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隋朝风云

第011章 计除隋公

2017-10-14发布 4478字

大象二年六月戊午(初四),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此五王从封地匆忙赶往京城长安,而宣帝已驾崩数日。

此时,北周明帝宇文毓长子,雍州牧、毕王宇文贤,精明干练,有声威谋略。宣帝晏驾后,宇文贤忧虑隋国公倾覆宗社,谋划造反,言颇泄漏。邗国公杨雄时任宇文贤的别驾(即佐官),知其阴谋,以告族父普六茹坚。

六月甲子,以谋执政罪,隋国公诛杀毕王宇文贤,并其子弘义、恭道、树娘等,国除(除其封地)。杨雄因功授柱国、雍州牧,仍兼任相府虞候。

七月庚子,隋国公辅政,加五王等殊礼,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不趋①,剑履上殿②,以安其心。

宇文招,字豆卢突,宇文泰第七子,于五王中最为年长,他秘密召集陈、越、代、滕四王,慷慨陈词道:“如今普六茹坚独揽大权,诛杀毕王,我等不但回天乏术,且此时已是羊入虎口,自身难保。那普六茹坚必将篡国,周鼎③将迁,我等身为太祖之子,焉能坐以待毙?我欲图之,以匡社稷!”其余诸王皆随声附和。

当时,有一人名李安④,字玄德,美姿仪,善骑射,袭爵襄武公,授仪同、少师右上士。父亲李蔚,乃西魏八大柱国、太尉、唐国公李虎(赐姓大野氏)第七子。隋国公作丞相后,以李安为近臣,提升为方中大夫,又拜李安弟李悊(zhé)为仪同。李安四伯父梁州刺史李璋,时在京师,与赵王谋害隋国公,劝诱李悊为内应。

李悊左右为难,遂问兄长李安:“四伯父劝我为内应,与其里应外合,一举歼灭隋国公在朝中势力。我若隐瞒,则为不忠,我若言之,则为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

李安正色道:“丞相如同父亲,岂可背叛?”

于是,李氏兄弟二人密告普六茹坚。隋国公却平静地说道:“我先假装不知,以防打草惊蛇。”

未几,赵王宇文招邀隋国公至府上饮酒,隋国公佯装不知有诈,仅带领数名亲近侍从,并携带美酒佳肴造访其府第。宇文招显得十分亲热,请普六茹坚入内室聚饮,宇文招之子宇文员、宇文贯及赵王妃之弟鲁封、所亲之人史胄,皆佩刀侍立于赵王左右。宇文招又预先藏兵刃于帷席之间,后院亦埋伏壮士,严阵以待。

隋国公的侍从多在室外,宇文招以“内室重地”为辞,不准多人入内,唯杨弘、元胄、元胄弟元威坐于门边。杨弘,字辟恶,普六茹坚从祖弟。杨弘祖父杨爱敬,为普六茹坚祖父杨祯之弟。杨弘生性聪慧,有文才武略,曾多次随普六茹坚征讨,屡立功勋。普六茹坚为丞相后,常置杨弘于左右,委以心腹。

元胄,出自北魏皇族后裔,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拓跋为鲜卑复姓)后人,西魏濮阳王元顺之孙,武陵王元雄之子。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敢,多武艺,成人后美髯虎须,有凛然不可侵犯之色。北周齐王宇文宪一见,就将其呼为“壮士”,引致左右。元胄数从齐王征伐,官至大将军。隋国公初被召入朝廷,将受宣帝顾托后事,总是先呼元胄,次命陶澄,并委以心腹,常留宿他在自己卧室之内。隋国公为丞相后,元胄主管宫廷禁卫军,又引弟弟元威入宫当侍卫。

此时,宇文招悄悄对二子宇文员、宇文贯说:“待会儿你们进献甜瓜,为父伺机刺杀。”

普六茹坚酒酣耳热,宇文招欲生变故,屡次以佩刀切瓜,再用佩刀挑着甜瓜,献至隋国公面前。普六茹坚从佩刀上取下甜瓜,泰然自若,张口就吃,如此反复再三。

元胄察觉事情有变,直冒冷汗,遂扣刀而入,向隋国公进言道:“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本王与丞相言事,汝是何人?岂能轮到你插嘴,还不快退下!”赵王呵斥道。

元胄瞋目而视,目如闪电,怒气冲冲,拔刀微出刀鞘,挺身护卫隋国公,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赵王竟不寒而栗,恭敬地问道:“不知壮士尊姓大名?”

“在下元胄!”元胄声如洪钟,如实以对。

“汝莫非就是昔日侍奉齐王之人吗?诚壮士也!”宇文招惊叹道,“来人,快为元将军赐酒!”接着,赵王又向元胄谄笑道:“本王岂有不善之意?将军不必如此猜疑!”

隔了一会儿,赵王佯醉欲吐,便起身想从后门出去,元胄恐其再生变故,立刻抢步上前,扶住赵王,客气滴让他再回座上。不久,赵王再次离座,元胄又将他拉回来。赵王内心恼怒异常,又不便发作,只好无奈道:“本王口渴难耐,请元将军入厨房取茶!”元胄依旧侍立在隋国公身旁,岿然不动,置若罔闻。

正在尴尬之际,恰逢滕王宇文逌至,普六茹坚亲自走下台阶相迎,元胄趁机向他耳语道:“形势大变,公宜速离去!”

“他既无兵马,又何能为哉?”普六茹坚故意问道。

“兵马悉是他家之物,一旦先下手,大事去矣!我虽不怕死,但死有何益?”元胄正色道。成语“先下手为强”即典出于此。

隋国公与滕王等人入内坐定。未久,元胄听到屋后“铿锵”作响,犹如披铠甲之声,心知形势危急,立即对隋国公说道:“相府事务繁多,公怎能如此久坐?”于是搀扶着隋国公下床榻,仓促而出。

赵王欲出门遣人追赶隋国公,元胄以身挡门,赵王不得出,杨弘指挥侍从断后。那隋国公出了赵王府门,跨上骏马,疾驰抵达相府,元胄等人自后而至。赵王咬指出血,悔恨不已。

其后东窗事发,七月壬子(二十九),以谋执政罪,隋国公诛杀宇文招,及其五子宇文员、贯、乾铣、乾铃、乾铿,国除。是日,岁星与太白合于张,有流星大如斗,光明烛地。

宇文招幼时聪颖,博涉群书,好撰写文章。学庾信体,词多轻艳。所著文集十卷,流传于世。及诛赵王,隋国公赏赐元胄,不可胜计。隋国公受禅称帝后,曾从容说道:“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胄之功也!”

同日,以相同罪名,诛杀宇文泰第九子、陈王宇文纯,并其三子宇文谦、让、议,国除。诛杀宇文泰第十子、越王宇文盛,并其五子宇文忱、悰、恢、懫(zhì)、忻 (xīn),国除。

及赵王等伏诛,将加官赏,李安顿首而言道:“我兄弟无汗马之劳,过分蒙受奖拔,全家尽忠,无以酬谢。不料四伯父罪孽深重,为凶党所蛊惑,覆宗绝嗣。我等承蒙保全头颈,实乃幸运,岂可用四伯父之命以求官赏?”说完,竟俯伏流涕,悲不自胜。

隋国公为之改容道:“我为汝特意保留李璋二子。”乃命有司治罪止于李璋本人,保全其二子李韶、李孝基。普六茹坚亦为李安隐瞒其告密之事,授李安开府,进封赵郡公。授李悊为上仪同、黄台县男。

话说赵王宇文招有一个女儿,生于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单名一个贻字。宇文贻生于宗室之家,生活富贵安逸,母亲赵王妃鲁氏是汉人,父亲宇文招深受汉文化影响,精通诗书,能文善武,“文”则有文集传世,“武”则曾追随武帝东征伐齐,又曾与齐王宇文宪率军征讨稽胡,均立战功。宇文贻受家庭熏陶,自幼聪慧好学,于经史、诗文、书画等皆有颇深造诣。

宇文贻作为众多宗室子女中的一员,其命途多舛,且与北周、突厥、大隋三者休戚相关。

当年突厥汗国木杆可汗去世,其弟佗钵可汗⑤阿史那库头(阿史那为古突厥统治家族的姓氏)继位,为突厥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以侄子摄图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为步离可汗,居西方,突厥分成东突厥、西突厥二部。

自木杆可汗以来,突厥富强,拥有兵马数十万,有欺凌中原之志,中国惮之,周、齐争相与之结亲,倾尽府藏以事之。至佗钵可汗,则愈发骄傲,常对下属说:“我在南面有两个儿子(指北周、北齐)孝顺,我何忧无物?”

北齐有一沙门(和尚)名惠琳,被掠入突厥,惠琳对佗钵可汗说:“齐国富强,皆为有佛法。” 并说以因缘果报之理,佗钵可汗闻而信之,命建造佛塔,派遣使者至北齐,求取《净名》、《涅槃》、《华严》等佛经和《十诵律》。佗钵可汗亦亲自吃斋受戒,绕塔行道,只恨自己未生于内地。

建德六年(577年)二月,北周灭北齐,北齐范阳王高绍义被周军击败,从马邑逃至突厥。佗钵可汗一向尊敬北齐文宣帝高洋,常夸赞文宣帝是英雄天子。如今高绍义来降,相貌颇似其父高洋,佗钵可汗见而悦之,对他甚见爱重,凡是在突厥境内的齐人,统统交由绍义管辖。十二月,高绍义自立为北齐皇帝,佗钵可汗召集部下兵众,扬言为高新绍义复仇,并为之发兵壮胆。

翌年四月,佗钵可汗率部入寇幽州,杀掠居民。北周柱国刘雄率兵拒战,兵败而死。五月,北周武帝亲自统率六军,将北伐突厥,不久武帝患病,下诏班师回朝。十一月,佗钵可汗再次寇边,围攻酒泉,大掠而去。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佗钵可汗向北周宣帝请求和亲。宣帝册封赵王宇文招之女宇文贻为千金公主,嫁于佗钵可汗为妻。赵王夫妇平日里甚是疼爱这个女儿,如今一道诏令,君命难违,女儿不得不远嫁突厥,赵王夫妇与女儿感伤离别,自然是百般不舍。

然而,宣帝同时又遣令佗钵可汗执送高绍义回大周,佗钵可汗不从,仍派兵侵犯并州,千金公主和亲之事遂搁置不提,赵王阖府倍感庆幸。

仅时隔一年,大象二年(580年)二月,佗钵可汗派遣使者向北周进贡,并且声称要迎娶千金公主。

五月丁未,生命垂危的宣帝征召五王入朝,宇文贻将随父亲一同入京。赵王夫妇和女儿深知,此次一别,恐怕今生再难相见。

赵王妃鲁氏执女儿之手,悲伤垂涕道:“贻儿即将远赴漠北,身处蛮夷之地,言语不通,习俗不同,真是苦煞人也!”

“此番和亲,若能换来大周与突厥边关安宁,亦不枉此行矣!”赵王强忍悲痛,宽慰王妃和女儿。

“女儿再也不能承欢膝下,侍奉双亲,唯愿父王、母妃身体安康、颐养天年。今生今世我将老死突厥,终生难回中原。祈求来世化为鸿雁,得归故土!” 宇文贻热泪盈眶道。

言讫,母女二人执手相看泪眼,伤心哭泣,难以自止。

赵王父女至长安后,谒见嗣位的静帝宇文阐。在隋国公的授意下,静帝当即下旨,派遣汝南郡公宇文庆、司卫上士长孙晟(长孙为复姓)护送千金公主入突厥。而此时高绍义尚留在突厥,佗钵可汗仍不愿将其交给北周。

其后,静帝又令建威侯贺若谊前往突厥。贺若谊重金贿赂佗钵可汗,并陈说利害,要求将高绍义交还北周。佗钵可汗权衡利弊,觉得高绍义已不复有用,决定弃之。遂以出猎为名,把高绍义诓骗至南部边疆。高绍义正与佗钵可汗狩猎之时,为贺若谊所擒。

七月甲申(初一日),贺若谊押送高绍义至长安,绍义被流放至蜀地。高绍义之妃封氏,乃封孝琬之女,自突厥逃归。高绍义在蜀,给封妃写信道“夷狄无信,送吾于此。”不久,高绍义死于蜀中。

隋国公诛杀赵王及其五子,噩耗传至突厥,千金公主哀恸不已、悲痛欲绝。

“大周遭乱臣贼子擅权,屠我父王兄弟,此仇不共戴天!我已家亡,行将国破,可汗为大周之婿,怎能袖手旁观?”千金公主向佗钵可汗哭诉,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那普六茹坚虽把持朝政,冤杀几位大王及其子嗣,但大周国体尚存,若我贸然为私仇发兵,恐师出无名,为人所不齿。望可贺敦⑥见谅!”佗钵可汗已然年迈,很是宠爱年轻貌美的娇妻,见其垂泪,不免心疼。但思前想后,此时出兵中原,并非良机。

千金公主性格坚毅、颇有谋略,此番细想之下,佗钵可汗的话句句在理。遂强压心中仇恨怒火,等待时机,届时发兵南下,为家人报仇雪恨!

(注:①入朝不趋: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

②剑履上殿:隋唐之前的古人多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剑履上殿,即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穿鞋佩剑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③周鼎:原指周代传国的九鼎,后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④此李安乃李虎之孙,并非毒死北周明帝的膳部下大夫李安。

⑤佗钵可汗:《北史》及《周书》写作他钵可汗。

⑥可贺敦:我国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可敦,亦写作可敦、可孙、合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