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安为中心,随着各州县官员在召集而来的河西折冲府民兵的护送下,前往各地上任,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剿土匪行动。
朱温入关内这几个月,因为和李弘益大战所耽误,再加上他有意放纵,导致各地土匪横行。许多土匪都是各地官兵,甚至六军十二卫新募禁军官兵逃亡形成的。
再加上惧怕朱温乱兵,许多百姓纷纷藏匿山中,与这些逃亡官兵联合起来,依托关中的地形,各建坞堡,借以在乱世中自保生存。
李弘益一面以官府行文,要求散落的百姓各归本乡,一面派出大军,前往清剿顽固的土匪势力。而其中尤其以华、同、商三州最为严重。
韩建原本为华商节度使,将黄巢之乱后残破的地方治理得很是不错,但是朱温迁都,这一路上对华州影响甚大,所以坐镇华州的曹用行,便领着玉门、镇西二军,开始重点打击土匪势力。
而另一方面,河西幕府户曹、工曹联手,再次与凉州大学算学院联手,开始协助各地官员,统计人口,丈量土地,准备尽快将均田制度推行下去。
然后李弘益的举动,便触动了一批人的利益,这些人正是关内的世家们。朱温将各世家在朝廷中为官的子弟都带走至洛阳,对于李弘益来说,可谓是解决了一个极大的麻烦。
然而这些留守在关内的世家,能量依旧巨大,四处托人拉关系,又动用他们一贯掌握的话语权,妄图逼迫李弘益退让。
李弘益自然不愿意轻易被这些人所影响,他在河西四镇大搞均田制度,带来的好处可是巨大的。以他出任河西节度使开始,连年用兵征战,若不是这些受到均田好处的百姓支持,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李弘益都不会有丝毫的松动的,再加上他选拔的官员之中,颇有不少像杜荀鹤这样出身贫寒的,对于世家豪族的印象和态度可算不得好,有地方官员、百姓的支持,李弘益自信可以与这些世家们一战。
于是跳得最欢的杜陵杜氏,就被李弘益首先开刀,当做了那支儆猴的鸡。杜氏就是被李茂贞逼迫杀掉的前宰相杜让能这一支,向来与京兆韦氏齐名。
杜让能死后,杜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但依旧是本地豪族。杜氏一族主要居住在万年县,在长安城南有大片的土地。
朱温作乱长安,百姓大量逃亡,杜家的佃户奴仆等也纷纷逃亡,于是大片的土地就没了人耕种,户曹的工作队很快就盯上了杜家。
杜家当然不肯,他们把土地看得太重要了,于是先找到了会州刺史杜荀鹤,希望他能够出面转圜一二。杜荀鹤心中鄙夷,连杜家的人都不见,直接轰了出去。
于是杜家开始耍无赖,每天在长安县河西幕府的各衙门前哭诉,一开始李弘益还不想计较许多,夺人钱财家产,总得给人发泄的机会不是?
后来韦庄实在看不下去了,站了出来劝说了杜家几句,反而被骂了回来,这让李弘益恼怒不已,接见了杜家的族长,说:“现在给你们两条路,要么顺从官府制度,要么举族迁至河南,再出来惹事,以为老子不敢杀人么?”
杜家的族长是杜氏本房嫡支,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不过是个秀才,听李弘益说话严厉,脸都白了,他可是见识过朱温的残暴,只是李弘益一向温和,叫他以为好欺负了。
李弘益说:“我准备在长安建长安大学,你也知道,我河西官员,大多是要在河西大学进修的。杜家诗书传家,家学渊源,还怕我河西的考试,没机会做官么?”
杜家族长眼前一亮,知道李弘益是给他们这些世家指出了另外一条出路,他对于河西做官制度,可是曾经羡慕的很呢,大唐非进士不能做官,或者靠家族蒙荫,途径说起来并不宽阔。
他支支吾吾,还想着多要回些土地来,李弘益心里烦躁,说:“我这些日子在为长安大学选址,校长一职,品阶暂定为正四品,还缺副校长、教授、助教人等,杜家若有意,可以挑选族中杰出子弟,报名入吏曹。”
看到杜家族长依旧一脸乞求,李弘益心一软,说:“我只能保证杜家一个教授的职位。”杜老头儿的脸色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笑嘻嘻地说:“郡王一句话,小老儿便满足了。均田一事,我杜家绝对配合!”
他可是很清楚,河西大学的教授,有许多就是从长安过去的人才,这些人多为学问大家,在河西大学任教,名声有了,社会地位也超然,虽然不比负责实务的官员,但是在官府也还是说得上话的。
杜家的分支遍布大唐,他身为宗家嫡支,必须为整个家族考虑,听得李弘益保证,立刻转变了心思。身为千年世家,这些人最善观风向,他们看得明白,大唐皇室估计是再无力回天了,如今关内道就是李弘益说了算。
李弘益有兵权,有军事实力,足以与朱温相抗衡,与其在李弘益的地盘与他作对,不如闹一闹得了好处就罢休,然后与李弘益配合,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十月中旬,长安大学召开了成立仪式,虽然校舍还未建起,但是选址已经确定,就是万年县杜家无偿让出的八十亩土地。大唐的长安城方圆近八十里,面积十三万多亩,杜家给了八十亩,李弘益又就近征了二十亩,直接给长安大学凑够了一百亩。
另外他还在大学选址周边空留了许多土地,准备以长安大学为依托,建立起大学城来。李弘益再一次地讲话,然后任命徐彦若为长安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徐彦若去了山南西道的梁州后,身体不适,前次回长安,也是因为身体不好,李弘益为他从河西请了医生前来诊断。
在真实的历史上,崔胤受到天子李晔重用后,便排挤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人,徐彦若就是第一个被排挤到地方为官的宰相,他被发配到了岭南,出任清海军节度使,由于岭南瘴气,到任仅一年多便病逝于广州。
然而李弘益的到来,徐彦若免去了长途劳顿颠簸之苦,虽然同样没有摆脱被贬官的命运,但好歹离长安不算太远,还能够适应梁州的气候。
徐彦若年初大病了一场,他自知身体再不如从前,又看到子孙的前途都已经有了着落,便从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位置上半隐退了下来,虽然名义上还是节度使,但他实际上成为了李弘益的顾问。
一听到李弘益要组建长安大学,徐彦若顿时来了兴趣,他出身东海徐氏,也算是诗书世家,书香门第,便强烈要求出任校长。李弘益考虑他威望、文采、学识都已是足够,便答应了。
长安可以说是儒家的一个大本营所在,素来有“关陇学派”之称,也被称为“关学”。徐彦若知道李弘益对儒学的态度,而且他是从低级官员一级一级升到宰相的,还到地方任过职,可以说从地方到中央都历练过。
因此徐彦若对于河西推崇的实学很是赞同,有他出任校长,至少能调和河西一派的激进派和日渐式微的儒学为代表的保守派。所以看过徐彦若选定的教授、教谕、助教名单,李弘益便放下心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剿匪,长安四周初步平定,而大批逃难的长安居民也都纷纷返回。不过最终也只有不到四十万人口,相比朱温作乱之前的百余万,可以说人口减少了一大半。
李弘益着手对长安残破的坊市进行了重新规划,以曹家为首的建筑队伍,吸收了关内世家的资本,开始对整个长安进行起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李弘益仿照姑臧,借此机会将坊市打破,实行起了小区制度,依旧以原本的各坊命名,比如普宁坊,名称不变,但是坊内重新规划,以户籍制度为依托,建立起了街、巷、区等。
原本许多人还认为,以河西的财政,重建一座长安,只怕难度很大,但是李弘益引入了民间资本,以官府、民间出资人共同监督,又将大量无主的土地、宅院拍卖,河西幕府除了出些人手,不但不出一文钱,还赚了一大笔钱。
李弘益可是记得很清楚,后世的房地产行业曾经有多么火爆,他一直认为,事关“衣食住行”的行业,是永远不可能彻底衰落消失的。
而且长安作为大唐的西京,虽然天子车驾幸洛阳,但是历史地位毕竟摆在这里的,想一想当年白居易入长安,被人说“长安居大不易”,就知道长安的房地产行业是多么火爆了。
十一月上旬,朱温眼看潼关战事稳定,知道李弘益暂时无心东进,于是放下心来。李晔毕竟还有一点儿权力在手,于是李弘益新得了一项任命:大明宫留守。
大明宫早已经被朱温抢掠一空,好在他走的匆忙,来不及搞太多破坏,于是大明宫早早地被李弘益的军队保护了起来。
李弘益对于长安和大明宫,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心里,长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大明宫也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宫殿,而是代表了整个大唐的辉煌。
于是他命韦庄带官员士兵,将大明宫仔细打扫清理了一遍,又从民间找来了二十多个流落的小宦官,由他们负责日常的洒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