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寻藏录

第二百五十七章 镇南

2016-10-09发布 3983字

“是太湖石吗?”

“真的吗?”

“你确定?!”

三个人听到此处惊喜得忘了掩饰,几乎同时开口问道,把解说员吓了一跳。萧卓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问了遍此事是否属实,示意解说员继续说。

解说员用很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们一眼,心说这三个人怎么这么奇怪,不过人家既然出了钱,也就没有多问。整理了下思绪,这才继续说道:“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记得好像是在发掘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的时候,发现过一块碑,上面记载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对了,这个要先从一个民间皇帝说起,南宋到了后期,宋宁宗赵扩无嗣,便收养了沂王家的赵竑为太子。当时宰相史弥远专权,与太子赵竑矛盾很深,想到将来赵竑继位后自己会权势不保,他便从民间找了一个皇室后裔,矫诏使其登上了皇位,这个人便是宋理宗赵昀。他虽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但家道中落,只是个隐居江南的普通富户。一朝登极,便成了历史上极其个别的,来自民间的皇帝。”

“你是说,本来只是个小老百姓,啥事没做,结果有一天突然一下子皇位飞到了他屁股底下?世界上还有这么好运气的人?!”罗瑞听得惊叹道。“不过咱说的是赵构从汴梁便的石头,你扯后面的皇帝干嘛?”

“听我说嘛。因为出身民间,赵昀在朝堂上毫无自己的政治势力,登位之后完全仰仗着史弥远和垂帘听政的杨太后,杨太后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恭圣仁烈皇后。”解说员接着说道,“如果没有杨太后的支持,赵昀也继不了位。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政治目的,登上皇位后的赵昀都对杨太后格外尊敬孝顺。那块碑,就记载了一件杨太后与宋理宗之间的事。”

解说员想了想继续说道:“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碑上的大概意思好像是说,宋理宗继位不久,杨太后赐给了赵昀一块宝石。当时宝石的概念和现在不太一样,不过具体是什么石头,就不得而知了。杨太后言称此物是徽宗皇帝的爱物,后经赵构之手把它带到了杭州,一直盘桓在历代帝王手中。现在把它赐给赵昀,算是正式承认了这个民间天子的地位。我当时是实习生,跟着导师正好参与过那次发掘,不过后来那块碑的去向我就不知道了。”

“徽宗的爱物,被赵构带来了杭州……”罗瑞自言自语,眼中似乎看到了希望。

听完这个故事,三个人的心全都飞走了。又听解说员讲解了一些其它的文物,便再也呆不下去了,草草答谢解说员之后,便出了博物馆联络王轩回酒店商议。

“宋理宗赵昀吗?这个人真是历代皇帝里很特别的一个。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几乎是完美的诠释了福祸相依这个成语。他登上皇位的经历,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都少见的幸运儿,但他死后的悲惨遭遇,也是世上皇帝所罕见的。”酒店里,王轩听了三个人从博物馆打听回来的消息,沉吟了一下说道。

“死后的悲惨遭遇?没搞错吧?听你的意思这个赵昀的经历还挺传奇?”项昊问道。

王轩摇头说道:“也不算,赵昀在位几十年,前阶段被史弥远专权,中期发奋图强,联合蒙古一起灭了金国,老年又变得昏庸,朝政被贾似道等人把持。他死后不到十年,杭州城破,太皇带着年幼的皇帝投降蒙元,如果不算后来的流亡小朝廷,南宋至此就算完了。理宗赵昀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运气,生前死后两重天。老天似乎是想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不论生前给了你多少运气和福份,死后也要把那份多吃多占的全都还回来!”

萧卓好奇的问道:“人家都从平民当上皇帝了!而且是不用自己努力就当上了皇帝呀!他死后到底遇到了什么事?能把这份天大的气运都抵消掉?”

王卓缓缓答道:“被人把尸体倒挂在树上,沥出身体内的水银,然后被焚烧到只剩下白骨,再把骨头混合猪牛羊马的骨头全部捣碎,镇在塔下,留下的一颗头骨被有灭国之仇的人做成拿来喝酒的酒器。这样,算悲惨了吧?”

“嘶……”几个人听得倒吸一口冷气,罗瑞惊问道:“什么人敢这么对待皇帝的尸体?!”

王轩答道:“本朝皇帝的尸体自然没人敢动,但前朝皇帝的就无所谓了。话说宋朝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总是引虎驱狼。北宋时和新兴起的金国一举灭了辽国,可接着北宋就被灭了。到了南宋也差不多,赵昀和蒙古连手灭了金国,之后如果不算陆秀夫他们弄的流亡朝廷的话,赵昀死后十年,南宋便被灭了。又过了几年,杭州来了一个番僧,他的出现,让所有的南宋帝陵都遭了殃。这就是忽必烈钦命的江南释教总管,蒙古国师八思巴的徒弟,西域僧人杨琏真迦!”

“杨琏真迦上任之时,江南已经被蒙古军掠夺的满目疮痍。他来的太晚已经没什么油水可捞了,不久他便起了盗掘帝陵的念头。当时南宋共有六处帝陵,全都被杨琏真迦率众疯狂盗掘,另外还有一些后妃、大臣墓也没逃过毒手!这厮共计盗掘大墓101处,掠去随葬的金银珠宝无数,其中还不乏如‘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这样的稀世珍宝!”

“这还不算完,在毁陵盗物之际,他尽将帝、后的骨骸从墓中取出,弃之于草莽之间,任其日晒雨淋。等取完财宝之后,他便使人将六帝的骨骸全都收敛在一起。在南宋故宫内将其捣碎,再混合牛马猪羊的骨头埋在地下,行之以西域巫术,在其上筑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实则便是座镇南塔。意在用南人的皇帝来做塔基,永远镇压汉人的龙气,让汉人永无翻身之日!”

“这个畜生!”光听其所做所为,项昊就怒极了,愤然道:“这货死后葬在哪了?老子要把挖他出来锉骨扬灰!”

“这个我就不知道,估计也没人知道。元人葬俗诡异,更何况这僧人生前做的亏心事太多,死后不知要多堤防自己的陵墓被盗呢。”王轩摇头说道。“不过项大哥你也别激动,坊间流传着一个传说,似乎那些宋帝遗骨的命运并没有悲惨。据说在杨琏真迦疯狂盗掘帝陵,暴帝尸于荒野的时候。时有绍兴人名曰唐珏,闻悉此事,激愤万分。当即变卖家产,备办酒席,邀约乡里少壮辈。酒席之上又送以钱财,请他们帮忙一起收敛先帝的遗骨。”

“看来南朝还是有义士存在的呀。那后来怎么样?他成功了吗?把遗骨盗走,元军有没有追究到他们?”萧卓问道。

“唐珏想到了办法,他想从荒郊野坟的乱葬岗里拾一些无主的骸骨,然后用这些和帝骨调包,这样便能以假乱真。于是借着夜色,唐珏率众潜入陵地,用先前准备好的骨殖偷龙转凤换取了那些皇帝的尸骨,再各以黄绢为囊装盛,并分别写上帝陵名号,装入木柜,私下迁葬于兰渚山天章寺前,上植冬青树为记,逢寒食则密祭之。如果这个传说属实的话,那么当年镇南塔下被埋的就不是南宋诸帝。”

“照这么说,那个宋理宗赵昀的尸骨不就也被换走了吗?”

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他接着补充道:“唯独这个倒霉的赵昀!当时赵昀死后不到二十年,加上身灌水银口含宝珠,尸体保存的非常完整。据说杨琏真迦把他挖出来的时候,整个尸身还栩栩如生,于是便命人把它倒挂在树上控出尸身内的水银。但唐珏想盗换尸体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别的皇帝剩下的只是白骨,换一换也看不出来。唯独赵昀是刚开始腐烂的尸身!”

项昊说道:“那还不简单,找个才死去不久的尸体,把皇帝身上的衣服扒下来和他对换一下,那不就看不出来了嘛!反正都开始烂了。”

“估计唐珏他们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到了那里才发现,情况没这么简单。这个理宗赵昀,长得跟平常人不太一样!”

“哪常人不太一样?!”项昊边问边看了眼萧卓,两个人都想起了听陆林说过的蔡京胸骨上的那个万字。

王轩继续说道:“据说这人的脑袋特别大!脑袋大颅骨也就特别大。而且是属于那种特别明显,看一眼就能被记住的。无论唐珏他们从哪找尸体替换,只要元人一看脑袋就能识破。”

“然后呢?他们想了什么办法?”

王轩摇头道:“没办法,时间太仓促了。当时还是战时,被元兵发现的话,什么都不用问就能宰了他们。最后只能把赵昀的尸体留在了那里,没有换走。于是乎赵昀是真的被锉骨扬灰镇在了塔下,头颅还被杨琏真迦割了下来做成了酒器,献给他的师傅八思巴。这之后赵昀的头颅一直流落在西域,直到大明建立,朱元璋才从西域把那件酒器用重金赎了回来。”

苏锦在一旁听得出神,喃喃说道:“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真够惨的,还真像是天把他的运气都收回去了。王轩,这世上真的有天意吗?”王轩看着他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不清楚。

他有几分感慨的说道:“生前布衣而登皇位,死后厚葬却如猪狗;一生位极人臣敛财无数,老来却活活饿死;北宋时赵二夺了赵大的江山,除太祖外皇帝皆由赵二所出,南宋时赵大又夺回了江山,除了赵构外皇帝皆由赵大所出;大宋开国时,赵大逼迫后周的孤儿寡母得了皇位,蒙古军兵临杭州城下时,自己的孤儿寡母同样被人逼得投降;终宋一朝文官都在压迫武将,蒙元立国后读书人的地位连妓女都不如。一还一报,巧合如斯,或者冥冥中真有天意存在吧。但我更觉的,主要是他们把事做得太过份了,打破了平衡,最终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萧卓还在想回他刚才的话,小声对罗瑞说道:“不对呀,那块石头不是说能兴旺子嗣吗?可听刚才的意思,不但赵构没有子嗣,而且后来还出过没有子嗣的,否则赵昀也当不上皇帝呀。”

“对呀!”罗瑞也转过了这个弯,便问王轩道:“小王,那赵构是赵二的子孙,他为什么要把皇位又传回了赵大家呢?”

王轩并不知道那块石头的功用,只是答道:“据说赵构是在从开封逃往江南时受了过度的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再无子嗣,而赵二的其他血脉全在开封被金军一锅端了。没办法,只能把皇位传给了太祖一脉。至于那块石头,如果真的落到过赵昀手里……”

一直没说话的项昊这时突然打断了他,说道:“你们说,这个杨琏真迦盗皇帝墓也就算了,竟然连大臣的墓都不放过。而且看他那样子,他会不会是想从陪葬品里找什么东西?比如……咱们要找的那个?”

萧卓罗瑞二人一听,不由想起了那一座座的长生天祭坛。蒙古人既然知道葬天之地的事,杨琏真迦又是主持此事的国师八思巴的徒弟,而隐约间那块石头似乎也跟葬天之地有些关系。难道忽必烈派杨琏真迦总管江南释教,真是为了那块石头来的?特别是元人最为迷信,修建镇南塔必定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可他掘开帝陵后竟然不是先修镇南塔,而是先挑随葬品……三个人这么一想,越来越觉得他是在找东西。

“那个……”王轩打断了三个人的思绪,说道:“明天咱们不用再逛博物馆了,明天我们去凤凰山,去找那座镇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