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把青年人长大进入社会叫着“成家立业”,可是社会的风气把成家往往认为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成了家,而对于租房总觉得是一个临时的过渡。但是新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结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又何其容易呢?
赵飞燕随根生来到故都工作生活,开始她是不愿意的,可是来了之后因为政府的补助使他们有了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这还是让她很满意的,试想一下如果在上海工作要买上这样的商品房不知要到何年?赵飞燕心里盘算买了房也没有月供,现在就是攒钱以后给母亲在天津能买一个小套的商品房就好了,毕竟现在住的过去工厂盖的家属院太破旧了。从成家之后家庭的收入大权都掌管在赵飞燕的手里,她每个月只给根生一些零花钱。不过她把家里收拾得美观整净,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根生也就少操心了家里事。
另一件也使赵飞燕比较满意的是组织上对她工作的安排,情报研究所是科委下属的事业单位,这些年随着故都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情报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赵飞燕被分配到翻译组当上了副组长,这也为她的才能发挥提供了一个舞台。她毕业于北京名校研究生,这几年又在上海宇晨公司得到了锻炼,工作水平确实不低,工作不久她就得到研究所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这也让赵飞燕心里感到满意。
但是来了故都之后也有许多让她不适应不满意的地方。对于一个在沿海长大的人来说,初到故都干燥的气候往往让人不舒服,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以后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雾霾扬沙天经常发生这让赵飞燕埋怨不止。遇到这时候根生总给她解释说:“环境污染这是全国性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随着治理的加强慢慢会变好的。”
对当地饮食不习惯,根生说妳不上街吃饭就行了,现在市场什么东西都有妳自己买东西回家做饭不就行了。总让赵飞燕看不惯的是,故都不管是面馆和羊肉泡馍馆,一个老碗常常让外地人目瞪口呆,赵飞燕指着饭馆里吃饭的人对根生说:“一个碗怎么比人头还大,这太不雅观了,不会分小碗吃吗?”
根生笑着对她说:“这妳就不懂了,分小碗吃味道就变了。”
赵飞燕奇怪问:“这是什么道理?都是碗呀饭也一样,怎么味道会变了呢?”
“这就是故都饮食的奇特了,不行妳试试吃吃看。”
赵飞燕摇头说:“算了吧,这一碗饭够我吃一天。”
还有让赵飞燕不满意的是来新家的人太多,当然开始根生的许多同学来家拜访,他要热情招待赵飞燕理解也不说什么。可是根生老家不断的来人让赵飞燕不厌其烦。
根生老家人知道他调回故都工作以后,除了根生的家里人还有许多村里和过去的同学也常常来他家。过去从甘肃来故都交通只有一条铁路线,坐长途车倒来倒去路也不好不方便,现在高速公路修通了,抬脚出门随便就来了故都。来人有作生意的,有探亲访友的,有看病上学的……,都是老乡故旧根生能不接待招呼吗?可是赵飞燕不高兴了,她说:“咱家快成了旅馆,全是一窝农民,不是带土豆就是什么中草药,我快烦死了!”
根生说:“农民就是这样,妳烦什么?”
两个人为此不少斗嘴,但是说了也不管什么用。不过根生的母亲在他二姐的陪同下来了他们的新家,根生还怕赵飞燕照顾不周让母亲不高兴,于是他还叮咛赵飞燕几句。赵飞燕说:“你是个孝子,我也很孝顺我母亲,这些作人的道理我懂!”
根生的母亲见了赵飞燕誇奖了她,并且给她一个农村人戴的手镯,赵飞燕陪老太太上街买了不少的东西,走的时候还给老人家了一笔钱。
赵飞燕这样的表现让根生很满意,老人走后他抱着飞燕亲了一个晚上。
同学里面经常到家里来蹿门的就是凯胜,根生知道他现在是一个人,没事来家很正常。凯胜来久了和赵飞燕也熟悉起来,凯胜嘴巴能说会道,他和赵飞燕还很说得来。
上次凯胜把他和崔莺离婚的真相告诉根生以后,根生还专门又找过崔莺一次,听了根生的讲述崔莺沉默在那里,她一时也不知道凯胜说的是真还是假。根生就对她说:“妳应该原谅凯胜才对,妳也知道凯胜过去处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找他的女人应该不少,但这不能证明他对妳不忠心。现在他也很努力工作,知道了过去依赖家庭是不对的,你们都这么长时间在一起了,现在再恢复关系以后一样幸福啊。”
崔莺也知道凯胜现在变化不少,也是生活的磨难让他慢慢成熟起来,毕竟他们两个人的感情还存在,崔莺的态度也软化下来答应以后恢复联系。
根生把谈话的结果告诉凯胜以后,他很高兴也很感激老同学的帮忙。
根生见凯胜与赵飞燕说着什么,他就说:“凯胜,不行哪个星期天咱们一起我再叫上崔莺,到故都周围旅游的地方转转怎么样?”
凯胜和赵飞燕齐说好,于是根生就去联系崔莺,她也愿意。凯胜过去上学时就把故都大大小小的地方转了一个遍,这次他自告奋勇给根生和赵飞燕带路,一个星期天不够还连着两个星期天去了故都所有的文化遗址和公园旅游景点。一路上大家边转边听凯胜的讲解,转完以后凯胜和崔莺的关系也算恢复了,赵飞燕转累晚上躺在床上对根生说:“不转不知道,故都确实不亏是十三朝故都,论古代文明史确实称得上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根生笑着问她:“妳现在还后悔来这里吗?”
“跟上你不来怎么办?”
说着她就和根生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