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教大唐民们变坏,而是做既然爱一个人,就应该执著,朝三暮四是不行的;如果饭熟了之后北地王还是百般刁难。”
“那么,就应该傍一个像大唐这样的大树,让大树给你撑腰,这样就算意见再大,也不会有意见了。”
“再联想到如今居高不下的大漠消亡,有人说这才是高价的罪魁祸首。”
龙依莎说道。
“这话有一定道理,可是,如果洪潇一干人等再往深处考虑一些,北地王为什么有能量推高价,是因为他们对女儿的婚姻大事有发言权,而他们为什么有发言权,还不是因为洪潇一干人等这些男人们没有‘把生米煮成熟饭’。”
“但是,得着重强调的是,责任是男人的本份,不负责任的男人不是男人。”
“绛宾夫妇在长安住了一年,最后带着丰厚的赏赐回到龟兹。”
“被中原文化折服的绛宾在龟兹仿照中原样式建立了新的宫殿,让龟兹人穿起汉式服装,修筑道路,实行出入传呼、钟鸣鼎食的汉家礼仪。”
“对绛宾兴汉俗的做法,后来有些人给予了嘲讽。”
“他们认为,那些汉家的宫廷礼仪不适合龟兹这样的小国。”
甚至有人说:“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意思就是说,绛宾在小小的龟兹国实行中原的宫廷礼仪,就好比既不是驴又不是马的骡子。这话后来竟然演变成为一句成语--非驴非马。”
“绛宾与汉家和好的政策不仅在他这一代得到保持。”
“他的儿子即位后继续与大唐通好。”
“到了东汉时期,龟兹成了塔里木盆地最强大的绿洲之国。”
“绛宾为龟兹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否认的。因此,绛宾被史册牢牢的记录了下来。其他的先王或者后来者,因为功劳远远不及绛宾,只能被历史的风沙湮没。”
“那龟兹坐拥5万大军缘何会被班超打败?”
“洪潇,接下来的事情你要认真听。”
“绛宾丢卒保帅杀掉姑翼之后,龟兹和大唐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局面。”
“直到西汉灭亡,东汉创立,情况就又开始发生转变。”
“当时,东汉由于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苦,百废待举,脆弱得很。可对于一向视中原为肥肉的匈奴来说,东汉的羸弱无异于打败他们的绝好机会。那么,为了达到一举打败东汉的目的,匈奴人是如何做的呢?”
“匈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利用龟兹。”
“匈奴人清楚地知道,龟兹与大唐十分友好,为了挑衅大唐,进而占龟兹为自己的根据地,匈奴派兵进攻龟兹,并将龟兹王绑在战车上,逼迫龟兹人民打前锋,替自己打仗占地盘,扩张自己的势力。”
“匈奴的这种绑架式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多年。”
“由于龟兹周边国家的人民都看到站在战车最前方的是龟兹国王,打前锋的也是龟兹人,所以他们想当然地以为是龟兹在侵略他们,于是对龟兹人憎恨无比。”
“龟兹随之成为周边国家的众矢之的,这场浩大战争的结果是:龟兹人民家破人亡,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贸易几乎阻断,社会倒退几十年。”
“对于发生在龟兹的这场悲剧,大唐廷哪怕再气愤不平,但也无能为力,因为当时东汉的根基还不是很牢固,国家尚经不起西征的折腾。”
“见东汉没什么反应,匈奴人于是更加肆无忌惮了。”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匈奴把贪婪的目光投向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国家叫疏勒,而负责在疏勒屯田的是大唐官员王成。”
“这等于是说,疏勒及塔里木盆地和西域其它国家不一样,它当时就已经是大唐直接统治的区域,匈奴进攻塔里木盆地就等于侵犯大唐。”
“但是,在和大唐打了几百年交道之后,匈奴已经变得非常狡猾,他们并没有直接向塔里木盆地派兵,而是再一次利用龟兹当替罪羊。”
“为什么说自古弱国无外交,道理也就在这里。”
“弱国因为国力不够强盛,既没有国家愿意和你结盟,也没有国家愿意冒着得罪别国的风险替你撑腰。所以,弱国必须时时处处看大国的脸色,靠辱没尊严求得生存。”
客栈里,几个人在默默交谈。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大漠正在重复着这条古老的定律。”
断牙很久没说过话。
“为了大漠里的万金油,说打就打。”
“他们打着人权大旗,突袭快如闪电,真是让人无比愤怒。”
“国家在这些烈焰匈奴显得那么一文不值,大漠里人民的权利更是不值钱。”
“大漠里遭受打击深刻警醒着洪潇一干人等,一定要加快发展的脚步,让自己变的更强,否则落后就要挨打。回想东土历史,洪潇一干人等也曾被别人欺负过,多少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新东土。”
洪潇一干人等从大漠里的事件再次看到国家的强大是多么重要。
大漠里国内局势不稳定,矛盾重重,维持稳定极其困难。这给了霸权可乘之机。
“如果北地王有本事让大漠里强大起来,当然不会挨打。”
“因此,洪潇一干人等应当时刻警醒,不能忘记曾经被挨打过的滋味。”
不要忘记洪潇一干人等换来和平是多么不容易,发展更是多么难,如果洪潇一干人等有一天掉队了,那些曾经欺负过洪潇一干人等的人,依旧会回头向洪潇一干人等扑过来,而且会更凶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接着刚才的问题说,那么,匈奴是如何利用龟兹的呢?”
陆月问道。
“可以说,匈奴复制了上一次把龟兹王绑在战国上作战的创意,他们唆使龟兹王建进攻疏勒。由于东汉在疏勒的兵力非常有限,毫无疑问,王成战败并死于战场。”
“匈奴于是赐封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匈奴此举给外界这样的印象,攻占疏勒完全是龟兹的主意,疏勒根本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证据如下:第一,占领疏勒的是龟兹军队,杀死王成的人也是龟兹军队。第二,是龟兹左侯题在做新的疏勒王,而不是匈奴的什么人。第三,毫无迹象表明还有别的国家介入疏勒兼并疏勒之战。
“匈奴把侵略战争掩饰到这个份上,就等同于转变了这场战争的性质,把武力战争演变成智力战争。”
“不难想象,如果大唐官员的智力比匈奴差,直接消灭龟兹,龟兹就真的成为了匈奴的替死鬼。”
“可以说,大唐官员是不是够聪明决定着这场战争的最终成败,也决定着龟兹国的未来命运。龟兹于是处于被灭国的边缘。”
“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大唐至少不像匈奴人想象的那样愚蠢。首先,大唐派出三十六人使团出使西域,为首的是谁?”
洪潇等人摇摇头。
但三十六人究竟是实数还是虚数,洪潇一干人等无法判断,但洪潇一干人等能够肯定的是,我们这一行人所带的人马一定不多。那么,大家到西域后做了什么呢?
“你们要是没失忆都应该记得,首先抵达鄯善,今若羌一带……”
“起初鄯善王对我们这一行人‘礼敬甚备’,可没多久就突然变了脸。鄯善王为什么突然怠慢起我们这一行人来?我们这一行人通过诈问招待他们的侍者,才知道匈奴也派使者到了。我们这一行人于是和随从商量:‘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于是连夜用火攻突袭烧死了匈奴使者,并割下匈奴使者的头颅呈给鄯善王。鄯善王见到大唐使者如此英勇果敢,于是对我们这一行人和大唐刮目相看,并再次臣服于大唐。”
“我们这一行人也因降服鄯善有功,由假司马升为司马,复受命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后文将详细介绍。”
“接着,我们这一行人在夺回疏勒过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捉了当时的疏勒王兜题。疏勒被占,兜题被捉,龟兹可谓危在旦夕。”
洪潇一干人等不难料想,匈奴一定还等着看大唐的笑话,准备趁大唐进兵龟兹的时候趁火打劫进攻大唐呢。
“可是,我们这一行人是什么人?他能够识不破匈奴的阴谋吗?事实是,他不仅识破了匈奴的阴谋,而且还做出了令匈奴人不可能想到的举动。”
“马上派人把兜题安全地护送回龟兹,并立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自己则进驻疏勒盘橐城,保卫西域疆土。我们这一行人的这一招真可谓英明。”
洪潇等人的英明体现在放归兜题体现出大唐的仁义胸怀,并借放归兜题向西域诸国释放出一个友好的信号,大唐是仁义之邦,不像匈奴那样残暴,投靠大唐就等于投身光明。
放归兜题和令立疏勒王的举动也为大唐挽回了面子,大唐的文武百官怎么可能不高兴。
放归兜题是善意地提醒匈奴,大唐非常清楚匈奴利用龟兹的阴谋,如果匈奴再敢这样做,大唐就不客气了。
“我们这一行人戍守西域之后,大唐政府觉得他有些势单力薄,为了能够长久控制西域,大唐政府又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暂驻焉耆。”
“另外,任命郭恂为副校尉,屯兵随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部金满城;关宠己为校尉,屯车师前部柳中城。一时间,大唐在西域的驻兵接踵而至。”
“匈奴一看着急了,大唐政府这不是在自己所控制的国家周围大量建立了望塔吗,这还了得?以后岂不是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大唐看得见,这绝对不可以。”
“哈哈哈——!”
“而且匈奴也感觉大唐政府就是想以这些了望塔为跳板夺取自己在西域的控制权。”
“匈奴人深深感到日子不再好过了,末日就要来临了。”
陆皓喝了口酒。
“那匈奴是不是因此就一蹶不振了呢?”
“没有,匈奴并没有因此一步步被大唐吞噬,而是以匈奴为基础,培育了后来席卷整个亚欧大陆的大元王朝。”
“那么,匈奴是如何立于败兵之际却又不败的呢?”
“呵呵,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祸不单行双双行,这句话用在这里极为恰当。”
“此话怎讲?”
众人问道。
“就在匈奴陷入困境的时候,大唐明帝驾崩。”
“更遭殃的是,大唐明帝突然驾崩后造成的国家最高权力虚空使大唐内部陷入急剧的政权争夺之中,谁都不希望大权旁落,谁还有心思顾及西域的‘小事’啊!大唐的大臣和番王们心里都有一本帐,只要匈奴不打到长安,天下就是太平的。”
“皇帝死了,大唐乱了,匈奴报复大唐的机会来了。”
“龟兹再一次被推向历史前台。推动他的人仍然是匈奴。在匈奴的怂恿下,龟兹联合周边其它小国再一次向疏勒等大唐边境地区进攻,并一举杀死大唐西域都护陈睦,再加上匈奴也联合其它国家向西域发兵,无心恋战的大唐军队被迫撤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