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 、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 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能量,情爱是性爱的先决条件,性爱是情爱的动力,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爱情境界。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在爱的情感基础上,除了爱的跨文化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感情,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爱的感情)。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跌脚叹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忧惧爱恶欲。我看你六情都尽,惟有爱情未除。’”
佛曰世俗层面真正的爱情中要爱上某对象:要懂得用对方的眼光去看世界;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世界;要学会经常地去体会对方的身、心感受,让无私利他在爱情里浓浓地发散。爱情、婚姻关系中处理的种种失败、种种问题,终归以自私为病根。慈悲、平等,乃转化贪爱,处理好爱情、婚姻关系的关键。
爱情往往通过伴侣之间的接吻、拥抱、爱抚以及性的行为表达出来。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
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爱情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情感以及肉体上的依赖。
爱情的感觉很美好:当和所爱的女孩在一起时,会有种很美好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所爱女孩的美好,另一方面来源于爱情生活的美好,也就是说:和美好的女孩过美好的爱情生活,从而产生美好的感觉。
王浩宇记得看过一本书,上面是这么讲述爱情的:实质上性倾向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更愿意与同性还是异性恋爱。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观的不同从而导致人们更愿意与同性还是异性恋爱。例如,某些信奉柏拉图爱情理论的人坚信只有同性间存在真正的爱情,异性之间存在的无非是性和生育。
游戏式:把恋爱看成是一场游戏,不太会专一,只是希望赢得“爱情游戏”;
占有式:一种强烈的、独占的、依赖的爱,这种爱易生嫉妒,极其强调双方之间的承诺和忠诚;
现实式:这种爱是非常理性的,非常现实、实用地看待爱,仅仅考虑是否来自相似的家庭背景、是否对事业发展有利、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父母等等;
利他式:无私的、利他的爱,温柔、关爱、忠诚而且付出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
一体式: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工作、生活,就像周恩来与邓颖超,孙中山与宋庆龄一样;
伴侣式:双方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关爱、分享彼此的悲伤和喜悦。较为普遍的一种,和一体式相近;
好朋友式:如同亲密的朋友关系,没有神秘感、缺乏冲动,多由普通朋友发展而来;
浪漫激情式:浪漫的、深情的爱,较大程度上以外表吸引为基础,以一见钟情为典型;
同性恋式:双方均为同性;
老少配式:其特点为年纪差距大;恋父式爱情、恋母式爱情;
异地恋或跨国恋(跨文化的爱情)式:双方所在环境地域文化存在差异;
柏拉图式爱情:纯精神的而非异/同性之间的肉体欲望的爱情,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爱情的产生总是让人觉得好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恋爱时产生的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产生的?陷入热恋的男女有时可能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冲动举动,他们固执地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一切,历史上各种海誓山盟就是很好的例证。可现实却是绝大多数的人的配偶不是他们的初恋对象,即使结了婚,家庭不和和较高的离婚率仍使人们无法理解最初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最后怎么会形同陌路。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最初对恋人的那种激情冒汗心跳加速的感觉不能一直维持下去呢?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文学艺术家、社会学家、热恋的情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与诠释。而科学家对爱情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爱情的本质,虽然这些解释的用语与文学家的用语显得是那么冷冰冰。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生物胺类中枢神经递质。其主要功能分别与调节肌紧张、躯体运动、情绪、精神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还参与情爱过程,激发人对异性情感的产生。多巴胺能产生一种很欢欣的感觉,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它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血压。多巴胺的作用之一是刺激后叶催产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影响妇女的分娩和哺乳,有消除紧张和抑郁的作用。多巴胺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跟愉悦和满足感有关,当我们经历新鲜、刺激或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大脑中就会分泌多巴胺。或许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句俗语就早已概括了这一发现:“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中规中矩的好男人很少想要去刺激女孩子,因此女方大脑中多巴胺不会大量分泌;而相反,刺激女孩子似乎天生就是“坏男人”的专利,他们无意中触发了女孩子释放爱情兴奋剂的开关。一般认为拥抱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安全感和满足感与这种激素密不可分。
凡是品尝过爱情之酒的人,都有那种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何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源自于大脑深部的丘脑之中。美国医疗心理学家乔恩•马莱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的电化学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大量产生,并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子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过程,于是,两颗年轻的心迸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这样,我们便体会到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到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也正因如此,医生和心理学家建议失恋者多吃巧克力来缓解因失恋带来的痛苦感。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这也与社会学家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因为这段时间对于我们生育后代已经足够了,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从生理角度而言,寄希望于爱情永远浓烈是不太现实的。婚姻的食之无味,不仅在于激情的消散,更在于习以为常。
也许,科学家从理论上给爱无法长久找到了理由。可人毕竟是一种情感复杂的动物——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化过程,遵守规则、法律,承担责任、义务,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尽可能地去掉动物原有的本性。这些,都决定了在多巴胺消失之后,爱情存在的理由。
但是,面对着王丽桑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杜羽的从一而终,身旁长伴。还有此刻的陈菲,王浩宇有些无奈也有些犹豫。最难消受美人恩,这句话。王浩宇终于深刻的明白与体会了。
可能,这就是女人吧!
“喂”!
“王浩宇,别说睡了,到地方了。”被陈菲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打断了脑中所有的思绪与冥想。
王浩宇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原来刚才自己脑中所闪现的一切,竟然都是一场梦,或者准确的说,是王浩宇内心当中对女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