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归义大唐

第三百二十二章 异动的世家

2018-05-21发布 3078字

对于有僧人诅咒李弘益,张琏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瞪大了眼睛,心中很是愤怒。张琏信佛教不假,可是他更看重自己以及家族未来的前程,若不是李弘益,以他父子的能力和威望,根本不足以进入朝廷中枢。

因此一向是老好人面目的张琏,怒气腾腾地说:“妖僧安敢如此?”李弘益大笑着说:“我毁别人前程,便让他们骂两句何妨?”众人都感慨地说:“元帅好气度!”

只有熊乐玄知道,诅咒李弘益的那些僧侣们下场有多么悲惨,终南山的那座寺庙,僧人尽被强行还俗,山门未被拆除,却改造成了一处道观。需知李弘益除了在武威,可还是在关中第一次这么干的。

而且那些僧人都被侦骑司严密监控了起来,李弘益不愿轻易杀人,因为他还要安抚众多还俗的僧侣,但不代表他不能做些什么,所以没过两年,那几个读佛经读得太久又学不来种庄稼的嘴贱僧人,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贯休满怀内疚,他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高僧,李弘益抑佛,他也知道佛教在这个世道有些事情确实做得过分,因此也不再多说什么,就此告退了。

他这一走,杜光庭也不好再留下来,于是跟着一起告退,只说打扰了元帅处理朝政,然后两个人结伴离去了。

看到二人离去,熊乐玄冷哼一声:“禅月大师德高望重,看来有些不死心的鼠辈,还想通过大师来劝解元帅,简直痴心妄想!”

李弘益冷冷地说:“且让他们跳,只朱温杀得,我便杀不得他们么?”他最近心情很是烦躁,只觉得自己入长安以来,为了体恤民力,一贯休养生息,却让一批人觉得可以翻身了。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世家大族们。经过大唐开国以来数百年的打击,世家的势力可谓是大大缩水,然而千年世家,哪里有那么容易彻底消亡的?

朱温当年自关内撤走,强行迁徙了大批的世家跟随。然而世家们开枝散叶,到处分散,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收拢走的。以太原令狐氏为例,除了李克用的河东,还在关内、河西广有分布。分了有十数房,朱温迁走了本宗一支,却还有其他各房留在大唐治下。

其余世家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根据侦骑司的调查,令狐氏虽然本宗被迁往洛阳,但留在关内、河西的,就有近万族人,加上原本依附他们生存的奴仆、佃户,怕不下有三四万人,影响五六个州,光土地就有两三百万亩。

而令狐氏与崔、李、韦、杜、薛、裴等大姓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朱温撤离,李弘益进据长安,他拥兵甚重,可以说整个大唐的军队体系,现在又包括文官体系,都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

所以这些人不得不表面配合,放奴分田,等到潼关以西大定,这些世家又开始活跃了起来,虽然李弘益通过商业、农业加工业、手工业等产业的利益置换,给了他们许多好处,然而这些人依旧不知足。

眼看着天子李柷成年,这些原本在朱温时代连个屁都不敢放的世家们,觉得李弘益是个好说话的人,或者说,温和可欺,妄图将一切都还原到许多年以前,这样他们不但掌握了土地,掌握了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分配权,还掌握了知识,控制了智力资源的所有权,现在又掌握了商贸,有了更多的金钱资本,便想着重现世家们曾经的辉煌。

然而在李弘益主导的大唐,他们对于军队始终无法渗透,于是就寻求到了另外一支重要的外部力量,也可以说是天然的盟友-----宗教人士,妄图通过联合这些对底层百姓愚弄和双重洗脑的神棍们,对朝廷施压,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但是原本关内甚至河西、陇右的佛寺被李弘益清理了一遍,德高望重的僧侣们都被大唐圈养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找到了贯休。

贯休毕竟是第一次来长安,他虽然知道大唐的宗教政策,却不知道李弘益的真实想法,被一帮卖惨的同道以及世家的杂碎们忽悠,心里一软,于是就想借着与李弘益见面的机会,倾诉一番。

哪知见了面,李弘益就直接顶了回去,直白地告诉他,不但是佛教,其余宗教想翻身,很抱歉,那是不可能的。

作为李弘益的谋士之一,熊乐玄出了个主意,于是礼部宗教司就成立了,然后就召开了大唐第一届宗教人士的会议,会议的目的,自然是要把戴在宗教界头上的箍再紧一紧。

至于和世家勾结在一起的宗教人士还有什么异动,自然有松孝德的侦骑司盯着,连同那些世家在内,李弘益也不怕他们翻起什么风浪,这几年他在朝中沉寂,不代表他忘了如何杀人。

李弘益问:“庭树,这几日的安排是什么?”熊乐玄说:“明日要陪同天子参观军演。”李弘益饮了口茶,对张琏说:“绍瑚兄,一切可安排妥当?”

大唐枢密院副使张琏回到:“各军皆至长安附近,演习地点在咸阳东,都已经准备好了!”李弘益点点头:“好!”

平定伪蜀之后,大唐的作战目标就再一次地转移到了朱温身上,李弘益一口气扩军八万,常规的作战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三十万之众。但是现如今大唐的地盘拉开的太大,只原本归义军地界,为了防备西州回鹘以及草原蛮族,大唐就放了差不多四五万。

再加上剑南周成手下,差不多近四万兵力,丰州浑炜部下两万,山南东道全师朗手下五万,一半的兵力就全部都放出去了。

至于同州曹用行手下,囤积了重兵,大约七八万,可大多是新招募或者从折冲府民兵转为正兵,都还在训练之中,所以李弘益一直打算,根据情况再多编练数军出来。

若不是有潼关之险,而且这些年朱温被李克用、杨行密等人南北夹攻,朱温有心无力,又被曹用行拖在虢州十万大军,用兵的主要方向在河北道,李弘益也不敢将新军训练点放在同州。

为了这件事,曹用行已经抱怨过很多次了,他的任务很重,一面要防备朱友宁的伪梁大军,一面要训练新军,还要将部下老兵抽调,以此为骨干再建新军,压力实在太大了。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弘益也想像玩游戏那样框住小兵A过去,可是战争不是游戏啊!他必须要为所有部下的生命负责任。

当初朱温留给李弘益的,可是一个饱经李茂贞、朱温兵丁残害过的关中,尤其是朱温,祸乱了不到半年,四散逃跑的百姓就有近百万,民生凋敝,不得已李弘益搞了个封建社会版的“五年计划”。

一想到“五年计划”,李弘益的头就开始痛了起来。均田制和废奴运动的确大大激发了百姓的生产热情,李存孝在夏州,浑炜在丰州,弄来了一大批的免费劳动力,修路筑堤整理河道修建各项大小工程,这些规划基本勉强算是完成了。

然而有一点,当初李弘益夸下海口,说要五年之后,大唐识字率达到15%,目前看来是不可能完成了。经过各部商议,大唐的非文盲标准,是要认识并会写出八百个常用汉字。

当初李弘益在凉州,仅一州之地,教育水平比较高,识字率超过了10%,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然而到了长安之后,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最大的困难是,大唐的教师太少了。仅靠河西一地的几所师范大学,毕了业的学生们大多被分配到了城市,广大的农村,依旧是极度缺乏基层教师。

李弘益无奈地想要寻求世家们的帮助,然而这些人是说什么也不肯配合的。智力资源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于是这些人妄图讨价还价,狮子大开口,气得李弘益数次忍不住想要搞一次屠杀。

然而他最终忍住了,既然你们不配合,老子就断了你们上升的道路,于是贯彻最为彻底的,反而是李弘益版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就是新式的科举。

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结的工作已经开始,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内阁已经着手联合各州县官员和代表,准备开始制定,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唐的识字率,勉强超过了5%。

这让李弘益觉得自己被打脸了,于是他开始愤怒,反思着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心软,而且对世家们的态度过于温和了。

就在李弘益思索着再一次地背叛自己的阶级,想要搞一件大新闻的时候,得了某人授意的杜光庭,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贯休,将关内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贯休是个聪明人,他虽然是个僧人,却是个有原则的僧人,从道德水平来看,比杜光庭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听完道士的一番话,贯休顿时明白过来,自己被关内的世家和同行们忽悠了,于是他不再理会这些事情,一心呆在长安大学,给司空图做了个副手,一起整理起大唐的诗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