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二战时日本首相、陆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首,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东条英机还历任过日本大政翼赞会总裁、日本皇军的陆军大将、陆军大臣,是日本昭和天皇最忠诚的手下。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出生于岩手县的一个武士家庭。在其出生后不久,便举家迁往东京。
由于出生在军人世家,受家庭氛围熏陶,东条英机很早就渴望当一个军人,能为天皇效忠,驰骋疆场,飞黄腾达。
少年时代的东条英机曾先后就读过东京四谷小学、学习院小学部、城北中学、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和陆军中央幼年学校。
父亲东条英教为了培养儿子的武士道精神,专门请人教东条英机学习“神刀流剑舞”。虽然东条英机对念书不用功,但对这种剑舞却很热衷,练习得很刻苦,进步很快。
练了一些武术之后的东条英机更把学习抛到脑后,常在外边打架,少年时代的东条英机有“打架王”的绰号。东条英机小学院时期的老校长深井鉴一郎回忆起当时的东条英机时曾说:“东条君可真个是属于好打架这一窝的。要论成绩,是排不到前三名的,可是论顽强和不服输,那确实是属第一的。”
1899年,东条英机进入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学习。他是该校第三期的学生,另一个侵华大战犯土肥原贤二也是这一期的----两个人是同学。
进入军校,东条英机以父亲为榜样,渴望成为“效忠于天皇的合格军官”,为日本“征战建立功勋”。
在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里面,东条英机身材短小、行动敏捷,打架很厉害,但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不过,在东条英机升入二年级时,却突然开始拼命用功学习了。这个意外的转变,据说是因为有一天,他一个人跟好几个同学打架,自然被别人群起而攻之,打得遍体鳞伤。经过这次的惨败,他说:“一个人力气再大,也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问。”于是,从此之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奋发用功起来。
在陆幼学习三年之后,1902年9月,19岁的东条英机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由于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
东条英机在学习期间,就感受到日本国内对侵略中国得逞的普遍“狂喜”。日俄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国内更是举国动员,日本政府积极加紧扩军备战,军界则猖狂叫嚣,对俄“复仇”,准备与沙俄大战一场。培养军官的各级军事学校,为侵略战争服务,相应地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一面缩短了学制并加紧教育和训练,一面极力向学员灌输军国主义侵略思想。
1904年的日俄战争,对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而言是“命悬一线”的关键一战。而恰恰在这时,东条英机由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升入陆军士官学校。
战时体制下的陆军士官学校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四平八稳地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与训练了。为了排遣心中郁积的蠢动,利用星期天午后的半天假,东条英机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到士官学校后面的市谷台高谈阔论。站在市谷台的山坡上,他们迎风眺望远方,在脑海中演绎着日俄战争的炮火烽烟;坐在石台上,捧一杯苦茶,耳听萨摩琵琶苍凉的《川中岛》、《城山》乐曲,他们似乎感受到了战场上位于东京市谷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硝烟扑面而来……每到了此时,东条英机便会跳出来向大家展示他那套并不十分专业的“神刀流剑舞”。众人的阵阵喝彩使东条英机忘乎了所以,极度的亢奋使他完全陷入对未来的狂想而不能自拔。
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前夕,东条英机和其他300多名身穿陆军少尉军服、腰佩长剑的第17期陆军士官生来到了日本皇宫,接受走上战场前的最后一次军国主义灌输。
在振天府前,这些死心塌地要为军国主义效忠的年轻军官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发誓要为天皇而死。同学中一个名叫安井的一席话道出了东条英机的心声:“参观了振天府,世上已再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做天皇陛下的御盾,在满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也心甘。”
走上前台
在毕业分配上,被分到陆军第3师团的东条英机被“幸运”地临时抽调到了新编第15师团。这是一支即将开赴日俄战争前线的部队。然而,东条英机盼望已久的这一“机会”却来得太迟了。1905年4月,日俄战争已胜负分明,日军在夺取了奉天会战的胜利后,俄国已成强弩之末。东条英机只是作为一名守备队员度过了他梦想已久的第一次出征。
从日俄战场返回日本后,东条英机重又回到陆军第3师团。在那里,他娶妻、生子……不甘寂寞的东条英机只得在平平淡淡中打发着庸常的日子,这对于像他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来讲简直是一种“煎熬”。
之后,他又进入日本陆军大学继续学习。
1915年,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第27期毕业时,已经31岁,距离他走出陆军士官学校整整10年。
毕业后,作为精英分子的一部分,东条英机进入了陆军省实习,接着他被外放担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此时,他正好碰上裕仁皇太子游历欧洲,当时裕仁皇太子决定接见驻欧洲各地日本武官。
在闲院宫载仁亲王等皇族前辈名将的引见下,东条英机、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等当时被外派在欧洲的青年军官向皇太子宣誓效忠,发誓铲除军内长州阀元老势力,清除政党势力对皇权的干涉。随后“巴登巴登”三羽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拟定了铲除军内长州阀元老势力的计划大纲。而作为在“巴登巴登”的第四个人,东条英机当时负责在门外放哨。
这次和皇太子裕仁的会见,为其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从德国回国后,东条英机又先后当过陆军大学的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参谋等职,在军队中秘密发展横向联络。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整备局动员课大佐课长,“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各政党对军部所持放任态度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
1933年3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日本陆军少将,同年11月任陆军军事调查部部长。而当时的军务局长正是永田铁山。作为东条英机的学长,他以其对日本社会的洞察力,曾说过的一句影响东条英机一生的话:“东条是将来肩负日本陆军的人物。”
1935年9月,东条英机在陆军幼年学校时代的校友陆军部人事局长后宫淳力荐下,出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而东条英机正是以此为跳板开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权力中心的冲击。
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这个职位对于东条英机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不鸣则已,一鸣必惊人!”51岁的年龄,对东条英机也发出了警告,他必须让陆军高层注意到他的存在,让天皇知道陆军还有一个名叫东条英机的“实干家”。后来日本军部有个评论家说道:“从东京来到关东军,对东条来说,就像一个人掉进阴沟而捡到了一块金表一样。”
而随后日本军部发生的“二二六事变”,则让东条英机终于走到了前台。
1936年2月26日清晨,“皇道派”近1500名少壮派军人在东京发动了军事政变。他们占领了首相府、陆军省、内务省和参谋本部等重要机构,还控制了《朝日新闻》社。内务大臣斋藤实、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大藏相高桥是清等人被政变军人杀死。政变者以“尊皇讨奸”、“昭和维新”为口号,支持荒木贞夫等“皇道派”首领掌权组阁,建立法西斯体制,立即“北进”,讨伐苏联。
二二六政变使东京陷入一片混乱。
东条英机面对危机情势,拿出其一贯作风,他根据关东军镇压命令的指示展开大搜捕,指示手下宪兵搜捕中可不与所属部队长官商量而直接行事。他向各师、旅团及分散于各地的宪警长官发出密电和密令,命令立即处决叛国乱军者。
根据东条英机的“黑名单”,长春的宪兵迅速行动,逮捕毙杀了长春的全部“皇道派”高级军官。另一方面,东条英机不失时机地向天皇和军部发出通电,表明立场,宣称关东军反对“兵谏”,坚决支持天皇。通电中说:“‘皇道派’逆徒戮帝国重臣,以武力逼宫,辱我皇威乱我政纲,致举世骇怒。今全体关东军声明矢忠于万世一系之皇统,不惜以武力歼灭任何反叛,以靖神国。今至誓师讨逆。敦请军部立即通令拘捕败类并整肃全国。‘皇道派’叛军如尽早举械以降,可免重刑。如顽抗不冥,关东军必振武奋击,代行天惩!”
东条英机的果断强力行动,稳定了关东军的局势,使“统制派”牢牢控制住这个“皇军之花”,遥呼东京的“平叛”行动。
1936年2月28日,东京戒严司令部发布“奉敕命令”,出动军队,镇压“叛军”。次日,叛军纷纷投降。后来,为首的17名“皇道派”军官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北一辉等被处决,其他主要“皇道派”军官被解职、降职,“皇道派”势力在军部遭到大清洗。
随着“二?二六”兵变的失败结局,“统制派”获得了压倒“皇道派”的优势地位。东条英机凭借其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恢复“满洲治安”的“战果”,以及在“二?二六事件”中支持天皇的忠心表现,为他赢得了军部中央的支持和赏识。1936年12月1日,东条英机被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3月,东条英机接替板垣征四郎登上关东军参谋长的宝座。----这样,东条英机终于走到了日本军部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