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三国秘闻录

第三十七章

2017-10-09发布 2960字

冯仲颖对我的话很感兴趣,问:“为什么说周瑜是千古奇冤呢?”

我回答他说:“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后来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将周瑜活活气死。”

“嗯,是这样的。”

“呵呵,其实哪有这回事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很大,而且为人儒雅,又用兵如神,诸葛亮当时还很年轻,完全不是周瑜的对手,他又怎么能气死周瑜呢?周瑜的死纯粹是病死,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哦?周瑜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当然,这话我对杨美娜也说过,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独自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改变了历史进程。《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借东风帮助周瑜,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赤壁之战自始至终都是周瑜和部将黄盖策划实施的,诸葛亮只是一个外交使者,根本没有参与战役的指挥,他有没有到赤壁前线都是个问题,又哪里能干涉周瑜呢?”

“啊,原来如此。”

“不仅如此,周瑜为人豁达,他精通音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有人弹奏乐曲,有一处弹错了,周瑜立刻就能听出来。当时有东吴老将对周瑜不满,周瑜知道后并不怪罪他,反而对他很亲厚,后来这位老将感慨说‘与周瑜交往如同喝了一杯陈年佳酿,令人陶醉’,你看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被别人气死呢?”

马京在一旁说道:“想不到,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竟然是小说虚构杜撰的情节,看来周瑜确实是千古奇冤了。”

冯仲颖问我:“那后来呢?周瑜死后发生了什么?你讲的这些和我们要去的地方又有什么关系呢?”

“冯总,您别急,听我慢慢说,后面才是荆州问题的关键。”我继续说道:“周瑜死前,一直压制刘备,可周瑜死后,东吴在西线也就是荆州方向失去了能对抗曹操的人物,这时,刘备获得了机会。孙权为了牢笼刘备,利用他在荆州对抗曹操,便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刘备,孙刘成为了亲家。同时,孙权将南荆州的核心城市,江陵城,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市一带给了刘备,要知道,周瑜活着的时候刘备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江陵。获得江陵以后,刘备在南荆州的地盘终于稳固,自此以后,刘备集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这就是历史所说的‘刘备借荆州’吧?”

“是啊,‘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后面的故事更加有意思了。建安十六年,刘备展开了对巴蜀的进取,当时巴蜀的君主叫刘璋,此人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刘备趁机策反刘璋部下,同时假意支援刘璋,借此进入了巴蜀之地,留诸葛亮镇守荆州。这件事刘备一直瞒着孙权,孙权最初也希望进攻巴蜀,占领四川,进而成为整个南方的霸主,但是,刘备占据南荆州,切断了孙权西进的路线,同时刘备都孙权说,刘璋和他是同宗兄弟,假如孙权要灭刘璋,刘备宁死不从,所以孙权只得放弃进攻四川的计划。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成都,灭掉刘璋,占领了巴蜀全境,这时候孙权才知道自己被刘备忽悠了。孙权因此大骂刘备滑头,两家关系自此出现裂痕。”

冯仲颖说道:“刘备和他老祖宗刘邦有一比,俩人都是表面仁义道德,其实暗中野心勃勃的家伙。”

“孙权向刘备索回荆州,结果被刘备断然拒绝。孙权决定派兵来夺,刘备则亲率五万人马从巴蜀赶来,汇合镇守江陵的关羽。孙刘在南荆州剑拔弩张,一场大战险些爆发。而就在此时,曹操攻克了汉中,那汉中是巴蜀的北大门,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刘备只得被迫退回巴蜀。刘备割让南荆州部分地区给孙权,这才算勉强保住了孙刘联盟。刘备走后,仍留关羽镇守南荆州,关羽成为了独镇一方的军政大员。就这样,当时的荆州形成了曹操占领背面,南面被刘备孙权平分的态势,三国在荆州鼎足而立。这种局面维持了大约五年多时间,直到建安二十四年,矛盾彻底爆发了!”

“建安二十四年?”

“对,也就是公元219年,这一年是后汉历史上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而其中任何一件事都足以改变历史的发展。”

“哦?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西晋有个文学家叫陆机?他在《悼魏武文》中曾说了这么一句‘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这句话就是说,建安二十四年是曹操有生以来最凶险的一年,这一年甚至比官渡之战对曹操还要凶险。建安二十四年六月,曹操在汉中失败,退回北方,刘备占领了益州,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同时派遣关羽挥师北伐。曹操则命令部将曹仁、于禁、庞德等人率兵抵挡关羽,结果,关羽被襄阳樊城一线围困曹仁,并且借助暴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灭掉了于禁,杀了庞德。关羽军士气高昂,其前锋游骑甚至抵挡了距离曹操首都许昌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整个黄河以南陷入了对局势的恐慌。而当时,还有孙权在东线威胁合肥,刘备在四川随时有可能出关中北进,在曹操内部,拥护汉朝的大臣与关羽里应外合,发动政变。所以,曹操在这一年是内外交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政权崩塌,中国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变。”

冯仲颖说:“我好像记得《三国演义》中说,这一年曹操差点迁都往河北,要避开关羽的锋芒。”

“不错,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曹操想要把都城从黄河南岸的许昌一带迁往黄河北岸的邺城附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但是,这个计划被一个人阻止了。”

“晋宣帝司马仲达。”冯仲颖很自然的说出了这个名字。

我对此倒是有些意外,所谓“晋宣帝司马仲达”就是指奠定了晋朝根基的司马懿,他字仲达,而他死后孙子司马炎称帝,追谥自己的爷爷司马懿为宣帝,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我吃惊的原因不是因为冯仲颖说出了司马懿,阻止曹操迁都的人确实是司马懿,但这个事情在《三国演义》中是有写的,冯仲颖熟知《三国演义》,他知道司马懿一点也不奇怪。令我奇怪的是,他竟然如此熟练的将司马懿的谥号和字用正确的格式说了出来,这一点可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比如说,我们说“汉武大帝”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说“汉武帝刘通”恐怕大家就不知道了。汉武帝名字叫刘彻,字通,谥号武帝,所以叫“汉武帝刘通”。司马懿的“晋宣帝司马仲达”的叫法与此同。

我笑问冯仲颖:“冯总,想不到你说起来历史人物的称谓如此专业,连司马懿的谥号和字号都了如指掌?”

冯仲颖很自然的答道:“这没什么,我也是历史爱好者嘛,你继续说。”

“好,我那就继续了。司马懿劝曹操后,曹操下定决心,不再迁都,而是再派援军对抗关羽,同时,曹操秘密联络孙权,希望孙权偷袭荆州,两家夹攻关羽。我们前面说了,孙权和刘备在荆州问题上早就有巨大的矛盾,只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曹操而没有破裂,现在刘备取得四川称汉中往,关羽挥师北伐威震华夏,孙权对此恨的牙根痒痒。于是,孙权曹操一拍即合,一个秘密的同盟结成了,而关羽还蒙在鼓里。当时关羽主力在北面,而后方的江陵城十分空虚,按理说这确实是孙权偷袭的好机会,但是,孙权面对江陵城却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关羽再此修筑了坚固的城池。中国古代北魏时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提到过关羽铸造的江陵城,十分坚固。所以,孙权偷袭江陵,一旦失手,无法攻克江陵,那时候关羽回师,东吴将会十分被动。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一筹莫展的时候,东吴的都督吕蒙提出了一个建议。”

“你是说‘白衣渡江’,偷袭烽火台的故事吗?”

“冯总,你说的‘白衣渡江’这个典故也是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吕蒙黑夜之中将将士伪装成穿着白衣的商人,偷袭了关羽设置的烽火台,最后取得荆州的故事。其实,历史上虽然也有这个情节,但是这一点并不致命,真正致命的是另外的因素。正是这个另外的因素导致关羽丢荆州,走麦城最后被斩首。”

冯仲颖问我:“关羽之死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我一字一顿的说道:“是内奸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