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423章 返回长安

2018-09-19发布 3262字

弘武六年的冬天,足足一个多月,李弘益一直呆在开封城内,等到过完春节,眼看新的一年,元宵节前大雪便已经停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李弘益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离开,打算动身返回长安了。

从去年入秋之后,大唐军队第三次包围开封,各地不断有捷报传向长安,内阁诸宰相与各部官员商议后,建议明年改年号,最后确定的新年号是乾兴。

就在去年洛阳被收复之后,监察部的一名新任侍御史突然上书,表示“宰相”这个称呼乃是通称,是对朝廷最高行政长官的俗称,并非是具体的官名,大唐旧有制度,以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同平章事等具体的官职来指代宰相这个概念。如今朝廷居然将宰相设为最高官职,不但有违古礼,简直是不学无术之极。

奏章送到内阁,韦庄、李珽等人看了大怒,这奏章一看就是有人故意指使,想要诋毁李弘益的,毕竟宰相这个明确的官职名称就是李弘益的手笔。

于是那名侍御史被贬到山南西道为县丞,却被陆扆拦住,说国朝历来不以言获罪,侍御史有监督、弹劾之责,便是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内阁为了此事还好一阵扯皮。

奏章副本送到李弘益跟前,李弘益看了之后只是大笑,这奏章明显就是在骂自己,更是为了试探,看来朝廷中的保守派终于忍不住了。

于是李弘益写了一封回信分别给韦庄、李珽和大哥李弘愿等人,又上表请朝廷以大明宫含元殿的翔鸾、栖凤二阁为内阁的办公地点,以韦庄、李珽为翔鸾阁大学士,陆扆、李弘愿、崔泽为栖凤阁大学士,均为正三品,以韦庄为内阁首辅,李珽诸人次之。

所谓上表给朝廷,实际还是传达到内阁,毕竟现在皇帝李柷还没有接管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一切都是内阁诸人说了算。韦庄接到李弘益的上表,微微一笑,便召来了其他四位宰相商议。

李珽和李弘愿自然赞成,崔泽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弃权,陆扆有心反对,但是三对一,他也不占上风,于是内阁迅速行文传遍天下,将李弘益这一套记忆里颇为模糊的从明朝内阁制度学来的官职改革公告。

李弘益用这种方式,隐晦地表示自己知道错了,他如今身份尊贵,总不可能非逼着他行文道歉,所以这一局却是被李弘益小胜了一手。

借着这个机会,李弘益连续写了数封信送往内阁,与韦庄等人讨论后,再次明确了大唐的官员品阶,正一品的职官为: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皆为虚衔,非大功不赠,除此之外,唐太宗曾任过的天策上将也为正一品,但这个官职从此不再授予任何人,以表示对天可汗的尊崇。而皇室宗亲的亲王也在此品,比如李克用父子的晋王,因为唐昭宗当年将李克用列入了宗室名录之中。

从一品则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为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为骠骑大将军,以及嗣王、郡王、国公爵。李弘益的赵王,因为并非皇室宗亲,故而算作嗣王,属于从一品。

正二品的职官只有一个,原本被李弘益取消了意义的尚书令再次拾回,因为这个官职也是太宗文皇帝曾经担任过的,至于尚书省的主官,则称仆射。文散官为特进,武散官为辅国大将军,爵位为郡公,勋官为上柱国。

从二品职官为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同样是虚衔,文散官为光禄大夫,武散官为镇军大将军,爵位为县公,勋官为柱国。

如此一番改革,大唐掌握实权的职事官,最高也就是正三品,也就是内阁大学士,其余三省诸部,都降为了从三品。虽然李弘益夺回了庭州,但北庭都护府并未重建,故而目前还不存在的大都护一职,也跟着降为了从三品。

李弘益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达到以文制武的目的,但他并不愿意像宋朝那般,对武人压制过狠,故而还是保留了武将的一定权力,但权力依然要自内阁而下。

唐昭宗时正一品的官衔、文武散官、王爵等不要钱似地乱撒,官职过滥绝非好事,故而李弘益行文内阁,提议非军功、非大功不得封爵,也是为了避免未来勋贵横行,同时也是鼓励官员百姓勇于从武事。

李弘益的许多提议,经内阁并诸部讨论之后,大部分都通过了,但还是有一部分被内阁搁置。即便是最了解李弘益的李珽和大哥李弘愿,也觉得李弘益的有些想法过于大胆而且超前了。

这让李弘益很是无奈,关于“君主立宪制”,他从来也只是说一说,当真要行动起来,实在是阻力太多了,不但有保守派的反对,就是他的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党”们也颇为不理解。

这一次李弘益急匆匆地返回长安,原因有数个,第一自然是朝堂之中突然冒出了一股声音,认为既然如今赵王剿灭了伪梁,国贼已除,国仇已报,便应当学汾阳郡王,还政于天子,这才是为人臣的榜样,必然会青史流芳。

是什么人在背后鼓动,李弘益不用去调查都知道,他虽然无心称帝,可是也不愿将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随便就拱手让出去,谁知道再过了一二百年,大唐会不会继续走上灭亡的老路呢?

第二则是,他当初出潼关之时,豪气大生,号称不灭朱温不回关中,所以两年时间,他连妻子儿女都没有见过一面,其间索梵微倒是来信请求来洛阳探望,被李弘益狠心拒绝了,他必须要给手下人立一个榜样。

大唐占领开封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毕竟在天下许多人看来,朱温虽然弑君,却不过是个割据势力,如今既然被平定,那么天下还是姓李,不是每一个地方实力派都有足够的胆量去实现自己的野心的,各地藩镇纷纷奉表祝贺就是明证。

李弘益在开封一个多月,第一件事便是将朱温的尸体从伪梁皇宫中挖了出来,在伪梁降官以及大唐文武官员的见证下,李弘益拿着鞭子抽了数十鞭,这么做并非是李弘益有侮辱尸体的爱好,而是向天下人表明,朱温是个罪人,哪怕千百年之后大唐灭亡,他依旧是个弑君的罪人。

然后李弘益便将朱温的尸体交给朱全昱,派了一营骑兵护送,以一口薄棺材运回老家砀山县,胡乱寻了块地方埋葬。鞭尸完毕,就没有必要在继续侮辱一个死人了,这是李弘益的简单想法。

然后便是处理开封城中的难民。大唐军队三次包围开封,河南道诸多百姓或被裹挟,或携家带口,逃往开封而来。但包围城池,开封城内从外部得到的补给越来越少,而朱温以及部下将领自然是要先紧着士兵们吃喝开饷,故而百姓们却遭了秧,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只饿死冻死的百姓,就不下十万。

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开封城虽大,却也不过四五十万人,一场战争下来,便死了近四分之一,这让李弘益万分感慨,命关中紧急运送粮草,从军粮中挤出来一部分救济,好歹活了万余饥饿的百姓。

然后便是处理投降的伪梁文武官员,开封城破之日,有数十名大小伪朝官员,或自知无论如何难逃一死,或为报答朱温之恩,自刎、上吊、放火,用各种手段和办法为伪梁和朱温做了陪葬。

李弘益心里不喜,于是以大唐河南诸道行军大总管的名义行文,将这些人全部定性为“冥顽不灵、愚忠伪朝、不思故国”,然后下令全部抄家,妻女入教坊司,家中男丁发配庭州戍边。

这让一部分官员颇为吃惊,一直以来李弘益的表现都是温和知礼的,这还是李弘益难得地展现出愤怒,或者说肆虐的一面。

对于投降的伪梁官员,李弘益命军情司暗中调查,但凡做过恶、贪污、行为不堪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或被罢免,或者贬官,还有数人被拉出来砍了脑袋。

其实李弘益对待这些投降的官员并不算苛刻,毕竟朱温势大时,整个河南道都是他说了算,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起兵反对的,毕竟反对朱温的人都已经死得透透的了。

李弘益将曹用行留在开封主持一切事务,只等到徐州、沂州和魏博等地平定之后,再由内阁分派主事官员。随着他打下了大半个河南道,大唐的官员和学子们最是欢喜,因为这意味着一大批的官位空了出来,导致吏部主持,在春节前紧急举办了一次针对六七品官员的选拔考试。

与留守开封的诸官员辞行之后,李弘益便在周延鹤领三千骑兵的护送下,径向长安而来。温韬并非随行,而是留在了曹用行身边听令,跟着李弘益的,便只有匆匆自太原赶来的张承业,钱镠派来的皮光业,杨渥派来的衢州刺史陈璋,以及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人。

这位名叫谭全播,正是占据虔州的卢光稠的表哥,现任虔州防御副使,当然,这个官职是朱温先前册封的。

卢光稠在地方上名声极好,就是马殷也不愿攻打他,以免污了自己的名声。大唐与伪梁之战,为天下人所关注,故而卢光稠一接到开封城破的消息,立即请表哥奉表前来祝贺,顺便表达重新入朝的愿望。

李弘益很是欢喜,事实上他原本并没有设想过自己攻下开封之后,居然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于是带着诸人,迎着春寒,一路向长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