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匠师传奇

第6回政审

2017-02-12发布 5137字

1、第二个契机

雷发达在等待着走进皇宫的第二个契机:天下大治!

盛世兴房产,乱世兴黄金。皇上是皇宫最大的开发商,只有天下大治,皇帝才有心情盖房子。

盖房子还需要钱。皇帝又不会创造钱,他只是全天下最大赌场的老板,只有天下经济繁荣,他才能有抽头可赚。他才能攒够盖房子的钱!

大清建国初期,天下并不安定。PT大明(南明残余政权)、各路明末起义军都还在活动,大清需要筹集大量的军费来剿灭各股势力。为了节省平定天下的军费,大清开始热衷于借助明朝降官的力量。(这路子看着好眼熟)

前大明臣子吴三桂等三个人走进了大清皇上的视线。他们帮助大清逐步平灭了PT大明、各路起义军。由于功劳太大,理所当然地被封为了“藩王”。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帝王心术,讲究的是驭人之术:当皇帝需要你的时候,你需要挺身而出,帮皇帝打下一片基业;当天下平定,皇帝不需要你的时候,你需要自斩双脚,放下权力,回归田园!

这就是所有皇帝用人的心声!

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天下,“杯酒释兵权”,拿掉了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权力;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火烧庆功楼”,收拾掉了各大功臣。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

天下平定后,皇帝最需要的是手下的功臣知趣!(后世的谁最聪明?曾国藩!攻陷太平军后,自斩双手,主动裁撤湘军,放弃兵权,让皇上放心,保家族平安。)

但藩主们历史书看的太少了!太不知趣了!

天下平定后,大清就开始动手收拾“三藩”藩主。康熙十二年(1673年),19岁的康熙皇帝做出撤藩的决定,三位藩王相继反了!康熙历经八年抗藩,平定了“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清又收复宝岛台湾。

至此,中华全境统一。

天下太平了,皇帝没仗可打了,现在是考虑自己事情的时候了。

李自成下手烧了紫禁城,大清入关并定都北京后,他已无法象前朝一样,烧皇宫、显天威了。(他也没的可烧了。)

6岁的顺治小皇帝也只能在紫禁城西路的武英殿即位,按中国中轴为大的思想,武英殿只能算是个偏殿。皇宫中轴线上主要仪式、办公用的三大殿都让李自成烧没了。康熙即位后,也只能在偏殿办公。这么大的正国级领导,长期偏居一边成何体统。

人要倒霉时,喝口凉水都塞牙。天下未定,还没来得及安排修复皇宫,可屋漏偏逢连阴雨点。

据大清地震台网测定,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92),直隶三河——平谷发生地震,震级8级,震中烈度6度。震中距北京仅40公里,这是北京附近发生的最大地震。

北京地区也灾情严重,倒塌房屋12793间、损坏18028间,死亡485人。好在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榫卯结构具有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这要是现代建筑,灾情将多严重呀。

本来紫禁城的二手房已被李自成烧差不多了,紫禁城剩余的宫殿虽然建造坚实、做工精细,但这又震一下,又有31处宫殿不同程度地毁坏。

一时间皇上和他的情人们都没地方住了。只有撑起救灾帐篷,住在窝棚里。康熙与媳妇、小三们一起,众志成城,万众一生,抗震救灾!

一个正国级的皇帝,一时竟没房可住!“三藩”平定了,台湾光复了,天下太平了,国力恢复了。请问皇帝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请回答!

“盖房!”

恭喜你,答对了,你都学会抢答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下令,在全国招募能工巧匠20万人,修缮紫禁城这个小目标,再新建一个他梦想中的大目标。(大家都来吧,有吃有喝,还给工钱。)

这一年,康熙29岁,雷发达64岁,雷金玉24岁。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天下太平,康熙定下了一个大兴土木的小目标。普天下的包工头、农民工们可高兴坏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

雷发达来了!堂弟雷发宣来了!儿子雷金玉来了!

北京,我们来了!

怀着到北京寻找宝藏的梦想,怀着大把赚皇上家银子的小目标,雷氏一家来到北京。到了北京,雷发达并没有着急去报名当皇差,在他看来,以自己和儿子的技术水平,这只是小事一桩。

你的对手在看书,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闺蜜在减肥,隔壁老王在练腰!

你还能按部就班吗?六代发达的压力,让雷发达深知,如果儿子不学习,将被学习者所超越。雷发达因此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给儿子安排去国子监上学。

参加清代的科举必须通过学校。(“科班出身”一词是否来源与此?)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主要包括:

清代的第一类学校叫做私塾。这是童子的启蒙教育。私塾讲授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识字、启蒙教材,也讲些《四书》《五经》高深点的教材。私塾毕业的孩子叫做“童生”,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清代的第二类学校叫做府学、州学、县学。这是官办的学校。童生经过考试合格进入县学、州学、府学学习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别高兴太早,这两类学校只是功名的起点。

有了秀才资格后,就可以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会试是紧接着乡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进士。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的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

通过这一渠道取得的功名,是能安排大官当的。

这一系列考试下来,很多人都已经老了。“考神”范进50多了还仅是个童生,54岁考进秀才,80岁考中举人。

按部就班太漫长了,人生不过百年,怎么能这样呢?我们只想当个名匠,功名、从政不是我们的小目标。

当然二代们比平民还要多一条路。

清代的第三类学校叫做国子监。这是在京师办的官学,其监内毕业的学生统称国子监生。

国子监监生分举监(举人入监),贡监(优秀生员入监),荫监(官员子弟),例监(捐纳)。

说白了,给了特权或花钱受教育的一个通道。通过这个渠道毕业一般只是给安排个不起眼的小官。

略有积蓄的雷发达给24岁的儿子雷金玉安排了一个监生的名额。

所谓职场之道:年龄是个宝,学习少不了,人品很重要。

64岁的雷发达不想让儿子到老才能学到点儿所谓的“学问”,这是他给儿子安排的速成班。对一个想成为一代名匠的人来说,年龄起点太重要了!

3、政审

这边安排好儿子读书,那边就去报名当皇差吧。以咱的水平,这都不叫了事,雷家三叔侄得意洋洋。

第一关,工部报名、填表备审。

雷发达等三人挥起大笔填起表格来。

政审表

姓名:雷发达

性别:

年龄64

文化:相当于大专(读书也读到十几岁,自学能力很强,年老也不忘读书,姑且算做大专学历吧)

户籍:民人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

1、在PT南明残余势力挣扎期间,在南京专心学习技术,未参加任何南明集团反清复明。

2、在建国初期,未参加各路农民军、土匪活动,专心做木匠。

3、在“三藩”之乱中,已进入中老年,安心在家教子学艺,为新大清培养、储备技术人才,未参与任何反动组织。

4、家属也未发现有参加任何反政府组织的行为。

技术特长:特级木匠,善盖宫殿。祖上雷礼为前朝著名皇家工程师。

受过何种奖励与处分:曾被家乡老百姓授予“小鲁班”的荣誉称号。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七天后看结果,榜上有名的将进入下一关技术水平测试。

雷家三叔侄得意洋洋,整日小酒小菜,憧憬着进入皇家之后,建设起一幢幢皇家建筑,然后实现了小目标,大笔地挣到皇上的银子,并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家里银子堆的哪都是,放都没地方放。

七天后发榜了,三人得意洋洋在榜单上找自己的名字。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金烂烂的中奖名单,自己抽中了五百万大奖。

咦?雷发达的名字在哪?雷金玉的名字在哪?雷发宣的名字在哪?

是不是这几天酒喝多了眼花了?

再看,还是没有!

又看,还是没有!

我晕,落榜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本份家庭,怎么会不通过呢?

雷发达百思不得其解。

这得托个明白人问问怎么回事呀。

这对雷发达不算难事,在北京这段认识了不少同行,很快就从同行这联系到工部的一个小喽啰。

小酒馆,牛肉小炒,小醉今宵。

在酒桌上谈事,成功率高,这也是大清的光荣传统,雷发达深谙此道。

这小喽啰告诉雷发达三人:“皇宫是你想进就能进的么?皇家工程干系着皇帝的安危,皇家工程也被定性为大清国的最高国家机密!政审!只有政治上清白的人,皇家信得过的人,才能走进皇宫,参与皇家工程的建设。”

可是我们家不清白么?雷发达详细将填表情况告诉小喽啰。

“这就对了,你挂就挂在填上了‘民人’二字。” 小喽啰答道。

这“民人”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说户口,分城市户口和农民户口。但是大清国这户口分为“旗人户口”和“民人户口”两类。

要搞清楚这二类人是怎么回事,我们需要先讲讲八旗制度。

什么是“八旗”?大清的老祖宗为了将分散的民间力量合为一股,集合力降服大明,创造了这种全民皆兵的八旗社会组织。

八旗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家就是种地打猎,一个号令下达就上马出征。外出打仗,八旗成员要自备马匹、兵器和干粮。出征缴获了战利品,各旗均分。旗人生产力低下,只有打仗才能抢到好东西分,所以一听说要打仗,旗人都傲傲欢呼乱叫,好象要过年了一样。

八旗人和满族人是两个概念,八旗是一个各民族的大融合。第一类八旗叫八旗满洲,这是一个混合旗,其以满洲人为主,还有蒙古人、高丽人等。第二类八旗叫八旗蒙古,主要蒙古人组成。第三类八旗叫八旗汉军,由用汉姓之人组成。

当今户口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在大清,户口类型只分“旗人”和“民人”(非旗人)。清代奉行“但分旗民,不问满汉”,即不论民族,只考虑你是旗人还是民人(非旗人)。故而满洲旗人可以和蒙古旗人、汉军旗人联姻,而基本不可以和民人联姻。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能进入这皇家重地工作么?”借着酒力小喽啰问道。

“什么样的人?”雷家三口急问道。

“这第一类人就是有旗籍的人,这第二类人就是咔嚓剁了命根子的人。”小喽啰比划着剁物之状。

雷家三叔侄齐刷刷起身站起来,后退三步,右手紧握左手碗,垂在下腹前,护住下三盘,头上直冒汗。(不知为何,我发现很多人照合影像很喜欢右手紧握左手碗,护住下三盘这个动作。看来很可能这是人的自卫本能。)

我的妈呀,我们是来挣皇上家钱的,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呀?进入皇家干活还有这么高的门槛,搞不好还要被咔嚓。

收拾东西,回南京老家吧。

4、包衣

就此打道回府么?雷发达心不甘呀。

人家衣锦还乡,我到此一游就灰溜溜回家?

那咔嚓我们肯定不干!但除了咔嚓那就得将自己变成旗人呀。可怎么变呢?

要搞清楚怎么入旗,我们需要先理解“奴才”、“包衣”两个概念。

现如今这年头,走到大街上,你要胆敢对一个人大声说“你是奴才”,对方非砍死你不可。因为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骨子里都有一种东西——骨气。

但这放在大清,“奴才”二字是一个非常高贵、非常有骨气的称号,不够级别的人物是严禁使用的,如有乱用,定罚不饶。

这么神奇?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大清,“奴才”一词一是相当于地位,二是相当于特权。

“奴才”,实际上是一种旗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翻译成现代用语,我想用“自己人”、“亲爱的”两个词比较合适。

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全体满洲人都成了他的家奴,因此满洲贵族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

还有一些人,为了生计,或为了政治避难,自愿给某贵族做家奴,称为“包衣”。“包衣”是满语,翻译为汉语即为“家奴”。如果要翻译成现代用语,我想用“一家子”比较合适。这种包衣会被主子视为家人的一分子,但这种身份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以后无论如何飞黄腾达,在主子面前你的名义地位永远不会变,见了主子要参见行礼,哪怕主子没落了。

包衣是终身制、世袭制,你的后代还是包衣。

但包衣还是可以发达的,比如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是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是皇家的家奴,他作为康熙的亲信长期任职江南织造府,代管江宁海关,负责监视两江官员,位高权重。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乾隆三十八年(1773),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这一年,发生了科场舞弊案。旗人大臣天保和汉人大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奏折报告案情。

乾隆拿过奏折一看,这丫的公文写作不过关呀,这称呼不对呀,奏折中称“奴才天保、马人龙今上奏……”。

乾隆看到奏折后,这个火!你大胆马人龙,胆敢冒称“奴才”。这么高贵的称呼是你能叫的吗?

乾隆下令,今后,凡内外满汉诸臣同奏公事,入旗的才能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民人、汉人一律称“臣”。

“奴才”、“包衣”二字,除了地位“尊贵”,还有很多实惠。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城市户口也有很多实惠,它可以领粮票、肉票、油票、蛋票、豆腐票、油条票、肥皂票、布票、月经带票……,所有你能想到的物质名目,都有供应票证。用这些票,可以非常非常便宜地买到很多东西,当时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非常高,农民只有羡慕妒忌恨这些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在大清,“奴才”、“包衣”的含金量也非常高。入关后,每年每个八旗人可以领到政府补助饷银四十三两、米二十三石五斗九升、本人和直系亲属办红白事还另有补助(红事六两,白事十两),孤寡家属终身照顾;还免费分房和分马;旗人犯法,地方官不能审理,旗人和民人犯了同样的罪,同罪不同刑,旗人判的轻。

经过这么一分析,这当“包衣”也好,当“奴才”也好,在当年可也算是件大好事呀,至少算是旗人了。

没办法,为了理想,那咱也转户口吧!

要从事皇家最高机密工程,你首先得是“奴才”(自己人)。可入哪一旗呢?

正黄、镶黄和正白旗为上三旗,上三旗直接隶属内务府,归皇帝亲统,兵是皇帝的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其余五旗属下五旗,隶属各王府。

一翻打探、运作,雷发达、雷金玉、雷发宣成了内务府正白旗包衣。

所谓门槛,过去了就叫做门,过不去就叫做槛。这个门槛终于过了。入旗成了包衣,就变成了皇上自家人了,这叫忠诚!皇上可以放心用了!

雷发达、雷金玉、雷发宣终于政审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