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到了夏末,天气也开始没那么炎热,有一丝的秋意。家里的农作物要卖出去,只能送到镇子里去,李家村到镇里有20里路。正宇经常往返于镇子和村里之间,一是卖些生姜、玉米、番薯之类,二是换了钱可以买点日用品。出去镇子里都是让人高兴的,因为可以买些好吃的。
正宇一大早便从家里出发到镇里去,肩膀挑着一大袋玉米,一个人快步的走着。穿过山林的一条小路便走出了大马路,一个人走路沉闷无趣,便也无暇顾及周边的景色;说景色也谈不上什么景色,无非也是再熟悉不过的松树林和水稻田。正宇独自一人在大马路上行走,单个人影显得渺小。
走到分叉路口之际,发现前面有个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另一条路上穿行了出来。正宇一路都是一个人孤单的行走着,这时好不容易撞见有其他人,便主动上前搭话:“姑娘也在赶路啊?”问完带着客气的笑道。
姑娘转过头带着一丝笑意答道:“我到镇上去,你也是去镇子里吗?”
正宇一脸笑容的说道:“对,对,正巧我也赶往镇里。”
那姑娘微笑着看了两眼正宇,说道:“我到镇上去上学,大清早的路上也没个人,正巧咱们可以路上做个伴了。”
路上难得有伴同行,正宇自然是开心,乐意的说道:“好啊,好啊!有你这个伴,在路上不至于那么闷了。”说完露出了一口大白牙。
姑娘看到正宇满脸欢喜的笑容也接着低头轻声笑了起来,这时正宇却感觉有点不自在,不觉的害羞了起来,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
正宇端详了一下那姑娘,发现对方有着一副漂亮的鹅脸蛋,留着一头齐刘海,齐刘海下方长着一双大眼睛;头发后面扎着两条马鞭子,落至肩膀处。身上穿着浅蓝色的棉布衣,笑起来带着一丝安静的美。
正宇不敢直视对方,不太自然的搓了搓手,随后说道:“我是李家村的,村里人都叫我正宇,姑娘不知道你叫啥名字咧?”
“我叫曼文,上洞村的。”说完转头看向正宇,嘴角带着微笑。
两人边走边闲聊着;正宇发现曼文原来是上洞村地主的女儿,虽然是大家闺秀,却没有大户人家的娇气。平时在学校住宿,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话语中散发读书人的聪慧,感觉让人那么的舒心。正宇只在村里读过两年书,自然对眼前的曼文充满仰慕。
正宇好奇的问道:“曼文姑娘……..怎么就你一个人,家人没有派人送你吗?”
曼文没有思索便回答:“我才不要整天千金小姐似的让人伺候,我都这么大了,自己就可以走了!这以后啊,我还想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呐。”
正宇觉得眼前的曼文不是个俗套之人,便回应道:“曼文姑娘你是活在新时代的女性,哈哈哈。。。。”
两人一番对话之后,便也不在那么的拘谨,慢慢的熟识起来。悠长弯曲的大马路时而响起两人的欢声笑语,两人忘却了奔走的劳累,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觉中便到了镇里。
镇子里车水马龙,圩日里来赶集的人很多。见路边有个老头卖冰糖葫芦,老先生拿起口袋里的一点碎钱,小跑了过去,笑着说道:“来一串!”然后笑着向曼文走了过去,单手递过了糖葫芦,说“尝尝,这东西甜口,”脸上带着憨笑。
曼文接过了糖葫芦串,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小咬了一口说:“真甜,前面就到学校了,认识你很高兴!”
正宇竟觉得心里有点不舍,回道:“我送你到学校吧,反正一路都走到这了,不差这几步路,呵呵。”
曼文看着正宇笑了笑没说话,心想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两人并行穿过了镇里的街道,慢步的向学校方向走着。由于到学校没几步路,很快的两人便到了校门口。正宇看着曼文,微笑着显得和蔼,故显不经意的语调说:“好了,送你到这,以后有缘我再送你。”
曼文转眼笑道:“谢谢你!”曼文的笑容是那么恬静而又迷人,看得老先生不敢对视,避开了眼睛故扯着嗓子说道:“哎你说,这学校还真是气派!只可惜我们这种人是没有机会上学咯……不然我也会是状元的命。。哈哈!”
曼文被正宇一番话逗得笑了起来,笑了一会转而正经说道:“人志不短,总有出人头地之日。如今国家当难,日本人又打进来了,苦的是老百姓;希望学到的知识以后能为国家出点微薄的力。”
正宇被曼文说得也沉思起来,同时心底也佩服曼文的志气。告别了曼文,正宇变卖了玉米同时买了点盐便回到了家中,回到了家中心中不时的会想起曼文,正宇知道,曼文骨子里有种东西吸引着他。
在一段时间里,正宇都主动要在圩日里出镇子,希望能在路上遇到曼文。每次心里都满怀期望,频繁的往返,终于再次遇到了她,再次的接触,两人进一步的熟识起来。在正宇心中,曼文是富于知性美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回味许久。在曼文眼里,正宇像邻家大哥哥,尽管书读得不多,看上去也没有远大抱负。但这个邻家哥哥非常善解人意而又懂得照顾他人,尽管相识不长,但却丝毫没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