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陈夏荷牛刀小试,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作中心第一次跟自己的企业有了交集,并且带来了正面的效果。虽然还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带来的文化效益,精神效益,却是有目共睹的。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对柳董事长斥资创办创作中心,颇有微言的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士,也都自觉地闭了嘴,大家都心悦诚服地赞赏柳董事长确实比他们站得高看得远。
柳董事长在大家的赞扬声中,也没有陶醉其中。其实,在创作中心以至于陈夏荷本身的问题上,他看得确确实实比一般人要远得多。
这个远见,也不是一开始就很明了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柳董事长觉得自己原来的朦朦胧胧的想法,终于有实现的可能性了。
但是,柳董事长还是不动声色地注意着陈夏荷的动向,注意着创作中心的发展。
陈夏荷她自己并不知道,创作中心的转型,已经成功,已经获得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的赞同。因为她尽管创作中心改型了,但是她的大本营,依然是在基地。依然是她的别墅。
所以,她跟公司本部,基本上仍然是出于绝缘状态。没有别的人给她通风报信。她自我感觉不错,并不是有什么内部的消息,而是从柳董事长的片言只语中,感受到了柳董事长的喜悦之情。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陈夏荷自己也感受到了企业那些热心于网络小说创作的的员工,他们的热情,他们的赞扬,以及他们的行动。
他们的小说,陈夏荷基本上都看了。以她的眼光,这些小说,尽管语言上比较粗糙,技法上也很简单,但是却有一种力量,一种扎根现实地下几百米深处的力量。
当然,从目前的点击量来看,这些小说的点击量还不是很多,这些点击量也大都来自本企业的员工。但是,陈夏荷认为,这不正是自己要挂靠在公司网站下的一个追求吗?这也正是自己要追求的效果。
自己创作中心这个板块,正是要借助企业网站的影响,借助于这个平台,首先服务于本企业的员工,然后才有可能借势发展。
陈夏荷的如意算盘就是,先在企业内部站稳脚跟再图对外发展。目前来看,自己计划中的第一步,走对了。第一炮,算是打响了。
按照自己的计划,陈夏荷开始了对外发展。在这方面,席主任介绍的安小海,给她帮了很大的忙。是他给她指点了一些路径。
陈夏荷在网上公开招聘的业余编辑,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更多的编辑把关,是电脑完成的。在这种机制下,陈夏荷自己并没有深深陷入板块日常繁杂琐碎的事务。
她每天只是对业余编辑们发送过来的小说梗概进行审阅。她很小心地给自己定位,不去干扰编辑们的具体编务,她审阅那些梗概,但是并不起终审的作用。
她只是希冀从中发现一些有发展潜质的作者。说到底,陈夏荷还是对她原来创作中心的作家诗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现在这种情结,只是从现实中,转移到网络上来了。她觉得不管是现实中的也好,网络上的也好,归根到底,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怀揣文学梦的人。
作为一个本身也是文学梦的拥有者,陈夏荷认为她自己目前的处境,纯粹是因为遇见了柳董事长这样的贵人所致。她不记得什么人说过,不论早晚,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个对你影响巨大的人。这个巨大的影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柳董事长对于陈夏荷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一般都称之为贵人。既然自己遇见了这样的贵人,陈夏荷希望,别的人也能遇见这样的贵人。
当然,她也知道,她自己的故事,她跟柳董事长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复制的。其中的偶然因素,太多了。她只是希望,作为怀揣文学梦的人,自己也能成为别人人生中的一个贵人。
所以,在实体的创作中心阶段,她不遗余力地沙里淘金。尽管后来的结局并不是她所希望的初衷,特别是司马鑫的不告而别,也曾经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但是,回顾那一段过程,她并没有什么遗憾。除了司马鑫以外,其余的作家诗人,都圆满地完成了一部作品。尽管这些作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面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但是总算是有成效了。
现在,她成功转型,在网上办起了创作中心性质的网站板块。这个板块,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是对于陈夏荷来说,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当她的板块赢得人们赞赏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心中的那一个情结又要顽强地表现自己了。既然网络给她提供了这么大的一个平台,她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一个文学女青年并不少见,一个女诗人也不少见,但是有她这样的平台,却是很少见的。
既然她幸运地成为这样一个既有抱负,又有施展的条件的人的时候,如果不干一番事业的话,简直就是一种犯罪。
所以,她在板块稳定以后,她也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的时候,她就重点在那些来稿中,留意具有成长空间的作者。
她终于发现了一个名叫经过时间淘洗的老妖的作者。不过,说实话,一开始,陈夏荷对这个作者还是有很大的排斥的。
因为这个作者笔下的题材,跟她的阅读趣味或者说是阅读体验,是有很大的距离的。也是有很大的反差的。这个作者写的是爱情的题材。
按说,这样的题材司空见惯,也是文学描写中的经久不衰的题材。这个也不算什么过分。关键在于,这个作者所描写的主人公,爱情的两个主角,都是女人。
也就是说,作者描写的是女同性恋的故事,是女同性恋的感情历程。说实话,这种题材的小说,陈夏荷自己并没有多读过。
也不是完全没有读过。她听人介绍过一部改编成电影的同类小说。当然是外国的。因为这个电影获了一个大奖,人们因此找来原著来读。
这其实是一个电影带动起来的阅读热。陈夏荷在网上看了同名电影。电影果然很有感染力。艺术上也很不错,获奖也是不冤枉的。
但是,读小说就不一样了。陈夏荷读来读去,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她百思不得其解,两个女人为什么能爱得死去活来。
掩卷沉思的时候,她终于找到了答案。之所以这样的小说,她看起来怪怪的,是因为这种小说,突破了她的人生体验,生活经历。
此前,她也看过很多国内的经典爱情小说,也看过不怎么经典的国内爱情小说。那些小说,不管艺术水平如何,她都能看得下去,是因为其中描写的,都是她能接受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
可是,这个国外的小说,描写的却是同性恋。以前国内的小说,很少有这样的描写。即使有这样的描写,也只能说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涉猎。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