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浮生略记

养 老

2021-03-26发布 1856字

养 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中国人传统的习惯。尤其是农村人,有儿女,老来才有依靠。

人老了,劳动能力渐次低下,以致丧失。曾经的岁月里,普通农家经济状况都很拮据,而且一般孩子也多,没有充足的经济安排老年人养老。但有儿女,即使家境贫寒,总还有养老的基础。而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无儿无女的人,他们养老的事,多是听天由命。

从古至今,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历程,年纪大了,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死亡之前,必须有个“养老”的过程。传统的普通农民,有儿女的,是“过到哪里是哪里”,没有专门防备养老的事;没有儿女的,便千方百计进行积蓄,以备防老。然而,许多“鳏寡孤独”,多是家境贫寒,要想积蓄,是很困难的。因此这样的人到老的时候,便进入了艰难的时期。

通常情况下,农村老人中的“鳏寡孤独”养老的状况都比较凄惨。他们生活没有来源,很少有人过问。无论年纪多大,一切生活来源,都得自己劬力挣得,因此有“八十岁老太砍黄蒿,一天不死一天要烧”的说法。病了,只能任病魔蹂躏;死了后,邻里们只得根据他具体情况,有的只能是草草安葬。在整个“养老”过程中,这样的人,常常令人悲怜。

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渐渐繁荣,地方政府为老人养老在创造条件。虽然农民们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障,但政府都给予了养老补贴。虽然只是“补贴”性质,但能够到时候就有。只要不是太老的人,借以这些补贴,加上自己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收入,小日子比完全没有补贴强了许多。

如今,各个乡镇都办了“敬老院”。关于敬老院,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尝试了,但是大体上像是“应景”,缺乏持之以恒的实在意义。因此,现在的敬老院是什么情况,我总是有所怀疑——说是“养老”,不知道是否可靠。

我有个童年伴友叫李有。因为是个孤儿,家境过于贫困,终生没娶,两年前被收进敬老院了。为能够了解敬老院的实际情况,2020年年底,我去访问了他。

他所在的敬老院,坐落在丘陵山上,风景优美,是个四周有围墙的大场所。院内北边和东边各是一溜两层楼房,院当中有一溜平房。进门处有门卫室,有自动开关的栅拦门;楼房里有宽敞的娱乐室,室内有电视机、扑克、象棋等娱乐工具。还有规范的厕所,以及洗澡间。

李有住在平房最东头的房间里。他一个人一间房,一张床,一个电视柜、一张抽屉桌,一架衣橱,两只短凳子。电视柜上是一台彩色电视。床上是海绵床垫,一垫一盖的两床被子,都是挺新的,想来也很暖和。抽屉桌上摆放着他常用的器具,主要是烟灰缸、茶杯、手机充电器和抹桌布等。但是,我没有看到他的碗筷。询问他,他说,我们吃饭就在楼房底层的饭厅里,离我这里只是一二十米远。我们吃过饭以后,碗筷便丢下了,由炊事员收拾。到吃饭的时候,直接去那里吃就是。我自己不需要保存碗筷。

他领我观看了整个敬老院的住宿情况。李有告诉我,院里有六十来位养老的人,所有的宿舍都很宽敞,有的是一个人的房间,有的是两个人的房间,两个人的房间比一个人的房间略微大一点。我看见这些室内和床上的陈设,与李有房间里都差不多。

他这个敬老院距离公交车站最近的是3公里。我去时和回来,都是他用电动车接送的。他告诉我,敬老院有两辆电动车,我们有什么事需要出门,有专门的人接送,用的就是这两辆电动车。开车的人,是院里安排的。我们要是想用车的话,和门卫说一声就可以了。

我询问他的经济情况。他告诉我说:“我在这里生活,自己是没有费用的。要是生病了,院里会及时安排就医,还会安排护理人员。院里每个月给我55元,国家给的老年人补贴也都给了我,加起来我每个月约有300元了。这样我想买点什么也有钱。今天你来看望我,我十分高兴,花了20来元,买了点菜肴,中午请院长陪你喝酒。”我说,你经济不宽裕,就不应该花这个钱。他说:“你来我都不花钱,我钱往哪里用呢?”我被他说服得暗暗高兴。中午,果然在饭厅里,他摆好一桌菜肴,有“古井酒”,院长和那开电动车的及李有自己,陪我进餐。

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在院里浏览了一遍。李有说:我本来以为老来会过不去的,现在也能放心了。能有这样的生活,我还有什么再顾虑的呢?我说,是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特点。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日子都上升了,我们要感谢现在的社会。他说,要不是这样的社会,你想想,我该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助啊?

逗留到了两点半,我说;:“我应该告辞了。今天看到了你这些情况,我也放心了——因为我们是童年的相好啊。”他说:“放心吧,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很满足了。”于是,他叫来开电动车的人,送我到了公交车站。

我回来后,反复思考,感到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实现了幻想中的幸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