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会稽山

第八十三章 洛邑王宫

2017-10-09发布 3093字

第二天一早,赵鞅和伯鲁便已来到了周天子的宫殿之前,这时清晨的浓雾才刚刚散开。

周天子的宫殿极为的雄伟,传闻这座宫殿是由大周的开国重臣周公旦主持修筑的,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一千年的历史了,见证了大周王朝的辉煌时期,同时也见证了大周的败落。

传闻当初建造的时候,每一个细节和布局都进行了很是细微的考虑,坐落在洛邑的中轴线上,拔地而起,无论在洛阳城的那一条大街,都能远远的瞧见。

洛邑有着天下之中的美名,还在大夏王朝的帝喾时代,就开始营造这座都城了。周族入主中原后,将都城订在了镐京,可是为了方便管理遥远的河洛地区,在洛邑同样建造了一座天子的行宫,号曰东都。宫室制度等,与镐京完全相同,每年朝会的时候,周天子都会到洛邑来,接受四方诸侯的朝贡。

后来周朝衰微,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虽然后来被郑国、晋国等合力驱逐了出去,可是其锋芒反而更甚。经常派出大军,前来侵占周朝的疆域,日削月割,大半个岐丰之地,竟然都被犬戎所占领。岐丰之地乃是大周王朝的发源之地,大军不断逼近镐京,年年烽火不断。

而且此时的镐京在经历了犬戎的骚扰之后,大部分的宫室被焚烧一空,十不存五,堂堂的一国之都,看起来凄凉无比。这时继位的周平王国库空虚,无力营造宫殿,又自付无力应对犬戎的骚扰,只得把都城迁到了现在的洛邑,放弃了整个岐丰之地。

周平王的做法得到了当时满朝文武的同意,唯有当时的司徒卫武公反对,他说道:“镐京左边拥有崤山、函谷关的险峻,右边拥有拢关、蜀山,沃野千里,山河拱戴,乃是龙脉大兴之地。洛邑虽然是天下之中,却地势平坦,四周没有的险关,很容易四面受敌,如果一旦放弃镐京,迁都洛邑,大周王朝则会衰败。”

当时的周平王并未因为卫武公的这番言论而放弃迁都洛邑的想法,只是后来的历史却证实了卫武公的预测。自从迁都洛邑之后,大周王朝四面受敌,国力确实一天不如一天了,反倒是从犬戎手中夺回了岐丰之地的秦国越来越是强盛,大有俯视整个中原之势。

王宫的城门很是高大,但是从整体格局看来,赵鞅进入的并不是正门,而是侧门。

这倒不是周天子故意难为他们,而是赵鞅自己要求从侧门进入的,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大周册封的各个诸侯才有资格从正门进入,前去觐见大周天子。赵鞅虽然身为晋国执政,其权势,从某种意义上大大的超过了只留下一个空名的晋国国主和其他诸侯,但是到底没有大义的名分,从侧门进入也算应该。

走过拱桥,在大门前的守卫是十来个精壮的武士,持着锋利的兵刃,在阳光的照耀下,犀牛皮特制的盔甲闪闪发亮。在这十来个守卫中,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统领,见到赵鞅父子二人走来,大声叫喊道:“站住,你们是何人。”

赵鞅恭敬的上前,掏出了一块代表着晋国执政身份、用象牙制作的权印,递到那个侍卫的手中,道:“在下乃是晋国执政赵鞅,其先祖乃是周天子的家臣,现在进入洛邑特来觐见周天子,还望大人通报。”

赵氏的祖先在到晋国为臣之前,世代于周朝为官,赵氏的先祖赵叔带曾于周幽王一朝担任大夫。

周幽王时代,宠用奸佞,当时的虢公、祭公和尹球,位列三公之位,却都是贪图享乐之辈,只知道迎合周幽王的欲望,而不懂得治理国政。

当时的泾、河、洛三川恰好又同日发生地震,太史伯阳父告诉赵叔带道:“泾、河、洛三川位于大周的龙兴之地岐山,现在发生地震,那是大难将至的信号。当年伊河、洛水干枯,夏朝灭亡,黄河干枯商朝灭亡,现在三川都发生地震,河流将会被堵塞,不出十年,周朝必有祸乱。”

二人的谈话内容,传到了虢公石父的耳中,于是石父把这些内容告诉了周幽王,说他二人诽谤朝廷、妖言惑众。赵叔带带着一股忠义之心进入王朝,觐见周幽王,却被周幽王告之,“发生地震,此乃天灾常事,何须劳烦寡人”,随后把他拦截在了朝堂之外。

几天过后三川干枯,岐山当真崩溃,压死了无数民众,而周幽王却没有任何的作为,反倒是派人四处去民间选美,补充后宫。

赵叔带再次进入王宫,觐见周幽王道:“岐山崩溃,三川干枯,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征兆。而且岐山乃是周族的基业之地,当年凤鸣岐山,周武王才有了入主中原之事,一旦崩溃,非同小可。”

而虢公石父却进言道:“国都现在定于镐京,千秋万世,那岐山乃已是荒弃之地,就算崩溃了,又有什么关系。赵叔带妖言惑众,诽谤时政,怠慢君上,希望大王详查。”

于是周幽王罢免了赵叔带的官职,将他贬回民间,赵叔带不得已带着家人来到了晋国,于是开创了赵氏家族在晋国的繁荣局面,位于六卿之一。晋国历史上执政,有一半都是出于赵氏家族,赵衰、赵盾、赵武都是大名鼎鼎的忠义之辈,在晋国的朝堂上也很有了一番作为。虽然其中也有几次差点被人灭族,最惨的一次整个赵氏仅剩赵武一个孤儿流落于民间,但终究还是都挺了过来,成为了当今晋国的第一大家族。

晋国执政赵鞅和吴国夫差将要于黄池召开和谈,早已在洛邑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都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现在听到“赵鞅”两个字,那个侍卫立刻向着赵鞅同样的弯下腰,恭敬的说道:“赵大人,没想到你会从这里进入王宫,其实早在几天前,大王就已经下过命令,要是赵大人前来,无需通报,直接进入即可。”

“那就谢谢了。”赵鞅拜了一拜。

“不过!”那个侍卫看了看赵鞅身后的伯鲁一眼,道:“赵大人,进入王宫是不得佩戴任何刀剑的。”赵鞅转过身去,顺着那个侍卫的目光,正好见到了伯鲁身上所持有的那柄短剑。

不准佩戴刀剑进入王宫,这套规矩名义上的说法,是为了防止有人行刺周天子,当然这个世上,也恐怕没有谁会傻得,在王宫那么多侍卫的守护下,前去行刺周天子。之所以会有不准佩戴刀剑进入王宫的规定,按照《周礼》而言,更多的是出于对周天子的尊敬。

中原人都有佩戴香囊、美玉和长剑的习俗,香囊代表着生活的美好、美玉代表着品德的高洁,而长剑代表着掌握权力。“利器入手,不可假人”这是中原人的古训,长剑,就是那柄象征着权力的利器,觐见周天子前,解下佩剑,更多是表示着对天子的顺从。

当然,就算赵伯鲁真的带着刀剑进入洛邑王宫,以现在大周衰微的实力,晋国的强盛,那些侍卫也不敢多说什么,所以这个侍卫也仅仅是轻微的点了一下,并未立刻上前解除伯鲁的佩剑。

赵伯鲁面无表情的看了那个侍卫一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他走到那里,这把剑都会随身带在身边。这把剑意义极大,乃是赵氏家族的传世之剑,一般都是由赵氏家族的继承人佩戴,一般而言,谁能得到这把佩剑,谁就是赵氏家族下一代的继承人。这把剑其实是一对的,一雌一雄,至于另外一把,传闻在赵鞅最为宠爱的一个小女儿,赵姝的身上。

场面短暂的安静了几息,伯鲁没有任何想要取下佩剑的动作,那个侍卫也不敢上前取走他的佩剑,犹豫了几下,正准备给赵鞅放行的时候。倒是赵鞅善意的干笑了两声,缓和了一下气氛,对着赵伯鲁说道:“伯鲁,面见周天子的时候不能唐突,快把佩剑交出来。”

“是,爹!”赵伯鲁看了赵鞅一眼,随后又看了看那个侍卫,尽管很是不情愿,但还是把那柄佩剑交了出来,这里到底不是晋国。

在侍卫的带领下,走过了一段长长的、由青石板铺成的小道,道路两边满是争分夺艳的花草和连片的假山。王宫内,三步一亭、五步一哨,很多的武士手持着兵刃在四周巡逻,看起来很是威武。穿过王宫内城的城门,又向前继续走了上百丈的距离,仍未见到周天子,不过赵鞅却见到了另外的东西。

那是九只青铜巨鼎,每一只都要俞十丈,周身黝黑,造型古朴,重心极低,充满了震撼性的力感。看着那九只巨鼎,仿佛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初生时代的那种荒凉,很容易能让人陷入进去。

在一片偌大的广场中央,一座古老而又悠久的祭台之上,九只巨鼎高高的耸立着。仿佛亘古初始,那九只巨鼎就一直存在在这里,说不出的雄壮伟岸。

以这座王宫的整体布局来看,这九只巨鼎正好位于这片王宫的正中央,也正是这九只巨鼎,在支撑着大周王室那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