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379章 荥泽之战(三)

2018-07-21发布 3082字

对于李弘益来说,大唐与伪梁之间的战争是最为关键的一战。自他在敦煌了解了归义军的过往和现状后,李弘益便发誓,要重现大唐曾经辉煌无比的荣光。

然而不论是之前在归义军的名下攻肃、甘二州,还是之后趁势夺取凉州占有河西之地,李弘益依旧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还影响不了天下的大势。

如果没有“勾搭”上徐彦若,李弘益大概也不过是比张议潮要次一级的人物,在朝廷或者地方实力派藩镇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个崛起于西北苦寒之地的幸进之辈。

说起来他还真要感谢王行瑜和李茂贞,没有这两个嚣张跋扈的藩镇在长安附近生事,徐彦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动唐昭宗召他前来勤王,更加不可能登上展现自身实力的大舞台。

正是靠着协助剿灭王行瑜、凭着河西一地连续作战数年灭了李茂贞,李弘益在朝廷的地位才跟着水涨船高。然后崔胤脑袋一热引朱温入关中,李弘益靠着和朱温打擂台,总算是有个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现在得以以大唐摄政、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

而放眼望去,平定剑南的王建,只不过统一大业路上的一块小石头,朱温则是那条必须跨越的沟壑。

首先,朱温在收了魏博、成德二镇做小弟之后,实力便遥遥成为天下第一的大藩镇;其次,朱温为了个人私欲,又亟不可待地弑君称帝,却把大义的名分拱手让给了李弘益。

若是此时唐昭宗仍在位,只怕李弘益做起事来就要束手束脚,毕竟大唐皇室的名分摆在那里,朱温若“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弘益也不得不遵从,否则他就要面临四面是敌的处境了。

作为大唐军方第一人,而且是此次征讨伪梁的河南诸道行军大总管,李弘益这一年多来基本上没有亲自前往指挥作战,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资、人员调配、收复土地安置、百姓安抚等更为重要的工作上面来。

朱温毕竟在河南道经营二十余年,普通的百姓可不管什么王朝正统,小民在乎的是能否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养家糊口。因此李弘益在后方,主要的工作就是争取民心。

民心这个词看上去似乎有些形而上学,实在过于含糊,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李弘益在收复的州县内再次建立起大唐官府的公信力和权威。

安史之乱对大唐最大的危害,不是大唐国力整体下降,而是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掌控力度逐渐被藩镇瓜分,李弘益现在要做的,就是一面保证前线作战的补给及时,一面让朝廷的手牢牢抓住地方。

战争对河南府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自潼关一路东来,也就洛阳这座大城市还有些人气,下面的县城、村庄,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逃匿兵灾,结果便导致庄田荒芜,说是赤地千里一点儿也不为过。

李弘益目前在所占据的州县仍旧实施军事管理制,暂不设文官,他派出了大批次的骑兵四处巡逻探访,劝导百姓从山野或者坞堡中回到家乡,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加大了对小股兵卒形成的匪乱的打击力度。

根据参谋司的统计,河南府现如今的百姓人口,只有四十余万户,不足两百万人,与开战之前相比,人数减少了大约四成。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让李弘益觉得,无论如何,必须尽快消灭朱温,不能再让富庶的河南道遭受更大的破坏了。

李弘益带着亲卫营先行出发,彰义军副指挥使高宗益则带领着四营步兵并大约三营骑兵在后方保护粮仓级野战医院,至于从潼关运输粮草,李弘益已经没有战兵可派,都是张琏在长安调度各州的折冲府民兵和民壮前来。

熊乐玄骑着马跟在李弘益身边,他敏锐地注意到,李弘益的神色似乎很轻松,他长舒了一口气。自入主长安之后,李弘益的变化就很大。当年在凉州时,李弘益好美食,喜欢写戏文听曲子,经常设宴与众人聚会,那个时候李弘益是十分开朗而且有朝气的。

但是自领兵入长安之后,李弘益的一切应酬娱乐就大大减少了,主要是因为他实在太忙,而且河西众人也都各有职事,难得再如从前那般快乐了。

半个天下都在李弘益的肩膀上扛着,治理一个国家,尽管还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这却绝非容易的事情。熊乐玄自己便深有体会,他作为参谋司的主事,承担着军务,同时还有一定的权力,毕竟他在中书省还兼着一个中书丞的职务。

熊乐玄每天忙得晕头转向,难得有机会见到李弘益时,发现李弘益的白发是越来越多,额头的皱纹也多了起来,显然他比自己甚至大唐所有的官员都更加忙碌。

所以见到李弘益极其难得地露出了放松的神色,熊乐玄作为老朋友,心里也舒了口气。他与李弘益年纪相仿,如今不过三十多岁,未来的人生或许还很长,但若是这么一直高强度地工作下去,他真担心李弘益会吃不消。

如今李弘益可以说是河西以及归义军文武官员集团的代表,若他身体出了差错,对天下局势的影响就是在太大了,说是能引起地震也不为过。所以熊乐玄等出身凉州的官员们,已经无数次劝解,希望李弘益不要过度操劳了。

李弘益并不知道熊乐玄所想,他现在心情之所以放松,并不是因为觉得对朱温一战胜券在握,而是想起了当初执意要亲自领兵东来。在长安他被案牍所困,原本打算借着领兵出征的机会换一种心情,却没有想到,工作依旧那么繁重。

看来我天生就是个劳碌命啊!李弘益自嘲地笑了笑,虽然不知道前线战场战况如何,但是他有一个强烈的信念,那就是大唐必胜!托朱温弑君篡位的福,大唐与伪梁之间的战争,性质便不再是藩镇之间的争权夺利,而是正义一方向不义一方的统一战争!

十多年的战争生涯,李弘益已经建立起了无比强大的自信心,多么艰苦的日子都曾经走过来了,如今手握半个天下,难道还会怕了朱温不成?

想当初他听说到李克用的大名时,心里充满了激动,带着一种见到历史名人的仰视态度,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心态至少发生了许多变化,便是看名声更大的朱温,也已经是平视甚至带着一种鄙夷的态度了。

就在李弘益带领着亲卫营向战场而来时,曹用行已经命令两翼的骑兵主动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他给慕容阎昆的命令是侧翼骚扰攻击,至于临阵怎么打,慕容阎昆自有决定权。

右翼的温韬领四千骑兵,都上得马来,缓缓地绕了一个小圈子,向伪梁军阵的左翼而去。义胜军自跟随李弘益出潼关以来,虽然不像折嗣祚的神捷军那样屡有战功,却也出力不少。

在慕容阎昆到来之前,他就领着骑兵与牛存节战了数次,双方在荥泽城外发起了六七次小规模的骑兵战斗,在战斗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前,每次都是牛存节主动后退。

温韬打仗最喜带头冲锋,就为了这个,李弘益数次告诫他,作为一军都指挥使,他的主要任务是指挥而非靠个人的武勇,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和作战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若温韬真能改,他也不会闯出个“温疯子”的大名来。

战场之上,骑兵的战术一般是“侧翼攻击”或者“绕敌腹背”,但是目前朱温的兵力占优势,“绕敌后方”显然是不可能了,所以温韬的目标,便放在了伪梁阵前左翼的那一支骑兵。

然后他看到了对面打出的旗号,是个硕大的“牛”字,显然是他的老对手牛存节部了。温韬并未立刻就冲上去厮杀,他还有一个任务,要防备被伪梁的骑兵抄了后路。

显然对面的牛存节也注意到了温韬,于是两支骑兵小心翼翼地保持了一定的冲锋距离,谁都没有贸然发起攻击。对于牛存节来说,他必须要保存实力,因为伪梁相比大唐,缺乏战马,甚至骑兵还不如河东多。

朱温建立起了一支称雄天下的步兵,但是面对大唐,伪梁的步兵成色就稍有不足了,故而朱温这一次派给牛存节的,也只有不过三千骑。

双方的步兵弓弩手已经接近了百余步,温韬一直密切地关注着,这是一个危险的距离,是骑兵开足速度冲锋的最好距离,但牛存节依旧带领着伪梁骑兵,刻意将距离拉开在二百余步。

义胜军不善骑射,但温韬还是命部下张弓射箭,为了避开抵近的伪梁步兵的弓弩攻击,他的骑兵距离战场中心有一段距离,为牛存节的骑兵也是一样。既然对面不冲,那么先射上一轮再说。

战场的北面突然爆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中间交战的大唐步兵们,似乎也收到了旗号命令,加快了攻击进度。温韬楞了一下,顿时明白过来,这大概是慕容阎昆在左翼发起了进攻,于是大吼:“全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