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对蒋终于彻底绝望之后,汪精卫就下决心要撇开蒋介石政府,自己另外组织一个新的国民政府去担起与日议和的责任。
当时汪把新的国民政府所在地选在云南,因为云南省主席龙云也一直主张对日讲和,他和汪精卫政治意见相近,两人私人感情也不错。
我迅速将这一情况向戴笠作了报告。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大惊失色。因为当时重庆国民政府还没有沦陷的可用地方就只剩下西北和西南了,而西北被中共控制并有苏联做后盾。所以,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真正能够完全控制的地方就只要云南、贵州和四川、西藏了。而云南可以说就是重庆的大后方了,如果云南被汪控制并且与日讲和,那么重庆国民政府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和汪争取龙云和云南就成为了蒋的当务之急!
龙云系云南地方实力派,一贯以保持其地位和实力作为其决策的主要出发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龙云感觉自己在云南的地位有可能不保。1938年4月,龙云与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等致函已经投靠日本的伪北平临时政府委员长王克敏,声称将联络四川、云南、西康、贵州四省,组成反蒋联盟,支持汪精卫主张的“和平运动”。
当时汪精卫想要另组政府,就企图联络龙云与其他倾向对日讲和的实力派军人张发奎等,割据西南,与蒋对抗。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由重庆飞到云南,要求龙云支持其在云南组建新国民政府一事,龙云称此事尚须从长计议。汪精卫随即转赴越南河内,一面和日本联系一面继续争取龙云的支持。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呼应日本近卫声明,全国纷纷声讨,但龙云却始终保持沉默。
1939年1月上旬,汪派内弟陈昌祖到云南与龙云秘密会面,我随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戴笠,陈昌祖出境时即被我军统人员截住。军统人员在陈的皮匣中查获了龙云致汪的函件,函中龙云称汪精卫为“钧座”,称蒋介石为“重庆方面”。其中有“现日方虽内阁改组而政策不变,我方似存幻想,毫无其他办法。不久大战重开,静观如何应付。此刻钧座暂守缄默,甚为得宜,至于钧座所主张各节,将来必有实现之一日”等语。
龙云的态度,让蒋十分焦急。
因此,蒋介石对龙云始终不能够放心。他在日记写道:“滇龙对汪态度不明,此事关系重大,成败存亡,全系于云南唯一之后方,不可不察也。”1939年1月20日日记云:“敌与汪勾结已深,而滇省是否受其影响,汪之背景何在,皆不得不研究也。”
26日,蒋决定派白崇禧带兵赴滇,防龙叛变,同时要求白崇禧对龙云进行安抚。
蒋、白之间常有电报往来,密切关注着龙云的任何动向。
1939年2月2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志舟(龙云的字)不安之心理,如何安之?”
1939年3月21日,军统在河内行刺汪精卫未成,龙云派警务处长李鸿谟去河内慰问。
3月30日,汪精卫托李鸿谟带亲笔手书致龙云,动员龙对《艳电》表态,同时要求龙允许自己回昆明活动。函称:今已三月有余矣,未知先生布置如何?弟非有奢望,但能得先生毅然表示同意于《艳电》主张,弟当即来昆明,声明以在野资格,贡其所见,以供政府及国人之参考。先生对弟,只须以军警之力,保护生命之安全及不干涉言论行动之自由,如此已足。俟将来大局有所变化,再作第二步之进展计划。如此则可以安云南,安西南大局,安中华民国。弟之希望,实系于此。
此函表明,汪精卫仍想依靠龙云,以云南为基地组建政府,控制西南,对抗重庆国民政府。
此函被我拍成照片,上报戴笠。于是,蒋先后派李根源、唐生智带重兵赴滇防堵。
4月22日,唐生智找龙云谈话,说明汪为人善辩多变,生性凉薄,对人毫无诚意,以及抗战期间,忠奸不两立等种种道理。
24日再谈,唐提出三项办法:一、邀汪来滇(不作任何活动);二、在云南发表汪函,申言忠奸不两立;三、正式呈请中央发表汪函。
重压之下,龙云最终同意发表谈话,表示拥护蒋总裁抗战到底,指斥和议,惟领袖之命是听。但他不愿提及汪函。4月27日,蒋介石复电唐生智,声明尊重龙云意见,由其自己考量决定。但蒋建议由龙云复汪一函,表示不以汪函所言为然,同时对汪加以正言劝诫。
蒋并且代龙云起草了复函书。5月2日,龙云在蒋稿基础上,改成一稿,批评汪要自己“背离党国,破坏统一,毁灭全民牺牲之代价,违反举国共定之国策”。函告严词指责汪精卫:“此何等事,不仅断送我国家民族之前途,且使我无数将士与民众陷于万劫不复地步。此岂和平救国之本,直是自取灭亡,以挽救敌寇之命运耳!”函末,龙云劝汪“立下英断,绝对与敌人断绝往来,命驾远游,暂资休憩,斩除一切葛藤,免为敌人播弄。”
这样,在蒋软硬兼施以及民族大义感招之下,龙云终于拒绝了汪精卫的诱惑,坚决站到了抗战一边。
汪、蒋对云南和龙云的争取,最终以蒋的胜利而告终。汪精卫想依靠龙云,以云南为基地,控制西南,组建新政府对日议和并对抗重庆国民政府的希望落空。
云南是西南大省,抗战的重要根据地。假如龙云跟着汪精卫走,对重庆国民政府将构成巨大威胁,中国的抗战形势必然更加艰危。龙云的转变使动荡的局面趋于稳固,对保证抗战胜利有重要作用。
至此,追随汪精卫叛逃的就只有陈公博、周佛海等少数文人,不仅龙云,汪精卫寄以希望的张发奎、王世杰等将领,谁都没有跟着他走。汪大失所望!
作家论坛| 帮助中心| 联系客服|关于我们|诚聘英才|版权声明|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阅文集团 版权所有