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文主要负责孟村塬上最大的一个社区,开始在处理地面和埋磁极,然后对正地面框架的过程中,跟刘秀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学习一番外,接下来的工程内容他是再熟悉不过了。说起来他在工地上干了快二十年,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他通过这个工程觉得“悬浮房屋”这种建筑要比原来钢筋水泥的建筑物要简单得多,除了地面处理外其他都可以工厂化生产,这样大大节约了建筑成本和缩短了施工时间,因此讲这种建筑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进步。
张立丰大学刚毕业,学的是建筑学,他来到震区丁峰的意思是培养人才实践锻炼。小张先跟着高力文学习一段时间,然后他就负责苍龙岭镇川道里的一个小社区的工地。
丁峰来了以后,张立丰晚上没事就到丁峰住的旅馆请教。丁峰比他也大不了几岁,两个人在一起还说得来。
“丁老师,看来咱们的事业就从震区起步,我能来这里工作感到十分荣幸。”
“小张啊,万事都是从小慢慢作大的,今天把这里的工程作好了就为我们以后的事业打下一个基础。想一想如果能为震区群众作贡献,我们的工作多么有意义。”
“丁老师你的话我一定牢牢记住,先把这个工程作好再说。”
两个人交谈了一会,丁峰突然问张立丰:“小张,听说你外语很不错?”
小张笑了一下说:“还行吧,我一直爱学外语。”
丁峰高兴说:“那好呀,你一定不要把外语放了。”
小张不知道丁老师这时提起外语是什么意思,这时丁峰又说了:“我看以后咱们一定会出国为其它国家地震区的人民盖房子,这样出去的人不懂外语怎么能行呢。”
“是嘛,丁老师以后咱们能为全世界的地震区人民服务,那该多伟大呀!”
“我想这个愿意一定会实现,现在把这里的工程建设好,让它经得地震的考验,就为我们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两个人谈起事业的前景十分兴奋,说到很晚才休息。
没过几天常工从外地开会回来,他一见丁峰就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这次参加的是一个全国地震区防灾减灾的会议,作为省上的代表我把咱们建设‘悬浮房屋’的工作在会议上向大家汇报一下。没有想到引起大家特别的关注,不仅国内地震区的人还有许多参加会议的外国代表都表示要来咱们这里参观呢。”
丁峰高兴说:“是嘛,那咱们一定得好好干呀。”
常工带来的好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整个苍龙岭地区,它大大鼓舞了参加工程的施工人员,也鼓舞了当地的政府和群众,想到能为地震区的人民作一个样板那是何等的光荣啊!
以后在常工和丁峰的领导下,每隔一个星期都要开一次工地施工现场会议,发现什么问题立即看后解决。大家都是瓣着指头数着日子,一定要在半年内把四个工程建设好。
就在工程快要结束时,丁峰打电话把蔡炳忠从老家叫来了。他一是让炳忠看看他们生产的磁极终于在地震区的工程上使用上了。这丁芳他们的工作既是一个赞扬又是一个督促,因为以后的产量一定得跟上,质量也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他决定让蔡炳忠把刘秀带到老家去,详细见证一下台风的巨大威力,然后看如何解决在这样的台风区,怎样让“悬浮房屋”能抗得住?他同时也去信告诉了蔡炳勇,让他帮助刘秀一起完成设计的任务。
蔡炳忠来到苍龙岭亲眼看到了四个社区基本建筑完成,想一想这里面也有着自己工厂的贡献,内心十分激动和骄傲!他把照片发回家乡工厂,丁芳和大家看后一片跳跃唤呼,表示再接再厉把工作作得再上一个台。
刘秀先一步回家准备出了,丁峰利用一个晚上又仔细把蔡炳交代了一番,除了磁极的生产问题说完之后,他慎重道:“我们以后一定会去南方建房,但台风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拦路虎,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切谈不上。刘经理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他人也很努力,但是他没有经历过台风。他把他带回去,一定要帮助他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我给你哥也说了,希望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天蔡炳忠就回省城找刘秀去了。到了家里韦淑梅见面后就先问起丁芳的情况,虽然她们两个人经常通电话,可是毕竟没有见住人亲切。蔡炳忠把丁芳的情况一也告诉了她,韦淑梅说:“等老刘把那边的事情办好了,我也想去你们老家那里看看。”
蔡炳忠马上表示欢迎。
见到刘秀两个人交谈了一些去的情况,韦淑梅早就把去的东西准备好了。停了一天买好车票,侯民贵过来他开车把刘经理和蔡炳忠送上了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