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终安排
听闻圆明园劫难之后,痛心的咸丰大吐了一口鲜血,从此就病了,大病不起,再也没有体力回北京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在承德避暑山庄,30岁的咸丰突然病危,就剩下最后一口气。
那就赶快安排后事吧!
后事还算好安排,因为咸丰只有一个5岁的儿子载淳,毫无争议,皇位只能由他继承了。
5岁的孩子能处理政务吗?他是神童吗?这神话连咸丰都不会相信。
那就给孩子安排一个处理政务的班子吧。
可是怎么安排呢?
咸丰也做了考虑,当时有两股势力可以利用,一股是在承德的肃顺等一干臣工,另一股就是在北京留守的弟弟奕。
但对于弟弟29岁的恭亲王奕,他却一百个不放心。
原来这缘于当初他上台时的帝位之争。
道光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圈定了咸丰与奕两个目标,但在二人间一直举旗不定。咸丰文武都逊,还是个瘸子,道光起初并看不上眼。相反,奕文武皆优,且鬼点子多,因弟兄中行六,被人称为“鬼子六”。
但咸丰有一个好老师叫杜受田,在一次南苑打猎比赛之时,咸丰自知不是六弟奕的对手。
按杜老师的授意,咸丰引箭不发,一件猎物未获,道光问其原因,咸丰答道:“现在正是春天,野兽生育的好季节,不忍伤之。”
道光想找一个仁厚之人接班,因而大喜,暗定咸丰接班。
但对奕,道光也很喜爱并感到愧疚,为防止自己百年后兄弟相残,留下御书:“皇四子奕詝[zhǔ]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为恭亲王。”皇帝立储,只写太子,不写亲王,但道光的遗书却写明封奕为恭亲王,摆明是保护六子。
因为老爸的这种安排,咸丰也不好对六弟下手,但打心眼里一直防备着奕。
目前又到了托孤之时,咸丰能将权力交给六弟奕吗?
显然不可能,他一百个不放心。
因此他任命御前大臣肃顺、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顾命大臣把持权力辅佐幼皇上。
此时皇后慈安24岁,儿子载淳的生母小三儿懿贵妃慈禧26岁。二人如此年轻,咸丰也不放心,一度想效仿古人宰了这两个老婆以防女人利用子弱专权,可是咸丰心软,没下去手。
所以最终权衡,形成了肃顺为首的八大臣辅佐的权力班子。没有奕、两宫太后的事。
咸丰以为如此安排,定可保权力顺利交接,却没想到,人不可貌相、小三儿不可斗量,如此安排却留下了大祸。
2、新一届领导班子
安排完后事,带着对人间的留恋,咸丰恋恋不舍地挂了。
接着,皇太子载淳登基,定次年国号为“祺祥元年”,然后两个老妈跟着升级,慈安皇后升级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升级为圣母皇太后(慈禧)。
此时,有两个野心勃勃的人不高兴了,一个是慈禧,一个是奕。
此时的肃顺正红的发紫,大权在握,肯定不和他们二位做中国合伙人。
政治斗争的首要任务是分清敌友,讲究永远只有一个对手,切忌树敌太多。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很快慈禧和奕勾搭到了一起,结成政治联盟,商定事成之后,双方分权治理天下。
肃顺一惯不拿后宫太太当国家干部,只顾搞定皇帝一人的欢心,且这次他惹了这么大的祸,让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真是罪大恶极。
慈安的位置毕竟在慈禧之上,自己一人参与政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要政变成功,还要拉上慈安。慈禧向慈安陈明,肃顺当权后,她姐俩难有好果子吃,不如另起炉灶自家当权。
慈安本不恋权,但想想肃顺平日的作为,被慈禧说动,参加了政治联盟。
政治斗争一讲究分而治之,二讲究争取社会舆论。
九月,咸丰的棺椁运送回京。
这是家事,两宫有安排的权力。
两宫安排分两路回京:肃顺负责护送咸丰的棺椁从大路走,其他人护送两宫皇太后和小皇上从小路急速赶往北京。
那年头一没高铁、二没汽车,更没飞机,运着棺材自然跑的慢。
慈禧很快把肃顺的队伍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也让他失去了携小皇帝以令诸侯的这张王牌。
两宫先于肃顺四天到达北京,是到了争取群众的时候了。
两宫一到北京,就向文武百官倾诉了被肃顺不当国家干部的欺负之苦,还特别提到肃顺乱出主意,扣押了洋人,让洋人一怒烧了圆明园等离宫的罪状。
想到天朝吃了这么大的亏,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香山)、畅春园5座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再加上肃顺在皇上面前太红了,平日里也不拿这些大臣当干部,因而失去了群众基础。
慈禧一把鼻涕一把泪,越说越伤心。在场的文武无不为之动容。
“请两宫降旨宰了肃顺这小子吧!”
这就是群众的呼声!
回京的第二天,两宫太后和奕就迅速发动政变。
九月三十日,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开除肃顺等人的公职。
十月二日,白天逮捕了载垣、端华。夜里逮捕了还在返京路上的肃顺。
十月六日,小皇帝下旨处死肃顺、载垣和端华。其他五位大臣也被革职充军。
史称“北京政变”。
吃了大亏的大清此时已认识到,大清不再是世界的“天朝”,这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比天朝强大的国家很多。自己自称老大毫无意义,因为手下的所谓小兄弟都不听话了。
十二月,成立“总理衙门”( 相当于清廷的内阁兼外交部),总理衙门由亲王奕一人总领,实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从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中指派充任。
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
奕很是尽心,为了赶超英吉利,他主动学起了英文,他手中每天都拿着一本英文小册子,在与洋人打交道时,他也会时不时说上几句英语。
总理衙门开始推行新政,创办近代化事业,设立驻外使领馆。这即“洋务运动”之始,大清开始计划融入世界。
同时,众多大臣上书提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两宫太后“欣然”接受。为体现两宫同治天下,改年号“祺祥”为“同治”。
至止大清公司形成“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新格局。此时大清公司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构成是:
名义董事长:同治皇帝(5岁)
代理董事长:慈安太后(24岁)、慈禧太后(26岁)
总经理:恭亲王奕(29岁)
这真是一个年轻而团结的领导班子!妇女要顶半边天!
3、猜不透的心思
当前大清最需要立即做的工作是什么?
“改革?”
“不是!”
“那是什么?”
“咸丰皇帝住哪呀!”
“咸丰他不是死了么?”
“是呀,但他的阴宅还没盖呀!他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咸丰停棺到了紫禁城,但人都死了,咸丰陵还没有实质性的建设。
前文我们说过,因老爸道光的慕陵表面标准偏低,让咸丰的定陵也不好意思超标准建设,这让咸丰心里很不爽,设计的建陵方案还没个皇后陵气派,所以建陵方案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病,加之这太平军闹,英法联军闹,国家哪有多少钱去盖陵呀,所以这事一直拖着。
咸丰还想着拖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升一下自己的定陵建造标准,可是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挂的这么快,享年30岁就没了。
人家皇上都是活着时将陵寝就建好了,以防止死时死的手忙脚乱。可是这咸丰到死了陵还没有实质性的开建,你说这闹心不闹心。
那就赶快建吧,反正样式房的雷景修早就将设计方案做好,就按既定方案建呗。
但是两宫却似乎不急,并发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原来的方案都好几年了,万年吉地的万年大计,务求慎重,是该再议议了!”
原来的董事长咸丰自己定好的方案,怎么换了新的代理董事长就让再议呀?
所谓领导之道,一茬领导画一茬图,那是一个需要刷存在感的时代,每任董事长(包括代理的)都要有所作为,都要书写下厚重的一笔。
此时的雷景修,因思女心切,神志已经不大清楚,已不能正常工作。并于同治五年(1866年)秋离开人世,享年63岁。由于生前多做善事,人缘极好,在他出殡之时,同乡、亲友以及他帮助过的人、当地百姓纷纷来到道路旁进行路祭,场面盛大。
这时的圆明园被烧了,所以大清国唯一的一个常设样式房——存在150余年的圆明园样式房已无差可应,就地解散,停止了工作。
因为咸丰死了,所以再缺钱他的阴宅也要修,所以定陵不得不建。因为定陵建设的需要,所以成立了临时的样式房,专门负责定陵工作,圆明园样式房的一干人马均转移至此。
此时,雷景修的儿子雷思起担当了新样式房掌案,我们先来查一下雷思起的档案:
姓名:雷思起
级别:第六代“样式雷”
技术职务:样式房掌案
最高官职:二品顶戴
出生地:北京
生卒:1826年(道光六年)——1876年(光绪二年)
主要参与作品:参与定陵、定东陵、惠陵、昌西陵、三海、圆明园
简历:
1826年:出生。
1852年:咸丰二年正式在样式房工作。
1861年:任样式房掌案(35岁)。
1876年:50岁去世。
咸丰已死,急着住阴宅,雷思起自然不敢怠慢。
第一稿画样、烫样呈上,没有的音信。
第二稿画样、烫样呈上,还是没有的音信。
第三稿画样、烫样呈上,仍是没有的音信。
雷思起的方案虽有所变动,但总体依托于老爸雷景修的设计,规制并无大的变化。
雷思起虽然此时只有三十来岁,社会阅历算不得上丰富,但是再笨蛋的一个人,见到领导看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就是不表态,也能猜出来肯定是不符合领导的心思了。
但是领导真正的心思是什么?
对不起,领导一般都不喜欢直接告诉你,领导喜欢聪明的下属自己猜到!这即谓“正确理解领导意图”。
此时,工部有一个叫宋晋的上了个折子,打破了平静。
宋晋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按不超过道光慕陵的规制来建,要求建造标准比雷景修时代的设计还要低,这样才能符合不逾祖制,小子不能超过老子的标准。请求两宫太后尽快批准方案后建设。
但奇怪的是,宋晋的折子呈上去后,还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祖制不能改,按道光慕陵的规制又没人表态,这两宫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雷思起也迷糊了!
4、无梁殿
这时有下人来报,礼亲王请雷思起府中一叙,听说工地出了点小意外。
雷思起不赶怠慢,赶忙起身前往礼亲王府。
这礼亲王名叫世铎,爱新觉罗宗室后代。
这世铎笃信佛教,所以在府内计划修建一座大殿供佛。那个年头,样式雷家族的名声在外,是当时建筑的知名品牌,亲王也好,达官也好,都以让样式雷设计府院为荣。
雷思起设计的木结构佛堂,世铎很满意,世铎找了家木厂开始动工。
有算命先生给世铎占了卦,次年下半年如果修殿堂会犯太岁,所以工程必须在次年的上半年完成。由于世铎心急,所以给的工期很紧,只有半年的时间,边设计规划、边进行施工。
再加上这六个月工期还含有冬天天气不好干不成的时日,所以工期很紧,木厂的包工头也很着急。
因此,只有日夜赶工,才有可能如期完工,而且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出活快、尺码一次下准,切不能忙中出错。
可人算不如天算,这忙中还是出错了。
一个小工在大木匠师傅上厕所的功夫,看错了尺码,一下子将一个大柁(指大梁)的尺寸锯成了二柁(指二梁)尺寸。
这个木头是珍贵的紫檀,世铎为了备这批料费了好大的劲。这下子可怎么办?
包工头和工匠们一起商量,有人提议将锯错的木头再打榫卯对在一起,外面包个箍,再披麻裹漆,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
大家初听这意见挺好,可细一想,这根大梁是全房中承重最大的地方,承担万斤重量之重,如果这么做,重量压上,搞不好要房倒屋榻,到时事可闹的更大了。
想来想去也没好的办法,包工头带着小工只好向礼亲王世铎请罪,该赔钱赔钱吧,该杀杀吧。
礼亲王看到这架势,这个气呀,可是有啥办法呢?工期这么紧,上哪再搞到这么粗的大料呢?因为这建筑是佛堂,内置有高大的佛像,所以这房子又大又高,大陀也特别粗,这种口径的紫檀可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还是请聪明人来想想办法吧。世铎想到了雷思起,这佛堂建筑也是雷思起设计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快去请雷掌案。
雷思起很快来到了王府工地,他围着木厂的料房看了看,坏了,不止是大柁尺寸锯错了,连檀件的尺寸也有误。
这可怎么办?
看着眉头紧缩的雷思起,世铎这个急呀。
有了!
雷思起突然有了主意。
“王爷,我将这个佛堂的结构做一下改动,就会省去使用大柁,而且造出来比原来的设计还要漂亮一百倍。也不会误了工期。”雷思起很有信心地告诉王爷。
“有这等好事?思起赶快说说怎么做。” 世铎洼凉的心终于有点暖和了。
“王爷,我计划将佛堂由木结构改为砖石拱券结构的无梁殿。”雷思起很有把握:“这无梁殿的内部结构有如皇上的地宫的砖砌拱券顶,不用木头,外部做成与普通木结构无异的屋顶模式,因为内部是拱券结构做支撑,所以外部不需要用大规格的木料。所以也不用再找大口径的紫檀了。”
图30-1 无梁殿(局部剖切)
“事已至此,只能如此了。唉,心里还是小遗憾呀。” 世铎说。
“王爷,可不是小遗憾呀,而是小惊喜呀!”雷思起纠正说。
“我晕,思起呀,不要开玩笑了,盖个佛堂都出这么个小意外,不恶心死就是了,哪有什么惊喜呀。” 世铎不大开心了。
“王爷,这佛堂中所供佛主名叫‘无量寿佛’,‘无量’与‘无梁’是谐音也,用无梁殿暗示了所供佛主的身份,且无梁殿内部空间看起来比较小,佛像在内,这样就会显得佛大殿小。王爷佛法无边,金贵之身,这叫佛大欺殿也。”雷思起解释起来这其中的名堂。
世铎一听大喜:“思起呀,你真是妙手回春呀。今晚上我请你小酌一杯。”
5、规制之争
王府内,微风飘飘,美酒佳肴。
雷思起一直秉持祖上一些有效的社交之道,皇上的钱要赚,但是王爷、达官让他们做设计,他们通常不要钱,或要很少的钱,以此为手段,结交了一帮达官贵人。
人生在世,还是需要有几个当官的朋友的,毕竟朝里有人好办事呀!
酒是好东西,酒壮怂人胆,几杯酒下肚,大脑开始有所麻醉,许多完全清醒时不好说的话也可以说了。
“王爷高明,小的有一事想请教一下。不知当讲不当讲。”雷思起壮起胆子问。
“讲!一定要讲!以后你就是我的好兄弟。”王爷喝晕了也和老百姓没什么两样。
“先皇陵寝之事,两宫太后让小的再做烫样,可是都做了三遍了,为何连个结果也没有,这太后到底想的什么呀?”雷思起道出了近日的苦闷。
雷思起素来听闻世铎王爷虽然年纪不大,但深得爱新觉罗家族的优良基因,察颜观色、分析领导心思水平不一般,故而请教。
世铎笑了:“原来是这个事呀,这个事我也素有耳闻。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你这个心结我给你一点,你就一通百通了。”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你如何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特别是领导比较含蓄,并没有完全说明的情况下。”世铎讲。
“对对,王爷,正是此意,我一时没有头绪。”雷思起答。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领导是否真的要贯彻落实更大领导或前任领导的指示,是实打实地贯彻,还是想打个折扣,或是阳奉阴违地打太极拒不落实。”世铎开始一个套路一个套路地讲。
“那两宫太后迟迟不做表态,是不是不打算贯彻先皇在世时定下的定陵标准?”雷思起问道。
“你说呢?哈哈。”世铎笑道。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的第二步,你要分析有无现任领导的利益在里面。这利益有实有虚,这实的利益往往关乎领导自身,这虚的利益多为假动作,只是为了树立领导的威信与形象。思起呀,那你先告诉我,咱大清皇陵的祖制是什么?”世铎问道。
“王爷,我朝陵寝制度规定:皇后在先于皇帝去世的,和皇帝葬在一起,和皇上共用一个皇陵地宫;皇后在皇帝之后去世的,单独建陵。后世皇上之陵规模不能超过列祖列宗的标准,皇后陵不能超过皇上陵的标准。”雷思起对各种建筑规制了如指掌。
“回答的不错。但你要知先皇已经不在,但两宫还很年轻。按我朝陵寝制度规定,两宫百年之后,是不能再和先皇葬在一个地宫了,要独立建陵。这两宫今后的建陵按什么标准,取决于他们的丈夫先皇的标准呀!”世铎一语点中两宫的利益要害。
雷思起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这咸丰定陵的设计标准和一个皇后陵差不多,如果按此标准建造,那两宫陵该如何设计呢?按小三儿皇妃的标准?如今两宫大权在握,他们会同意么?怪不得我三次设计的烫样,两宫都不表态,看来是不合上意呀。
“王爷,那我赶快修改设计再给两宫呈上去!”雷思起急了。
“稳住!稳住!这猜测领导意图切忌着急,领导都是套路高手,你要多和领导过上几招,全方面探明领导意图了,再开足马力落实领导意图,才能有个好结果。否则,一旦猜偏,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呀!”世铎相当老道。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雷思起问道。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的第三步,就是试探,你可以前进一小步,或者后退一小步,看看领导的反映,你就知道方向是否对了。最近我要上个折子,试试两宫到底是什么态度。”世铎讲道。
“思起呀,这落实领导意图的最后一步,也就是第四步靠你了,你要背一个黑锅。”世铎继续讲道。
“我……,王爷,我人小体弱,能不能不让我背锅呀,我怕折了腰呀。”雷思起脑袋有点冒汗。
“当然,不是让你真背上个大罪。如果我测试出两宫的真实意图真如我们所猜那样的话,你要找依据,找先皇定陵突破道光皇帝陵寝标准不是逾制的依据。领导不能做没依据、违规、违法的事,你要帮领导洗个清白。明白吗?”世铎点中要害。
“好吧,那我再仔细研究一下咱大清的陵寝规制。”雷思起答道。
第二天,世铎上了一个折子,大意是:先皇受命于危难之中,为国操尽精力,鞠躬尽瘁,才得保咱大清江山周全。如今百年之后,理应厚葬,而不应拘泥于所谓道光陵寝规制,这样才能保我大清后世江山永固。宋晋如果在先皇活着时上这个折子,还能说明他为国节财的忠心,现在先皇不在了,他无所顾忌了,跳出来让先皇陵寝降低标准,说明他既想明哲保身,又想沽名钓誉。
很快两宫有了回音:“世铎说的有道理。就世铎与宋晋的意见,大家都来谈谈看法。”
世铎一听,有门,这向前走一小步一试探,果然和自己猜测的分毫不差。看来太后正等着明白人跳出来帮自己一把呢。
“太后,雷思起深得样式雷家族真传,且熟悉陵寝祖制,不如听听他的看法。”世铎建议召开民主座谈会,听听样式房的专家意见。
各位官员、专家一一到来。
慈禧代表两宫发问道:“雷思起,世铎体恤先皇之劳苦心,建议不拘泥于道光爷陵寝规制,这个是否有违祖制?”
“回太后,所谓祖制是指后世皇上陵寝不能超过烈祖列宗。这个列祖列宗并非一定指前一任皇帝。如果按后任皇帝标准不能超过前任皇帝来理解,所谓规制是后任皇帝不能超过先皇标准,则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雷思起回答道。
“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慈禧问。
“每位皇帝都比前任皇帝陵寝标准降一级,但每个皇后陵都与同期皇帝陵标准相匹配,如果后任皇帝陵标准一直这样降下去的话,会出现后任某个皇帝陵的标准低于某个前任皇后陵的标准。这不是置列祖列宗先皇后于逾制的境地吗?”雷思起直击宋晋观点的逻辑疏漏要害。
“说的非常有道理。” 慈禧非常赞同雷思起的话。她正需要这样的“群众呼声”。
“雷思起,那你说先皇的定陵如何建为好呢?”两宫问道。
“定陵可以承前启后,参考列祖列宗的规制来办,比如可以按同在东陵的始祖顺治爷的孝陵规制来办,隆恩殿东西配殿等恢复到五间,设石像生、三孔桥。当然道光爷的慕陵也要吸收,比如是否不再建大碑楼等等,以示节约。”雷思起给出来既参考列祖列宗,又参考道光爷陵寝的中和意见。
“雷思起说的很有道理,姐姐,我看就这么办吧?”慈禧问慈安。
慈安倒没什么意见,这说是给咸丰争标准,其实不也是给自己争标准嘛。等自己百年后,也可以住上套好点的阴宅,何乐而不为呢。
但慈安倒有一点担心:“妹妹,这标准提高了,这钱可从哪里来?听户部常说,咱现在就是缺钱呀!”
“姐姐,可以用旧料呀,这东陵就有呀,这道光爷在宝华峪的第一处陵寝,因发现地宫渗水,被道光爷废掉。这个陵寝已是荒废,但遗留下来大量的旧料甚是可惜。将这种些旧料拆下,岂不是可以用度在定陵,这一下子就要省好多银子呀。”慈禧看来早已做好调查研究。
就这样,咸丰的定陵定下来重新设计并提高了标准。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咸丰的定陵终于建设好了,两宫太后终于松了口气,在紫禁城停棺四年多的咸丰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当然,雷思起也得到了两宫太后的赏识,以监生钦赏盐场大使,为五品职衔,在后话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