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匠师传奇

第20回 英吉利来使

2017-04-14发布 6474字

1、英吉利来函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这一年,乾隆老先生来到这个世界整整80周年了,整数的日子总要大庆一下,普通百姓如此,皇上更是如此。

乾隆感觉自己治理国家的功劳比爷爷还大,所以排场也想盖过爷爷康熙。

与爷爷康熙万寿庆典所不同,乾隆更注意国际影响。

80岁万寿庆典的景点虽也是从圆明园一直接到紫禁城,但爷爷的庆典路线沿途聚集的是国内各界代表,而他专门设置了国际友人(外国使节)专用的庆台和戏台,且在了交通要道路口,十分显眼。

27岁的雷家玺第一次独立负责乾隆80岁万寿盛典沿线的亭台殿阁、西洋楼房、假山石洞、宝塔牌楼等仿真建筑的制作。

庆典那天,国内百姓与洋人掺合在一起,大家一起振臂高喊、山呼万岁。

但这一年,有一个人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倒卧在床上。在布帛地图背面的“家族荣耀录”上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大名与职位,然后传给了他最得意的一个儿子。

次年(1792年),63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一生清苦,却挽救家族于倾覆,重振了家族的事业,培养出了能接班的好儿子,延续了家族的荣耀。

他,就是雷声澂。

1769年,英国人瓦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他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的手解放了出来,使人类由手工劳动时代升级到机器替我们劳动的蒸汽时代。

1776年,美国独立。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大英帝国在全球开始大规模拓展殖民地。

英国人这时已经是海洋霸主了,但因为中国人闭关锁国,不对外交往,英国人并不清楚此时中国的实力,更不清楚军事实力已超过了中国,对中国仍然十分恭敬。

从有限的十几个传教士从中国传递回来的消息,欧洲人才知道一点点中国的情况。

此时英国人眼里对大清的印象还停留在:它是世界上最富裕强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3亿多),GDP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拥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圆明园,还有一个大IP网红皇帝乾隆。仅此而已。

大清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我能不能吃掉他?英国人心里没底。

虽然英国人觊觎中国巨大的市场,但走军事路线,英国人不确定能否打过这个曾经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且中国这么大,打下来能统治得了吗?

既然军事侵略没把握,那就先搞搞经济侵略吧,顺便了解一下中国的军事实力,再做谋划。

为侦察清楚大清,1792年秋,英国政府任命乔治•马戛尔尼为团长,以庆贺乾隆80大寿的名义出使大清,这是欧洲政府首次向大清派出正式使节。(英吉利人真是不了解中国,此时乾隆80大寿已整整过去一年了。)

我们先看一下此次来访使团团长马戛尔尼的简历:

中文名:马戛尔尼

英文名:George Macartney

国籍:英吉利

出生地:爱尔兰

生卒:1737年(乾隆二年)——1806年(嘉庆十一年)

简历:

1737年:出生。

1764年:被任命为全权特使,赴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谈结盟事宜。

1775年:出任加勒比群岛总督。

1780年:出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

1792-1793年:55岁作为英国特使,出使中国。

1795年:作为密使出访撒丁王国。

1796年:被任命为好望角总督,统治新获得的开普殖民地。

1806年:去世。

马戛尔尼是在西方对中国崇拜的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迷,他一辈子最大向往就是有机会到中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家走一走、看一看。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英国提前把一封预约函交给了驻广州的两广总督。

预约函英国自己翻译成中文大意是这样的:

英王陛下为了增进两个朝廷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了发展对两国都有利的贸易关系,决定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为全权特使赴北京访问。

大清方面认为需要改成符合中国礼仪的外交文书,大清官员修改翻译后,函件变成了这样: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大清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大清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大清,就连我们这些外国,都要您去保护,我们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世界各国都说,只有大清大皇帝治理的地方,人民才更加幸福,所有人都心悦诚服,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

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为全权特使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够体恤我们。

1792年11月,两广总督将这封书信作为紧急奏折呈送乾隆。

看到马屁拍得这么响的函件,乾隆飘飘然了,他非常高兴。乾隆命人搬来《大清一统志》,这本书记载了大清所知道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面记有法兰西、意大利,但却没找到英吉利 。他才知道英吉利使团是第一次来天朝“朝贡”。

乾隆憧憬着双方见面时友好交谈时的情景:

清英双方举行了会晤,会晤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来多年来双方互不相识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换了意见,英吉利重申只有大清皇上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表示仍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这一原则。乾隆高度评价了英吉利的看法,希望英吉利年年来贡。

依惯例,海上到达的外国贡使一律由广州上岸。飘飘然的乾隆高度重视英吉利的这次“纳贡”,他认为英吉利的来贡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他回复两广总督,破例批准英吉利人由天津登陆。乾隆也想看看这个新品种的长毛子长什么样。

2、英吉利来使

同时乾隆任命二号首长和珅作为接待办主任,全权负责高规格接待英国使团。

领导高度重视的工作,和珅自然不敢懈怠。

和珅给继任样式房掌案不久的29岁的雷家玺两项紧急任务。

其中一项是,为欢迎英国使团,烘托气氛,从英国贡使天津上岸到北京沿途每隔十几里,就制作一个欢迎用的彩牌楼,外国贡使经过时,彩牌楼上就会载歌载舞,以示隆重欢迎与领导高度重视。

第二项任务是要做一项特殊的表演,后面我们再提。

雷家玺接到任务不敢怠慢,投入到彩牌楼的设计、搭建工作中去了。这是他们家族比较善长的一项工作,每次办皇家的万寿庆典必备的一项工作。

雷家玺这些年都是在办皇差,眼里看到的,手中画出来的,无不是富丽堂皇的离宫、皇宫,即使是陪着皇上巡守江南,也都是看到的江南美景。(不好的东西,下级怎么会让皇上看到呢?)

但此次从港口到京城的路上,却让雷家玺惊呆了。

雷家玺从小生活比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没象雷发达老爷爷那样受过饥饿,二没象老爸那样从小生活在自卑之中。

他的脑中每天想象的是庑殿、歇山、斗拱,不曾想到这世间的民房还在用茅草、泥土搭就。

皇上为博红颜一笑,可以建出无数的西洋楼宇殿堂楼阁,而眼前这些民人却无片瓦寒舍,流离失所。

他想象着每天皇家锦衣玉食,一顿晚就要上百两银子,自己也常小酒小菜,可眼前却随处可见破衣无衫,骨瘦如柴、肋骨突出、随时倒毙的饥民。

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之中,生活在为情感而伤怀之中,生活在为情怀而咏唱之中,生活在为权为利而放不下之中。

而眼前这些景象,这些人好像毫无情感、毫无追求。

他们只为了活着!

这就是真实的大清吗?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3年)8月5日,用一年多时间精心准备礼物的英国使团来到大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使团的来访阵容:

英吉利使团阵营清单

团队人员:800+人(比奥运会阵营都强大)

团长级别:皇亲(马戛尔尼是英王乔治三世的表兄)

人员成分:化学专家、天文专家、军事专家、经济学家、建筑专家、画家……(看样子要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国情)。

随行车马: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军舰、一艘载重1200吨的“印度斯坦”号大货船、两艘“豺狼”号、“克拉伦斯”号帆船供应船。

给乾隆的礼品:共19种、590件,包括连发枪、望远镜、地球仪、钟表、蒸汽机、织布机、热气球、秒表、两架四轮马车、榴弹炮(上刻Woolwich 1782)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君主号”号模型。

呈献给乾隆的礼单,英国写做“礼品”,中国按“惯例”改写成“贡品”。

此时的乾隆皇帝正在他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样式雷负责设计修建)进行公费疗养。

乾隆给的安排是:先好吃好喝好招待,再沿途欢迎,然后安排使团在北京稍做停留欣赏下大清天朝的风范,最后安排贡使到承德叩拜自己。

使团上岸,大清就热情地免费送上了各种生活用品。清单如下:

牛20头,羊120头,猪120头,鸡100只,鸭100只,160袋面粉,14箱面包,160包大米,10箱红米,10箱白米,10箱小米,10箱茶叶,22大篓桃脯,22大篓蜜饯,22箱李子和苹果,22大篓蔬菜,40篮黄瓜,1000个南瓜,40大包莴苣,40大包豌豆,1000个西瓜,3000个甜瓜,白酒若干瓶,10箱蜡烛,3大篓瓷器。

这么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吉利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都是自费的。

大清有着对沙俄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他们一直以为,这些远道藩国来贡无非是为了占大清的一些小便宜。

比如沙俄给大清的“贡品”,都是质量很普通的貂皮、狐狸皮、玻璃制品,甚至有些质量极差,普通人都能看出来。可大清爱面子,也不敢发火,还要假装夸赞几句,“高兴”地接受礼物。反观大清,回赠的礼物相当奢侈,镶满宝石与钻石的如意、钢玉雕刻、龙诞香等等,每件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佳品。

在大清看来,这英吉利也是来我天朝上国占小便宜来了。但不管怎样,人家来贡,我们要展示天朝的礼仪。

上岸后,使团的队伍不容分说便被大清官员插上几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写着“英吉利贡使”。

使团被沿岸异国风情的中式建筑所吸引,样式房设计的欢迎彩牌楼也让使团叹为观止。

但中国的贫穷落后,也让英使惊讶无比,这哪里是我们梦想中的引领世界潮流的网红国家?

与皇家建筑、欢迎庆典建筑相比,民间建筑的破败、老百姓的贫穷、权力的专制也给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清将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到使团的船上,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送的猪和家禽在船上活活挤死,英国人不得不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大海。岸上看热闹的大清饥民见状,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作为美食享用。

使团在定海到达天津港前,请求大清当地官员找一个熟悉海路的人把他们领航到天津,费用由他们来出,有偿使用民工。大清的官员一口答应,不过不是招募,而是到街上抓捕几个家伙棍棒威逼下让使团免费使用。这些人稍有不从,便被打板子。

3、中西技艺较量

使团终于到北京了,是该让他们瞧瞧我大清的繁荣了。

当天晚上安排使团去观赏圆明园西厂盒子花。

繁星点点下,是该雷家玺代表大清露两手了。

样式房的人手点燃一排连着盒子的引线,导火索迅速串向盒子。

片刻间导火索到达盒子并引燃,神奇的景象出现了:

火药燃烧后,出现了奇迹的图案,有动物、飞禽、昆虫,如仙鹤、蛾、蝉;有花卉,如莲、菊、梨花、桃花、葡萄;有建筑,如亭、台、楼、阁、神山、东海;有人物,如十面埋伏。

玉漏铜壶且莫催,星桥火树彻明开,万般傀儡皆成妄,使得游人一笑回。

——《金瓶梅词话》

这一切雷家玺太熟悉了,每年的上元节(元宵节),他都要在圆明园的西厂放盒子。

这种盒子是用金属丝密粘火药,编织成各种造型。搭架放演,引火点燃后,逐层脱落。

这是皇家例行庆祝新年及邀请各藩国使臣欣赏的必备节目。

这一切技艺充满了雷家的智慧。

“演的太好了!”英吉利人高兴的不得了,他们哪见过这玩意呀。

“和大人,能不能让我们英吉利也表演一个节目?”英吉利使团提出要求。

和珅有点不大高兴,你们藩国,人少地小,有什么资格在我们大清天朝表演啥节目呀,你们那些小儿科的节目,怎么能和我们大清比呢?

出于礼貌,和珅随口问了下:“什么节目?”

“我们要表演一下热气球。这是我们最新式的飞行器。”英国使团介绍道。

“这玩意是做什么用的?” 和珅问。

雷家玺常听老爸提到洋教士有一些特别的本领,他也接触过一些洋教士。这些洋教士这些年被限制不允许传教了,但是他们本身都有特别的本领,或是建筑师,或是医生,或是机械师。

雷家玺对接下来英吉利的表演很期待,他很想学习一下这些藩国的技术来提升自己。

“点燃燃料之后,这个热气球能飞上天空。……”英国使团想给和珅讲清原理。

突然,在场的大清官员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是嘲笑。

“雷家玺,你给他表演一下我们大清的热什么球。” 和珅命令道。

“我……”我哪会什么球儿呀,雷家玺愣了。

和珅让他附耳上来,告诉他这么这么这么办。

只见雷家玺会意地命人拿来一根小竹棍,上端绑缚一枚小花筒,有一个引线朝下。

手下将竹棍直立插在地上,点燃引线,花筒喷火后,在反冲作用下,将花筒及竹棍都射向高空,花筒拖曳着长长的火光尾带在空中飞舞,然后是一声巨响,非常好看。

在中国,这叫作“旗火”。

大清的官员都自豪地鼓起掌来。

英吉利使团沉默了,看来大清不喜欢这个玩意。

“我们还带来到两辆四轮马车,可以供和大家试用。”英国使团亮出新的玩意。

“我们大清的马车都是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左右转方向多方便呀,你们却搞四个轮子,只前后走,不左右转呀?”对于“一根筋”的英吉利人,大清的官员要笑得岔过气去。

这个大清也不喜欢?我们还有新玩意。

“我们带来了织布机,可以织出精美的布匹。”英吉利使团骄傲地说。

“赐给英吉利使团几匹绫罗绸缎看看!” 和珅命人送上布匹。“你们看看我们这丝绸织质量如何?”

英使摸了摸,果然是精品中的精品。

“从黄道婆算起,我们的织布机技术至少有500年以上历史了。你们英吉利到现在才有织布机?”和珅要笑的腰子痛。

简直没有共同语言。英吉利使者感觉到工业文明在大清好像没有市场。

那就等面见大清大皇帝再说吧。

本想拿最先进的科技表演一番,长长英吉利的国威,可到了大清,人家不认这一壶,大清只是将这一堆礼物视为如同沙俄一样,以劣质产品到大清换高大上礼品来了。

我们忍,见了你们的大皇上再说!

什么表演,什么新技艺也没看到,雷家玺很是泄气。

4、礼仪之争

这些表演之争都不算什么。让双方都十分不开心的事终于来了。

英吉利认为此次使团来中国,是平等国与国间的国事访问。

但那时的大清对世界的认识还很肤浅,一直认为自己的全天下(世界)的主宰,是世界所有国家的总朝廷,所以自称“天朝”,其他国家都是天朝的藩属国。

大清认为英吉利是藩国前来进贡。所以要求英吉利使团团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一直争执到9月,将要到承德避暑山庄(样式雷负责修建的行宫)觐见乾隆庆祝其82岁生日之时还没有结果。

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最终双方妥协达成采用觐见英皇的单膝下跪礼。

乾隆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爽,乾隆带着不悦接见了英吉利使团马戛尔尼。

乾隆也没心思看马戛尔尼这个比自己还人高马大的“怪物”是何尊容,他认真地看了一下英吉利的“贡单”,并听英使介绍了他们最先进的枪炮。

乾隆听到先进之处,特别是枪炮,心里也是一阵紧张。

他问英吉利有多少人口,英吉利使者告诉他,将印度这些新的领土都算上,大英帝国大约有7000万人口。

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但乾隆认为,这个“枪”是指大刀与长矛,而英吉利却认为这个“枪”是指火枪与火炮。

乾隆笑了,大清有三万万多的人口,我们四五个人打你一个,你枪再好,我们群殴打不死你。在乾隆看来,这打仗和黑社会打群架一样,还得靠人多打人少。

英吉利使团提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签订以下经济合作条约(条款很多,归纳起来就这三类):

条约条款归纳

1、开放沿海多个贸易口岸,供双方贸易。并税费优惠。

2、允许舟山岛屿、广州城附近,由英国包工头修建些房子,供英商居住、做仓库使用。

3、允许英国圣公会教士到大清传教。

对经济合作条款,乾隆认为大清是世界老大,能自给自足,无需和洋人贸易,也不想让洋人来大清。

出于礼貌,这590件贡礼大清还是照单全收了,不过他们被堆放在圆明园的一间厕所里永远地冷落了起来。不过几十年后,他们又物归原主了,这是后话。

中华文明讲究“薄来厚往”,乾隆回赠了数倍的礼品,赏赐包括丝绸、瓷器、玉器在内的贵重礼品共130种3000余件,并承担了英吉利使团来访在大清的全部招待费用,以显示世界头号大国的胸怀。

据事后估算,不算赏赐英国的3000余件礼品,大清共计花费了51.9万两白银招待费,约相当于当今2.3亿元人民币。

英国人非常惊愕。

1794年,英吉利使团离开大清返英,虽然此行在经济合作上一无所获,但是他们认清了大清真正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他们认为大清拥有叫花子一样的军队、原始的武器,不堪一击。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大清强盛富庶的看法彻底改变,一代欧洲网红大清帝国彻底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