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益来到长安,再一次入住在普宁坊,依旧是外祖父张议潮的旧宅。哪怕数年未至,朝廷还是派人时时日常维护,因此并无半点冷清。
至于张琏和韩逊,他们的功劳也被李弘益上表朝廷,因此并未如以前那样入住驿站,而是住在了就近的李靖老宅。曾经的卫国公府,被朝廷收了回来,修缮了一番,专门招待张琏和韩逊。
李晔并未第一时间召见李弘益,先打头阵的是宰相李磎和徐彦若。毕竟有些事情需要提前商议好,否则等到皇帝正式召见外臣,有些事情就要形成定论,无法更改了。
徐彦若与李弘益关系甚好,因此李晔第一个就想到了他,至于李磎,他为人方正,从不结党营私,且与李弘益的关系尚可,有他们二人出面,想必李弘益看在二人的面子上,会在有些事情上退让。
自上次前往姑臧之后,徐彦若看得比天子李晔更加明白,如今朝廷实力太弱,中央权威不足而地方藩镇愈发坐大。若要彻底平定藩镇之苦,单单依靠长安是没有办法的,唯有以某个藩镇为依仗,而他选定的目标便是河西李弘益。
虽然很有可能会导致河西平定了天下,李弘益却坐大,但是对于徐彦若来说,这是他身为宰相的唯一选择。放眼天下,有实力的藩镇,比如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诸人,哪个不是野心勃勃呢?
李弘益至少有一点,他还有热血,还愿意为国家出力,而且一向对朝廷恭敬,除了他,还有什么更好的人选吗?在徐彦若眼里,显然是没有的。
因此从姑臧回来之后,徐彦若便一直苦劝天子,希望能够说动李晔。李晔对于藩镇的态度一向是深恶痛绝,他对于李弘益的印象还不错,但是李弘益在河西节度使的位置上,就天然地成为了他所不喜的对象。
李晔自即位以来,先败于李克用,又被王行瑜欺凌,再被李茂贞写信嘲笑,只觉得天家的威严都丧失殆尽了。皇帝也是要颜面的,身为天子至尊,这口气怎么可能咽下呢?因此李晔已经养成了偏执的性格,对于徐彦若的劝告,他不但不听,反而觉得这位徐相国是有贰心了。
若不是韦昭度、李磎等人亦出言劝阻,只怕徐彦若就要被皇帝一怒之下罢黜了。只是后来李晔细细一想,徐彦若前后两次为相,一贯忠心体国,却实在不像是有贰心的人,他拉不下脸道歉,便听从了意见,对李弘益表示了支持。
然而支持力度毕竟有限,李弘益打朔方韩遵,连个圣旨都没有讨要到。这也是李晔一贯所持的中立态度,妄图将朝廷立在调解的位置上,他却不想一想,现在大唐皇室还有什么威严可言呢?
这一次李弘益速破凤翔,生擒李茂贞,李晔欣喜若狂,天家威严扫地,说起来最早捅破李晔颜面的就是李茂贞。李茂贞两次给李晔写信,极尽嘲讽之能,又联合王行瑜、韩建等人,几次兵临长安,李晔早已经恨之入骨了。
因此当李筠押着李茂贞一行人回到长安,李晔便下令,李茂贞一族尽诛!若不是宰相们劝谏,只怕李茂贞真的要被夷灭三族了。
此前被押送长安的灵武节度使韩遵,这一次也跟着倒了霉,被贬为雷州司马,前往岭南,只怕这一生都回不到家乡了。
沾了李弘益的光,徐彦若在天子面前更加受到重视,就在数日前,李晔召见徐彦若时,隐晦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让徐彦若受宠若惊。他是正统儒生,只觉得皇帝向自己认错,实在是难得,天子果然是有为之君主啊!
因此他见到李弘益时,红光满面,大笑着说:“季端果然用心用力,宋文通已除,关中安宁,长安再无后顾之忧了!”他顺势搀扶起要施礼的李弘益,说:“季端不必多礼,我与李相国,非是外人,快快请起!”
李磎也在一旁拈须微笑,这几年李弘益通过李琪,从他府上借了一大批书籍,运到姑臧印刷,并回赠了印刷精美的书籍无数,并以“购书”为名,给李磎送了不少钱。
李磎倒不是个爱财的人,但是他喜爱藏书,哪怕此时大唐雕版印刷流传天下,活字印刷流传河西一镇,毕竟藏书可是要花费许多钱财的。李弘益虽然变着法子给他送钱,却从来不向他求任何事,于是李磎便扭扭捏捏地接受了。
实际上天下藩镇又有哪个不给当朝的宰相送钱送物呢?但当朝的数位宰相,可不全都是崔胤那样的人,一心只为朱温做事,他们毕竟还是要点儿脸面的,不肯自失身份。
李弘益私下里对天子李晔的这些宰相都并不看好,他觉得自杜让能以来的诸人,若是放在太平时节,或许都可以称得上是贤相,但如今天下乱世,社稷将倾、能够挽狂澜于既倒者,这些人还真算不得数。
这倒不是李弘益眼界太高,而是华夏“出将入相”的传统,随着大唐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文官与武将的区别太大,各自有晋升的途径,像本朝的卫国公那样的人物,已经实在太少了。
李弘益与两位宰相见过,寒暄了几句,徐彦若知道李弘益一向是有话就直说,于是也不多说废话,直言道:“季端拿下朔方,又破了凤翔,不知有何打算?”
李弘益现在身边缺少谋士,也没有替他说话,于是说:“愿求朔方,岐州可以交给朝廷派官管辖,但是宝鸡县以及凤州必须留给我。”
徐彦若点点头:“还要依仗季端讨平剑南,陈仓栈道极为重要,这个可以。”李磎看了一眼,说:“朝中有声音,说要召季端入朝,择十六卫大将军任之,我和徐相国的意思,季端还是留在河西为好!”
李磎想得也明白,李弘益若真的入朝,只怕就如同当年张议潮一样,束手束脚,什么也干不了,实在是长安掣肘的人物太多了。
李弘益感激地正要说话,徐彦若继续说:“天子当日得知凤翔被除,颇为欣喜,故而有官员提议封你为武威郡王,韦相国我等三人都出言反对,天家也就作罢了。季端,搅了你为郡王,你可怪罪老夫等?”
李弘益大笑:“还要多谢相国等人美言,某立了些微末寸功,怎能随意得封王爵呢?”他知道徐彦若是在维护自己,毕竟天下藩镇里,有几个得封王爵呢?朝廷越是以名爵笼络,其实越是对那些节度使们的防备,比如朱温、李克用等人,都是如此。
李磎颇感欣慰,说:“季端平定关东江南剑南,天下大宁,那时候再封王爵,方是正理啊!”武将与文官不同,只要立了军功,升官加爵是很平常的。李弘益听出了李磎的意思,若是自己现在就被封王,以后扫平天下,便是封无可封,所谓功高震主,升官升到了武将的顶点,下一步就是取死之道了。
于是三人商谈完毕之后,与天子交谈了一番,李弘益等人的封赏很快就颁了下来。李弘益积功甚著,成为河西、陇右、朔方三镇节度使,除了食邑增加之外,大哥李弘愿也跟着沾了光,成为了陇右节度副使,其余各州官员将领,也都各有封赏。
曹用行再次升官,成为了三镇副使,只要李弘益在,他只怕李弘益以下第二人就坐定了,谁也抢不走。
张琏因功受封泾国公,彰义军依旧管辖原、庆、泾三州,而韩逊则成了朔方节度副使,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己这个被临时推举的留后,只怕是难以继承韩遵的位置了。
岐州的宝鸡县,则被划归陇州,李茂贞的山南西道诸州,李弘益也只取了凤州一地,其他州县让了出来,由朝廷重新任命官员,只是长安这里派不出军队前往接收,因此暂请李存孝领军管理。
李存孝在天子李晔初即位攻打李克用时,曾大败朝廷军队,一向为李晔所不喜,因此为了顾及皇帝,李弘益从未带李存孝入长安,好在李晔看着李弘益的面子,这一次也得了飞狐县公一爵。
保大军已经除名,保塞军也名不副实,因此鄜、坊二州重归交给了朝廷,对此李晔很是满意,李弘益能够如此识大体,让他又找回了一些身为皇帝的尊严。
至此,李弘益占据了凉、兰、会、河、洮、岷、渭、秦、陇、凤、灵、盐十二州之地,一跃而成为天下除宣武军朱温、河东李克用之后的第三大藩镇,超过了淮南的杨行密,以及剑南的王建。
而朝廷的实力,也从京畿道一地,北拓至邠、宁、鄜、坊,南至梁、洋、利、集、壁,自黄巢之乱以来,竟渐渐有了一丝中兴的气象。
现在关内道关中地区,除了半死不活的保塞军李思敬,低调发展的定难军李思谏,就只有占据华、商二州的韩建了。心思深沉的韩建,第一时间上了贺表,向朝廷表示了毫不掩饰的忠心。
李弘益冷眼看着,他觉得王行瑜、李茂贞以及韩建三个关中节度使中,就属韩建是最阴险的那一个。前次王行瑜作乱,韩建就开始了低调,李克用虽然未听从李弘益的建议攻打他,却让河中王珂紧盯着,韩建便不敢乱动了。
韩建素来有善治民的美名,李弘益却一直对他多加防备,相比起来,李茂贞这样直来直去毫不掩饰野心的性格,让他觉得更加磊落大方,不像韩建,他实在太阴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