象

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很多恐怕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考前百倍紧张,考后脑袋一片空白,而且这种情况在文科生当中尤为多见,因为文科需死记硬背的东西多嘛!当然,‘懵圈’最怕是考试当中发懵,不过这多半发生在那些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考生身上,学习成绩一贯优秀,基础扎实的童鞋大多不会‘考中懵’,即便‘懵圈’,那也是‘考后懵’,就像晓斌那样,只是此时再怎么‘发懵’也无关紧要了。君不见,有人从‘中考’、‘高考’、‘研考’直到‘考博’都这么一路‘懵’上去的,你纵不服气又能奈他何呢!

《碎月如粥》
返回首页>返回
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